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大中國金融風險有違事實
今年以來,惠譽一直對中國金融穩定性存在擔憂,稱中國銀行業在平台貸款、房地產貸款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資產質量面臨嚴重惡化風險。同時,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也表示了擔憂。
對惠譽的質疑,專家們認為,其提醒有積極意義,可以促使中國加強對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和對地方投資的監管,但其描述的情況誇大了風險,與事實不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徐洪才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首先,政府投資基礎設施會產生外部經濟效應,搭建的這個平台將有利於經濟發展,會促進投資、消費和經濟的增長,政府未來償債前景是樂觀的。其次,中國政府總負債水平占GDP比重非常低,並且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水平,未來每年新發生的債務赤字也非常低,中國政府不存在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第三,目前地方政府出現一些財政困難,主要原因是中央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調控。過去地方政府收入相當部分依靠土地,現在對房地產的調控有利於促進地方政府優化投資和財政支出結構。第四,從銀行方面看,目前對地方融資發生的壞賬比率並不高,壞賬佔整個信貸資產的比重更低,是在銀行能承受的範圍內的。
對於惠譽另一質疑:中國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發放的貸款,有可能成為中國金融系統的巨大包袱,徐洪才指出,與美、歐、日一樣,大家都經歷了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國在這一衝擊過程中產生一點問題是合理的。當時中國若不搞投資,經濟就會大幅滑坡。2009年,世界新增GDP的50%以上都是由中國創造的,現在評級公司忽視我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而把存在的一些問題擴大化,是雞蛋裡挑骨頭。我國有廣大的市場容量,可以建立內生型經濟增長機制來發展,我們是大國,不像小國那樣過度依賴外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在可控範圍內的,是可以解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