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9月6日報道,自從2008年接替「小鷹」號航母常駐橫須賀軍港以來,「華盛頓」號航母一直秉承著「九萬噸級外交」的理念,頻繁在亞洲熱點海域出沒。按美國海軍官網的介紹,8月25日「華盛頓」號剛在西太平洋上完成為期74天、連續航行超過2.5萬海裡的部署後返回橫須賀。因此當《環球時報》記者8月31日在橫須賀近距離採訪這只「海上巨獸」時,恰好看到了它「爪牙」卸掉後的另一副面孔。
整修中的航母如同去了爪牙的老虎
與記者曾見到的英國「皇家方舟」號輕型航母和前蘇聯「基輔」號中型航母相比,排水量達10萬噸的「華盛頓」號給人的壓迫感更強。由於艦體太大,記者甚至在停泊地附近找不到合適的角度能拍下它的整個身影。不過與電視上通常展示的那種莊嚴而充滿力量美感的形象不同,此時的航母停泊地更像是一個大工地,充斥著各種起重機、推車的噪音。數以百計的工作人員正通過艦體右側的補給口和升降平台向航母輸送物資,還有幾台起重機正忙著給艦體除銹和刷漆。
從艦體中部的補給口進入航母內部,迎接記者的是穿著連體作訓服的副艦長肯•雷納德,還有一名華裔翻譯和航母上的隨軍記者等其他六七名陪同人員,顯示美軍方面對《環球時報》這次訪問也相當重視。雷納德介紹說,每次參觀航母都是從記者所處的機庫開始。現在「華盛頓」號正在補給和休整,因此巨大的機庫裡顯得空蕩蕩的,所有艦載機都轉到駐日美軍厚木海軍航空兵基地繼續訓練。預計兩周後所有戰機都將重新回到航母上。雷納德說,類似這樣的長時間部署,「華盛頓」號每年要進行冬季和夏季兩次。
雷納德打開機庫邊上的一道水密門,帶記者沿著狹窄的通道前往艦長會客室。從機庫到那裡需要爬上三層甲板,由於複雜的通道幾乎都是一個樣,因此通道裡隨處可見當前位置示意圖,以防迷路。不過通道實在太狹窄,樓梯又很陡,上樓時幾乎是頭頂著前面人的屁股,很難想像發生緊急情況時,人高馬大的美國水兵如何能在狹窄通道裡快速通過。從通道走進艦長會客室,感覺豁然開朗,整個房間超過20平方米,其中一個櫃子裡還有「華盛頓」號在全球港口停靠時獲贈的禮物。記者詢問是否收藏有中國海軍的贈送品時,雷納德先猶豫地搖搖頭說沒有訪問過中國軍港,後來才反應過來,指著一把短劍表示,這是「華盛頓」號在香港停靠期間解放軍駐港部隊贈送的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