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社報道,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的流動人口已達2.6億,十年間增長80%,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個是流動人口。有數據表明,中國流動人口平均年齡不到30歲,「80後」年輕人正逐漸成為流動人口的絕對主力。
2.6億人,一個龐大的遷徙群體,他們的生存狀態怎樣?他們以後究竟要在哪裡停止流動?城市會接受他們嗎?故鄉還有沒有預留他們的回歸空間?又是一年中秋時,在這個中國人的團圓節日裡,漂泊者需要親情的慰籍,更需要一種歸屬感,將青春的夢想安放。
「關係就是生產力」
劉夢林現在在北京一家雜誌社工作,她和同在這座城市奔波的人一樣,每天擠地鐵,等公交,在上班的路上吃早餐。「我喜歡下班的時候擠地鐵,因為這代表今天我沒有被要求加班」,劉夢林經常用這句話調侃自己的忙碌。
今年23歲的劉夢林去年6月畢業於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的中文專業。大學的即將畢業的時候,面對北京過高生存壓力,原本希望留京工作的她還是遵從父母之命考了河南老家的公務員。當時父母給它的承諾是「只要筆試過了,面試家裡會『操作』」。
無奈的是劉夢林去年公考筆試沒有通過,家裡的「操作」也沒用得上,後來她在父母的聯絡下暫時進入了家鄉的一家報社工作。公考失利讓劉夢林後悔當初回家工作的決定,「選擇回家就想圖個穩定,但是那邊就是合同制,熬不到事業編,而且裡面的員工都是被『安排』進來的,一個蘿蔔一個坑,想發展單憑實力基本沒戲」。
在家工作的劉夢林,開始懷念北京的生活方式和相對公平的工作環境,並且漸漸發現自己在大學學的東西在家裡沒有用到。
「當時我也想自己一個女孩子不需要有大的理想,在家適應著過小日子也挺好的,只是後來我實在適應不了那邊的應酬」。劉夢林說的「應酬」是單位領導讓原本做編輯的她去拉廣告,甚至好幾次帶她去陪客戶吃飯。劉夢林說,在一次晨會上,領導表揚她「業績突出」時,還即興總結了一句「關係就是生產力」。
為了擺脫挑戰自己底線的「應酬」以及越來越不適應的家鄉「生存法則」,劉夢林終於決定回北京。在和父母的幾次爭吵中,家人也漸漸可以理解女兒的理由。「我還年輕,我覺得我學的東西應該有一個更大更適合的平台去施展,在北京機會多,競爭相對公平,工作之餘還可以去學校『充充電』,我不想浪費時間,也不想讓自己將來後悔」。
回來就面臨承受一個「北漂」需要承受的一切,面對北京高的離譜的租房費用,一個月前劉夢林在同學的介紹下住進了位於崇文門的一戶群租房,三居室的房子被隔成了十幾間。從名校大學生到「北漂一族」,現實的劇烈落差讓劉夢林本以為傲的名校光環急速暗淡。
創業遭遇「不可抗因素」
對於就業,家裡毫無關係門路的王欣悅應該更羨慕劉夢林。大專讀服裝設計專業的王欣悅,畢業之後遭遇就業尷尬,小城市找不到這個行當,大城市又看不上她的大專學歷。畢業半年都沒找到工作的她,不顧家人反對,立志要自己創業。一年前,王欣悅和兩個同樣有創業夢的同學一起來到北京,她們打算從開一家服裝店做起。
王欣悅的服裝店去年10月開張。但是,初期大家拼湊起來的十幾萬啟動資金在租房、裝修、進貨之後,自籌資金已經不夠周轉,這時候王欣悅想到了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