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調整結構謀劃長遠
孫濤:中國如果繼續深化結構調整,經濟增長週期將進一步延長。如果經濟增速不是被動下降,而是因政府培育後勁而主動調降,未來經濟將釋放出新的增長動力。
羅奇:目前歐美經濟均面臨挑戰,歐洲債務問題、美國經濟增速放緩,這為中國專注擴大內需提供「外部推動力」。中國與世界經濟關聯度很高,美歐作為中國主要出口市場,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對中國出口構成巨大挑戰。長期來看,工資上漲導致產業升級壓力增大,而人口老齡化也將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姚樹傑:中國可以通過扶持農業、服務業、創意產業以及可再生能源產業在短期內刺激經濟增長。而長期看,中國需要解決生產能耗高、環境成本高、貧富差距加大、缺乏高附加值產品等問題。
喬希:近期看,國內消費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勁支持。從中長期看,中國仍處於增長週期中。不過,由於不能像以前那樣依賴外部需求,中國需要提高內需以獲得再平衡;中國還需要推進金融領域改革。如果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這對中國將是一個風險因素。
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未來數年,經濟結構調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點方向。中國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內外部挑戰,需要妥善應對。目前看,發達國家經濟疲軟需求減少,這給中國帶來明顯壓力。此外,美歐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可能會加重。
莊巨忠:中國應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重要的內部制約,同時還要應對日漸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以及未來幾年中國因接近「劉易斯拐點」以及人口老齡化引起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等挑戰。
中國對本幣國際化應趨利避害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我贊成人民幣國際化並逐步成為「儲備貨幣」的大方向。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明顯進展,有些中國周邊國家的中央銀行已經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之一。但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這對人民幣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是一個障礙。中國需要進一步推動國內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市場發展,這是長期過程。
孫濤:不論是否有美歐主權債務危機,中國都應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有利於化解其他風險。不過,我認為中國不能急功近利、操之過急,因為國際經驗表明,過早開放易導致危機。
喬希:人民幣有可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但這不會在短期內發生。中國經濟與亞洲國家聯繫十分緊密,可以先提高人民幣在亞洲的地位,然後再在世界其他地區推進。目前歐洲經濟表現非常弱,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這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一個機遇。
陳抗:我們的研究認為,在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下,中國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上應慎重。也許應考慮控制人民幣升值的速度,保持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因為劇烈的幣值變動對經濟衝擊非常大。
奧本海默基金總經理李山泉: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有利。目前人民幣處於升值通道,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有利條件。人民幣要想國際化,實現可自由兌換是第一步。建立外匯交易中心,對幾種主要貨幣進行交易,會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正面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