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大國航母之路為何殊途同歸?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25]    我要評論

前蘇聯:斯大林幾次三番改主意

古巴危機後終確定搞航母

比起美國,前蘇聯的航空母艦發展之路更為艱難曲折,對是否建造航母長期爭論不休,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決策者對航母的認識搖擺不定。

十月革命後不久,前蘇聯海軍就曾計劃將未完工的戰列艦改裝成航空母艦。1938年後,斯大林提出:要在幾年內建造4艘航空母艦,但二戰爆發和衛國戰爭,使這一計劃付之東流。

二戰後,斯大林關於發展航母的思想繼續變化著。他先提出到1956年要建成12艘航母;繼而很快又否定了這項計劃,指出海軍重點實施近海防禦戰略,因此要重點發展潛艇而不是航母。但沒過多久,斯大林又同意建造兩艘小型航母。時任海軍總司令的庫茲涅佐夫急不可耐地對外宣佈:航空母艦很快將動工興建。可惜,斯大林突然去世,信奉導彈至上論的赫魯曉夫上台,堅持發展航母的庫茲涅佐夫被免職,大筆經費被挪至發展彈道導彈、核潛艇和遠程轟炸機上。

直到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之後,前蘇聯高層才深刻認識到,航母對於保護遠洋海上航線、探測和打擊遠海的美國戰略核潛艇的能力。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決定把發展海軍放在突出位置,自此,前蘇聯海軍才開始「名正言順」地走上建造航母之路。1967年,蘇軍第一代直升機母艦首制艦「莫斯科」號在黑海艦隊列裝;1970年,第二代的「基輔」級航母開工建造;1983年,第三代航母「第比利斯」號開始鋪設龍骨。到1991年年底,前蘇聯海軍先後共建造過9艘航空母艦。然而,前蘇聯的解體使多數航母命運淒慘:或提前退役,或轉賣他鄉,或拆毀賤賣。繼承前蘇聯主要海軍力量的俄羅斯海軍,後來僅保留了一艘採用常規動力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配置在北方艦隊。

冷戰後俄羅斯經濟下滑,俄海軍從全球收縮,不僅未能再建新航母,甚至僅存的一艘「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也經常臥港休息。近年來,俄羅斯經濟有所復甦,加之普京和梅德韋傑夫格外重視海軍,使俄海軍建造航母的熱情再度高漲,俄海軍高層多次表示將設計和建造6艘5萬∼6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並在該級航母上裝設蒸汽彈射器。

法國:造航母不盲目追隨美國

2011年3月開始,一架架「陣風」戰鬥機從停泊在地中海的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上呼嘯起飛奔襲利比亞,出盡了風頭。相對於其他大國,法國發展航母更多的是憑借自身的努力。

1955年,法國海軍開工建造了「克萊蒙梭」號航母。兩年後,尺寸完全相同的姊妹艦「福煦」號也動工興建。從20世紀70年代起,法國多次醞釀建造新型航母,但對於是採用常規動力還是採用核動力意見不一。直到1984年6月,最後方案才「浮出水面」,並引起了世界轟動:法國將自行研製並建造一艘中型核動力航母,此舉再次顯示了法國獨立自主的風格。在發展「戴高樂」號航母的整個過程中,法國既沒有盲目追隨美國,不切實際地去建造大型核動力航母,也不像英國海軍那樣,執著地發展裝載小型短距/垂直起降飛機的中型航母。

長期以來,法國海軍都希望建造第二艘新型航母,以便讓「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有個替換和「夥伴」。法國打算建造的新一代航母被稱為PA2,預計建造成本為35億歐元,但由於法國經濟近些年萎靡不振,從而大大延緩了該航母的研製進程。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近年來英法兩國政府一度決定共同出資,建造一艘價格相對便宜,且性能適合兩家的「共用」航母,主要用於軍事訓練和執行海上非戰爭軍事行動。可以說,以英法兩國的經濟規模而言,共同建造航母將節省大量資金。不過,這艘設計滿載排水量為7.5萬噸的PA2大型航母究竟何時能夠動工興建,眼下仍沒有定論。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葉蓁
韓媒稱中國海軍沒航母也勝印軍      [2011-09-21]
日本為何不屑與中國比航母      [2011-09-20]
韓媒:中國航母部署南海不明智      [2011-09-19]
未來50年大型航母仍是關鍵角色      [2011-09-18]
諸多大國為什麼選擇航母      [2011-09-17]
外媒:韓擬購美無人機監視朝鮮      [2011-09-16]
印猜中國航母2017年可作戰      [2011-09-15]
日本明年開建2.4萬噸級航母      [2011-09-15]
印軍猜中國航母2017年可作戰      [2011-09-14]
美稱航母強大不怕中國剋星武器      [201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