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為何現在謠言這麼多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01]    我要評論

 表象:一些人對謠言不辨真偽,信謠和傳謠成為一種情緒宣洩方式

 本質:謠言只是表面現象,它體現的是社會信任度的降低

 當看到網上流傳的「飛機關艙門半小時內必須起飛」的消息,北京市某事業單位的小楊心裡立即打了一個問號。小楊經常坐飛機,也知道在北京、上海這類繁忙機場發生航班延誤很難完全避免。「民航局做這種決定肯定實現不了,不是形式主義嗎?估計是假消息吧。」果真,沒過兩天,民航局就出面澄清了。

 小楊的這種冷靜態度,源於前不久看到的一條虛假轉帖。7月中旬的一天,小楊照例在網上查看新聞。「那天一大早,我在開心網上看到一則關於郭美美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轉帖,該轉帖還附上了雜誌封面的截圖。」小楊回憶。學外語出身的小楊有閱讀英文報刊的習慣,他很有興趣地去查看當天的時代雜誌網站,因為網站首頁上就可以查到最近幾期的封面圖像。當期,沒有;之前幾期,也沒有。「我看到那條轉帖的時候,已經有200多人留言,一如既往全是指責,罵聲一片。」小楊說。他在200多條評論之後,回復了第一條質疑的評論:「我查了今天的《時代》雜誌網站,沒有這個封面。」

 果不其然,7月12日,《時代》雜誌網站上發佈官方闢謠信息,稱該封面系「中國造」。

 「一開始,我還納悶,有那麼多人附和謠言,為什麼就沒有人質疑呢?後來一想,我自己不也是沒有懷疑嗎?要不是自己的習慣,也不會專門為核實一條傳言去花費時間和精力。」小楊分析。

 小楊說,每天一早,他開電腦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各大新聞網站和微博。從網上獲取信息,已經成為自己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以前我基本上也是看到什麼相信什麼,尤其是對於小道消息和網上傳言。現在想想看,那其實是一種獵奇的心態,甚至是『獵噁心態』,一般也不去探究真假,只是借信謠、傳謠之機發洩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連是真是假也懶得關心。」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傳言最後被證實是謠言,尤其是自己親歷的謠言事件,讓小楊這種先入為主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現在傳言那麼多,來源也那麼多,許多都是匿名發佈,無從查起,也無從追責,所以傳言就成了許多人宣洩情緒的出口。符合自己情緒的,就大肆讚揚,不符合自己情緒的,就隨意指責,甚至添油加醋、以訛傳訛。本來網絡是豐富了信息獲取的渠道,現在卻也成了謠言散佈的場所。真不知道以後網上的信息有多少是能夠相信的。」小楊憂慮地說。

 李強說,謠言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多數人信謠、聽謠。謠言只是一種社會現象,它體現的是全社會信任度的降低,後者的後果才真正嚴重。李強介紹,在歐美國家,也有一部分小報小刊為吸引眼球不惜散佈謠言,但很少有人去相信。只有在社會信任度低的社會,真實的消息不被信任,謠言才會被廣泛傳播和相信。

 李強介紹,社會學理論認為,社會信任是社會存在的基礎。社會信任度高,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信任度低,阻礙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這是因為社會信任度高的國家,可以產生多樣化的社會關係,提高社會運轉效率;社會信任度低的國家,人們對生產交易缺乏安全感,需要附加條件或強制條件才能完成,導致社會運轉成本增加。

 而要提高社會信任度,首先要提高公共事務代言人的信任度。近期發生的故宮安全事件、「郭美美」事件等,都嚴重傷害了人們對故宮博物院、紅十字會等的信任,對社會信任度破壞很大。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馨瑶
蘭州新疆機場駁斥飛機被劫謠言      [2011-08-30]
人民網評網絡成長如何擺脫謠言      [2011-08-30]
被指網上發謠言 江蘇兩市民被拘      [2011-08-29]
網傳動車事故遇難外國人獲高額賠償屬謠言      [2011-08-21]
鐵道部:扣職工工資用於賠償純屬謠言      [2011-07-31]
鐵道部稱簽賠償協議通牒屬謠言      [2011-07-31]
暴徒殺害無辜 新疆駁境外謠言      [2011-07-19]
廣州新塘事件謠言散佈者被抓      [2011-06-16]
揚州男子散佈核輻射謠言被拘      [2011-05-29]
中央文獻研究室駁斥「胡喬木替毛澤東撰文作詩」謠言      [201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