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港媒:利比亞 沒有贏家的戰爭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8-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利比亞反對派武裝人員在的黎波里街頭慶祝。

第三,作為發動這場戰爭的幕後操縱者,英法等西方國家也未必能撈取多少實際好處。很顯然,這場利比亞戰事之所以迅速升級並持續蔓延,很大程度是英法等國武力干預催化所致。

當初英法等國急於挑頭髮動這場戰爭,其主要目的是想在美國在中東影響力衰退的大背景,借助「中東波」趁火打劫,填補權力空白,重新染指北非,實現其地緣、能源和意識形態利益。但這場戰爭持續這麼長時間,遠遠出乎英法等國意料。高科技戰爭幾乎等同於燒錢。據報道,「陣風」戰鬥機飛行一小時花費3萬多歐元,「幻影」戰鬥機飛行一小時花費1萬多歐元,一枚戰斧式導彈一百多萬美元,英法美一周消耗1億美元。戰事拖得時間越長,對西方越不利。

歐洲本來指望借助利比亞戰爭的速勝,提振士氣,對外轉嫁危機,但卡扎菲政權久攻不下,使本就未擺脫金融危機的西方諸國經濟狀況更加雪上加霜。而卡扎菲政權在內有反叛,外無強援的孤立處境下,頂住北約空襲長達5個多月的空襲,充分暴露出歐洲國家外強中幹的「紙老虎」本質。

未來,利比亞即使實現改朝換代,這些戰爭的始作俑者也未必能撈取太多好處,正如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未能按預期瓜分伊拉克石油蛋糕一樣。原因很簡單,現在畢竟不再是「誰打下來就歸誰」的殖民時代,不可能隨意進行強制貿易和直接控制。這種時代特性,決定了英法等國難以赤裸裸地進行直接掠奪,其未來很可能面臨為人作嫁的尷尬命運。

據報道,北約內部普遍用「災難性成功」形容利比亞戰爭的「勝利」。對一心計算成本收益的歐洲諸國來說,太晚來臨的勝利已經味同雞肋,實際意義不大。因此仔細盤點,英法等國更像是輸家,而不像這場戰爭的真正勝利者。

如果說這場戰爭有什麼教益,那就是戰爭教育了各國人民,使人們深切地感知到,和平與發展兩個任務一個也沒有實現,霸權主義是阻礙世界和平的最大障礙。在這個「靠牆牆倒,靠人人倒」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唯有自助,加強國防軍備,才可能真正保障本國安全。



上一頁123

聯軍「圍攻」利比亞
      責任編輯:xing
利反對派清剿卡扎菲頑固分子      [2011-08-25]
利反對派懸167萬美元捉卡扎菲      [2011-08-25]
利反對派造謠致卡扎菲軍官投降      [2011-08-25]
卡兩盟友認反派「全國過渡委員會」      [2011-08-25]
利反派稱卡扎菲或藏於蘇爾特      [2011-08-25]
新華時評:卡扎菲時代已經結束      [2011-08-24]
卡扎菲自稱現身街頭 不認為首都危險      [2011-08-24]
卡扎菲之子賽義夫夜帶記者巡街      [2011-08-24]
卡扎菲:要麼勝利 要麼戰死      [2011-08-24]
利反對派攻陷卡扎菲大本營      [20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