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眾青睞中國基建
經歷大約半年的戰火後,利比亞的電力、水利、電信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亟待修復或者重建。但沒有「金剛鑽」肯定攬不來「瓷器活」,而在全球化的競爭中,「金剛鑽」的性價比也同樣重要。
作為一個曾在很短時間內進行過世界最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曾在地震、泥石流等天災發生後飛速完成災區重建的國家,在非洲、中東等地大量援建住宅、路、橋等設施的國家,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無論品質還是價格,都在世界享有口碑。而此前,中國與利比亞的經貿合作,很大一部分都是基建項目,如果參與對利重建,中國必將是輕車熟路。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時事評論員雷思海指出,利比亞戰爭爆發前,數萬名華人在該國從事路、橋、住宅等基建項目。在中利兩國並沒有特殊關係的情況下,如此數目的在利華工充分表明,中國與利比亞的經濟合作,完全是利比亞人民最經濟、最有利的選擇所致。利比亞需要重建的很多民用、商用基礎設施,原本就是中國在利比亞的強項,該屬於中國的肯定跑不了。
儘管中國在利比亞的戰後重建中機會很多,但有分析指出,中國不要貿然入場,必須確保利比亞的政治過渡能夠平穩進行,在安全穩定的前提下,使中國企業參與重建的利益得到保障。畢竟現在著急引資開發的是利比亞一方,中國有足夠的施展空間,好讓自己佔據有利的位置。
不為小利失原則
即便有了錢,有了合適的施工單位,利比亞的重建也不是簡單的經濟運作,政治合法性的確認必不可少,起決定作用的無疑是聯合國安理會。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其政治份量對利比亞來說不容忽視。在反對派攻入的黎波里後,法國總統薩科齊臨時對中國進行「閃電」訪問,一個中心目的也是為了爭取中國對利比亞新政權的支持。
但對中國而言,利比亞並非重大利益所在。中利之間的貿易額在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占比並不大。據商務部統計,2010年中國與利比亞貿易額僅為65.7605億美元,僅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0.22%,而且利比亞對華出口原油比例遠遠高於利比亞原油在中國石油進口中所佔比例。
專家認為,在利比亞戰後重建問題上,中國必須「利義」並舉,不能因為經濟利益而丟失原則。尹卓表示:「中國決不會為了一些小利益或是暫時的利益犧牲我們的原則,我們堅持各國人民自己選擇自己發展的道路,反對超越聯合國決議採取武力解決問題的原則沒有變。西方不必想用利益來左右中國在利比亞問題上的基本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