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重慶市市長 黃奇帆
人民日報評論部:兩年前,重慶出台了政務公開工作考核辦法。依據這個辦法,政務公開連續兩年評為差等次的,並沒有限期整改的,應公開而不公開的,要對主要負責人實施行政問責。不知道有沒有人被問責過?我們特別想瞭解,如何確保在這個考核機制裡,群眾的滿意度能真正成為根本的評價標準?
黃奇帆:的確,有考評,有問責,工作才能「逗硬」(方言,意指嚴格執行)。我們注重完善並落實政務公開的責任制、考核評議制、追究問責制等,形成主動公開、互動交流、有效監督的評價體系。
我們希望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為準則,用好考核機制這個「指揮棒」,發揮倒逼作用,完善政務公開。我們將市政府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市政府督查室合署辦公,把群眾對政務公開的評議意見,與行風評議、行政效能考核等結合起來,加大群眾評議的權重,政務公開搞得好不好,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檢驗的「定盤星」。
對考核結果,我們進行通報,差等次的,要限期整改。連續兩年被評為差等次的,還要對部門主要負責人實施行政問責。對群眾投訴處理不及時、政務公開中有違紀行為的,還要依規追究紀律責任。
人民日報評論部:我們注意到,重慶的經濟增速已連續3年位居全國前三,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000美元、趕上全國平均水平。「人均4000美元」是一個發展的坎,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這對治理者有更大的挑戰。結合重慶實踐,您認為當前政務公開現狀與社會需求相比,還有哪些差距?
黃奇帆:目前的政務公開,的確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主動公開不夠全面;重實體公開、輕程序公開;重結果公開、輕過程公開;重靜態公開、輕動態公開。這些都與人民群眾對政務公開的要求還有差距。公開內容不全面,事務性、程序性、結論性公開的多,辦事過程、決策過程公開的少,事後公開的多,事前、事中公開的少,導致了一定程度的形式主義。再有,群眾的意見和訴求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政府與群眾之間缺少互動,也是需要研究改進的。當前,群眾對政務公開的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如何反映群眾訴求,讓群眾及時準確地得到政府的權威信息,是深化政務公開的重點。
對政府來說,必須在不斷滿足社會需求、回應社會關切的過程中主動、自覺地實現自我完善,而以公開的施政,解決公開的問題。
重慶政務公開大事記(觀點背景)
●2001年1月,在全市推行鄉鎮政務公開工作,6月在全市縣級以上行政機關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工作。
●2002年1月,推行決策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向新聞媒體開放。
●2003年4月,推行新聞發佈會制度,12月開展行政權力運行公開,在全市40個區縣(自治縣)設立行政審批服務大廳。
●2006年1月,在建設領域實行五段式並聯審批。
●2007年3月,編印《重慶市人民政府政務公開指南》,12月全市各鄉鎮全面推廣為民服務全程辦事代理制度。
●2008年1月,成立重慶市政府信息公開領導小組,2月編印《重慶市人民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4月制定《重慶市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制度》等。
●2009年1月,建立行政審批項目庫,清理保留審批項目300餘項,並向社會公佈。5月,印發《重慶市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考核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