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心臟病」:大國航空之痛
今年5月的巴黎航展上,俄羅斯超機動飛行的明星——米格-29OVT,因發動機問題終止了飛行表演。8月的莫斯科航展上,一枝獨秀的T-50,更是在起飛中發生發動機噴火的重大故障,不得不中斷起飛,在家門口丟了醜。俄羅斯軍機發動機的不良表現,再次引發了人們關於發動機問題的話題。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是戰機超凡性能的動力之源。相對於飛機氣動佈局的精巧複雜,飛控技術的軟硬件技術難點,航空電子系統的高度信息化與綜合化,人們往往忽視了發動機技術的高難度。
其實,俄羅斯軍機心臟病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在俄羅斯三代機米格-29首飛之初,其2號機和4號機就因為發動機問題相繼墜毀。1989年巴黎航展機場上空,前蘇聯著名試飛員科沃丘爾遭遇米格-29發動機爆炸的驚魂一刻,低高度跳傘逃生,其落地點與飛機墜毀點近在咫尺。
由於西方在發動機關鍵技術上的嚴密封鎖,技術上沒有合作夥伴的俄羅斯,在發動機技術研發中一直舉步維艱。相對於歐美發動機幾千小時的壽命和高可靠性,俄羅斯發動機的性能缺陷和不良表現一直為人們所詬病。
為了追趕美國四代機的腳步,俄羅斯的T-50從上馬之初,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AL-41發動機研發計劃,但去年1月29日T-50首飛之時,只能用替代產品117S發動機裝機,而AL-41的研製據說還遙遙無期。儘管普京總理信誓旦旦要在2013年首裝T-50,但如果沒有大推力、矢量技術的AL-41發動機,T-50的超機動性就無法實現。此次莫斯科航展上儘管雙機配對的T-50做出了驚險的編隊表演,但在超機動性能方面卻少有展現。
其實,發動機問題絕非俄羅斯的個案,發動機始終是大國軍機發展中最大的技術瓶頸。發動機技術的發展難度不僅在於設計,更重要的是發動機材料等相關技術的發展以及發動機試驗所需的大量資源和經費的支持。正因為發動機技術的複雜性,其研製成本巨大、週期較長、見效緩慢。當然,發動機技術一旦突破,技術效益難以估量。
許多國家由於對發動機研製的投入不夠,導致技術問題長年積累,已經嚴重制約新一代軍機的發展。目前,我們在發動機性能、壽命、可靠性等指標上,與西方大國還存在巨大差距。據新華社報道,近期著名航空材料專家師昌緒提出,將航空發動機技術作為國家專項工程進行立項,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發動機技術有望成為國家戰略,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的騰飛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