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老百姓成了「老不信」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08]    我要評論

 受損的公信力,如何重構?

 切實解決好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對於損害公信力的做法實行最嚴格的處罰,提高失信成本;提高公眾辨別能力,避免先入為主

 薄貴利認為,「權威聲音」的沉沒已經影響到了社會正常秩序的構建,加大了經濟社會改革的難度,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盡快從制度層面尋找長久出路,用心加以解決,否則未來將可能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

 「政府公信力是社會信任的基礎,因此重構公信力應首先從政府著手。」薄貴利建議,各級政府部門要真正從制度建設入手,切實克服消極腐敗現象、官僚主義和特權思想,積極構建服務型政府,切實解決好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同時,加強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學化和法治化建設,增強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只要各級政府部門能夠真正做到潔身自好、一心為民,那麼重新找回百姓的信任就不再是難事。」

 此外,龐胡瑞也指出,重新找回政府的公信力,加大信息的公開力度,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同樣必不可少。「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表明,面對信任危機,主動應對比逃避拖延更理性,用心疏導比一味堵塞更管用,未雨綢繆比應急救火更重要。」他表示,只要政府能夠切實推行「魚缸」式透明操作,全面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公共權力真正在陽光下運行,曾經的「權威聲音」就一定能夠重新贏得民眾的信任。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各級政府部門已經在探索信息公開規範化、制度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步伐。從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到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從官網發佈信息到主動微博問政,各級政府部門正在一系列制度的硬約束下,通過認真傾聽民眾心聲,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效引導社會大眾的情緒,慢慢找回失去的信任。

 「專家、媒體的公信力重構,同樣離不開相應的制度保障。」吳忠民認為,為了保證社會公眾在面對重大公共事件時,能夠獲得來自專家、媒體及時、準確的信息和建議,也必須要從制度層面著手,建立維護其社會公信力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要建立相應的利益保障機制,使專家媒體能夠有說真話的底氣,同時,也要建立必要的懲處機制,對於損害公信力的做法,實行最嚴格的處罰,提高失信的成本,只有這樣才能恢復社會公信力,擾亂大眾視線的謠言才會不攻自破。

 此外,薄貴利也指出,增強社會公信力,消除信任危機,也離不開老百姓自身素質的提高。目前,社會的焦慮情緒總體比較嚴重,很多人把懷疑權威作為一種情緒宣洩的方式,對於公權力總是會先入為主一概否定。因此,必須在全國上下大力開展公民教育,讓更多的老百姓知法、懂法,切實提高自身的權益意識和謠言鑒別能力,確保能夠對政府的行為和專家言論進行正確理解,不輕信、不亂言。



上一頁123

      責任編輯:新二
全球競爭力 中國領銜金磚五國      [2011-09-08]
醫學奇聞:10萬元的病8毛搞定      [2011-09-08]
楊潔篪:國際社會應遵循5原則推進可持續發展      [2011-09-08]
中國地下水污染嚴重 至少25%水源不合格      [2011-09-08]
丹麥大使夫婦訪拉登喪命處被捕      [2011-09-08]
5女子帶親生兒女廣西行乞被捕      [2011-09-08]
故宮失竊案嫌犯被移送檢察機關      [2011-09-08]
探秘航天城:國人從這走向宇宙      [2011-09-08]
前原:中國欲改變地區勢力平衡      [2011-09-08]
《朱鎔基講話實錄》內地上市      [201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