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掉進澡盆裡」
中國外匯儲備「不得不」投資美國債券的困境,揭示了當下國際經濟循環不平衡的矛盾——美國借錢消費,中國攢錢儲蓄,中國人儲蓄的錢,恰恰就是美國人借貸的錢。
這就如同知名市場分析人士謝國忠在2008年對當時金融危機的一個比喻——世界經濟就像一輛冒了煙兒的兩輪摩托車,前輪是美國的需求,後輪是中國的供給,只是誰也沒想到華爾街這個駕駛員,竟然能把車開到溝裡去了。
經濟學家李才元提醒人們注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大力發展出口,主要是以「創匯」為目的,這個「創匯」主要就是掙取美元。因為中國參與的世界經濟循環中,美元是最重要的流通和儲備貨幣。中國擴大生產努力「創匯」,與美國經濟的「產業空心化」和大踏步進入寅吃卯糧的「消費時代」,其實是一個「同步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外匯儲備對美國債券的依賴,本質上是這麼多年中美貿易和經濟關係發展長期積累的結果,而不是其原因。
糟糕的是,「就像攢錢買房子,總是趕不上借錢買房子一樣,因為攢錢的速度太慢,而房價上漲太快,不如早點兒貸款買房。」李才元說,中國外匯儲備面臨的問題,就如同一個辛苦打工掙錢想買房的人,好不容易銀子攢差不多了,可發現這些錢可能要縮水,從前想買的東西似乎還是買不起。
外匯管理局對外匯投資方向的解釋很實際: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和石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市場容量相對有限,交易和收儲成本較高。雖然外匯儲備投資組合中已包含與之相關的投資,但把錢都投到實物資源中「風險太大」。
這正如一些市場人士的說法,把中國巨額外匯儲備都投到這些商品市場上,就是「大象掉到澡盆裡」,只能大幅推高該商品價格,反而不利於中國經濟和我國居民消費。
客觀地看,以石油為例,2008年之後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從每桶147美元,一路暴跌到33美元,然後又再度反彈到接近120美元,前一陣又下跌到80美元以下,這種劇烈的起伏,定價權完全掌握在各類浸淫市場多年的金融寡頭手裡,壓根兒不是中國這個「門外漢」能夠控制的。過去幾年,有幾家參與國際石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中國企業,都為自己的「輕敵」付出了幾十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相對而言,將外匯儲備投資於能定期收取利息的美國債券,應當算相對穩妥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