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9·11」:改變世界的一天?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10]    我要評論
       

這是當日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遭受飛機撞擊的組照。新華社發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十年前的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機,對美國首都華盛頓和紐約發動襲擊,造成約3000人喪生。事發後,美國認定「基地」組織頭目本·拉丹是恐怖襲擊幕後主使,隨後發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反恐戰爭。

十年過去了,經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反恐戰爭取得一些成果,本·拉丹被擊斃,「基地」組織勢力屢遭重創。然而,恐怖活動並未因此銷聲匿跡,恐怖主義威脅依然存在,全球反恐之戰遠未取得最終的勝利。

「9·11」事件是人類歷史上迄今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也被認為是冷戰結束後對國際格局影響最大的事件之一。時逢「9·11」事件十周年,相關國家的專家學者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就這一事件發表各自的看法:

「9·11」如何影響唯一超級大國?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跨國威脅和政治風險專家奈傑爾·英克斯特:從短期來看,「9·11」事件的影響十分重大而顯著,它決定了美國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整體方向。從長期來看,「9·11」事件可以被視為美國單邊主義走向盡頭的一個徵兆。而它比許多人預想的要來得快,世界格局力量對比再次出現了重新平衡和調整。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副總裁馬丁·因迪克:「9·11」事件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基地」組織成功地挑起兩場地面戰爭,有目的地將唯一的超級大國拖入其中。美國在「9·11」事件之後的反應令它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複雜化、使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得以擴大,而美國自己卻付出了高昂的鮮血和金錢代價。今天,這種影響依然存在。這是「基地」組織在發動「9·11」襲擊時所無法想像的。

伊拉克巴格達大學政治學教授薩巴赫·謝赫:「9·11」事件後,美國以伊拉克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薩達姆政權與「基地」組織有染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美國入侵的戰略意圖是加強對中東事務的控制,打造一個親美民主樣板,進而逐漸改造中東,剷除恐怖分子滋生的土壤,確保自己最大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對伊拉克而言,美國的入侵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生態,既是一場災難,也是一次徹底變臉。

埃及開羅大學政治學教授賽義德·穆斯塔法·卡梅爾:「9·11」事件不僅為美國發動兩場戰爭以及向它不喜歡的阿拉伯國家政權施加壓力提供了理由,而且也使華盛頓能夠利用事發後對其有利的國際環境,將反恐列入國際議程,借助國際力量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然而,美國沒有看到的是,「9·11」事件實質上是對美國對外政策的一種抗議。除非美國調整其對外政策,否則它仍有可能遭受更多攻擊。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葉蓁
紐約「內緊外松」迎「9·11」十周年      [2011-09-10]
「9·11」十周年:美國完全變了      [2011-09-06]
「9·11」迎十周年 美陷「復仇」怪圈      [2011-08-16]
挪威版「9·11」打破北歐和平神話      [2011-07-24]
女議員遇刺 希拉里比作「9·11」      [2011-01-11]
駱家輝北外演講立「軍令狀」:加強美中合作      [2011-09-10]
朝建國閱兵 媒體稱非5非10罕見      [2011-09-10]
潘基文建議安理會授權向利比亞派駐特派團      [2011-09-10]
人民日報:美售台F16將付出代價      [2011-09-10]
坦桑尼亞沉沒擺渡船載有620人      [201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