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9月8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鎔基講話實錄》一書在全國統一上市。CFP供圖
「現在看來,他當時的預見是正確的。」曾經為朱鎔基講過稅法的財政與經濟貿易研究所所長高培勇這樣評價。
「我抱著粉身碎骨的決心來幹這件事」
國企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被外電評論為朱鎔基勇闖改革的兩個「雷區」。國務院在1958年、1982年、1988年和1993年經歷過四次較大規模的改革,但1998年的改革超過以往。根據第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國務院將減員50%。
「我們的國務院應該是高效的,不減人就沒有效率,老管一些不該管的事情,互相扯皮。精簡機構以後,廉政建設方面相對好管一些。現在辦任何事情都要錢,財政部門管收費的幹部也要錢,最近人民來信反映,對企業的年檢也要收費。」在1998年3月24日《在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朱鎔基談到國務院機構改革時,稱決心已定,並由「國務院帶頭」。他在會議中指出,國務院的副總理由上一屆的6位減到現在的4位;國務委員由8位減到5位,其中有兩位還是兼職的。國務院正副秘書長由10位減到5位,減了一半;機關工作人員減一半。
然而,機構精簡的過程並不容易。在1997年年底的一次談話中,朱鎔基說,他正在操辦國務院的機構改革,找幾十位部長逐個談話,沒有一位部長主動表示自己的部門該撤,長時間坐著談話使他過度疲勞,每次站起來都很困難。但有「鐵腕」之稱的朱鎔基不會知難而退。他在1998年全國人代會湖南代表團參加討論時說:「我抱著粉身碎骨的決心來幹這件事。」
1998年改革之後,國務院不再保留的有15個部委,新組建4個部委,更名的有3個部委。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來的40個減少到29個,人員減少50%。
與精簡機構、人員相比,工作作風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2000年朱鎔基在《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方式》的講話中再次強調工作方式:「具體的講,就是精簡會議,精簡文件。現在我們的會議、文件還是太多。似乎不發文件,事情就辦不成;其實,發了文件,很多仍然不能落實,等於沒發,還不如多抓點實事,多下去瞭解一點民間的疾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