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線利益前景難料
但是,美好的前景難免現實的困擾。其一,與傳統的蘇伊士馬六甲航線相比,北極航線到底有多少利可圖,各國專家難有統一答案。因為儘管北方航線有誘人的商業前景,但是基礎設施的缺乏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讓北極航線至少在短期內不具備商業上的可行性。而且,浮冰和可怕的冰山迫使船只能以更慢的速度航行甚至繞道。此外,北極航道的某些地段水位過低尤其是白令海峽,這制約了大型商船的通行。
其二,誠如美國地理學教授布裡格姆所言,除了冰山,貨船同時還要面對俄羅斯的許可及管制條例。數十年來,各國對北極航道的爭議一直很激烈。從俄羅斯到加拿大,都將北極航道視為國內交通線,而其他國家則一直堅持國際通行權利。俄羅斯還通過法律,要求過往船隻事先取得許可,強制使用俄羅斯破冰和導航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不能達到令各方都滿意的協議,北極航線要與傳統航線一爭高下顯然短期內並不切實際。丹麥相關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他們國家對新航線不具有話語權,當然從亞洲到北歐航線也不會有收費的考慮。
SPIRI報告指出,在北極通航問題上,隨著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科考實力不斷提高,船舶公司不斷增強,作為世界出口大國的中國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如中國在國際事務上尚無絕對話語權,絕大多數的國際法依據西方文化傳統制定而非中國文化傳統,中國不是北冰洋國家,中國未掌握最先進的造船和物流技術等。
同時,報告還歸納了北極航線給中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機遇有:中國外貿運輸成本下降;高緯度地區的港口有機會發展成新航運中心;北極航線具有極高的旅遊價值以及全球貿易和航運夥伴可能為討好中國而做出調整。挑戰是:現有國際法律對於中國在北極航行不利;北冰洋國家之間的利益鬥爭;中國船舶公司將面臨殘酷的國際競爭;中國低緯度的港口將受到衝擊。
能否綠色開發受質疑
北極地區擁有號稱地球上「第六塊大陸」的陸地,以及面積可觀的北冰洋,各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然而,由於該地區的生態系統被認為非常脆弱,一直以來,國際社會都在強調要對該地區加以嚴密的保護。環保主義者和一些非政府組織更是反對在北極地區進行任何工業化開發。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有專家警告稱,北極勘探項目風險極高,當地天氣和環境條件惡劣,一旦海床發生漏油,將極難處理,而受漏油污染的冰塊,將漂流遠至1000英里外,令污染範圍擴大,恐釀成無可挽救的大災難,嚴重程度遠超去年墨西哥灣漏油事故。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極地成員艾利菲表示,在北極勘探油田難題不少,如冰塊侵蝕、北極地區偏遠、環境昏暗、氣候極端等。他表示,去年英國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3個月仍未受控,漏出500萬桶石油,若漏油情況在北冰洋發生,惡劣的環境將令石油公司完全無法處理危機。
英國劍橋大學海洋物理學教授沃德姆斯表示,北極開採油田是「風險最高的石油勘探」,一旦在水底漏油,幾乎無法清理。他在上世紀70年代做過大型實驗,發現冰塊會吸收油污,油污隨冰塊大範圍移動,冰塊在春天融化時,油污或已漂至數百英里甚至1000英里外,釋出大量有毒物質,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大災難。沃德姆斯稱,此情此景只能以「恐怖」來形容。
綠色和平組織極力反對勘探北極油田,近來派兩艘船阻撓蘇格蘭能源公司C airn在巴芬灣的鑽探項目,並要求格陵蘭政府公開C airn的200頁漏油應對方案。該方案承認一旦北冰洋在冬天發生漏油,將「不可能」清理。石油公司強調,只會於夏天在無冰海域進行鑽探,但環保團體憂慮石油公司一旦開啟北冰洋「大門」,將全年無休止開採石油,加劇破壞生態的風險。
綠色和平組織北歐執行董事克裡斯滕森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丹麥和格陵蘭對於開發格陵蘭周邊地區,展現出令人不安的積極態度。」
不過,格陵蘭島自治政府卻認為,其有權維護當地居民從當地富饒的土地和水域獲取利益。埃斯珀森也表示:「有了新的開發戰略,我們將對全世界願意來北極和格陵蘭的跨國公司敞開大門。我們發出的信號是,我們將張開雙臂歡迎它們的到來。我們並不緊張,也不害怕將工業帶入該地區。」但她同時補充稱,所有的投資都將在嚴格的環保法規下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