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讓誰歡喜讓誰憂
遊走於國有商業銀行之外的民間借貸資本,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資金力量。源有出處,存有理由,生有市場。有其有利經濟發展的一面,也有其危害金融市場的一面。風險與利益並存,合法與違規交叉。
由於現行的國有銀行的信貸規則和運作模式,國企和政府性質的大項目永遠是貸款的重點,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總是分到很可憐的一杯羹,臨近鄂爾多斯的包頭市,民營企業貸款甚至佔不到銀行總貸款額的兩成。而承擔社會就業80%以上責任的民營企業,在資金瓶頸中生存,只能求渴於民間資本。
因煤炭資源和拆遷補償而擁有大量富餘資金的鄂爾多斯人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準備了雄厚的資金池。只是從這個池子裡引水的規則是:高信譽、高利率、短平快。
「玩得起你就玩,玩不起你就別玩。風險無處不在,天下沒有百分百無一絲風險的利潤回報渠道。」開辦典當行多年的唐文松如是說。
他說,民間借貸初起,人人都不是特別敢把大量資金借貸給私人信貸公司和典當行,但是隨著自發信譽體系日臻成熟以及相關企業的成長透明度越來越高,一筆筆說到做到的誠信本利的回籠,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這個民間借貸的虹橋。人們往往把自己的資金分幾個籃子裝,借貸給不同的公司,應用於不同的項目,在分散風險的同時,期待著多口牌的和局。
毫無疑問,多年來吃盡高利貸甜頭的私貸民眾是歡喜的,沒人怕錢咬手,大家相互攀比的是你是2.5元的月息,還是3分的月息。
吃到甜頭的自然還有用到這些來自民間渠道貸款的中小企業,當國有銀行關閉了他們求錢若渴的想法後,這些資金往往是企業得以生存並繼續發展的強心劑,雖然利息高點,但是總比渴死要好。
感受歡喜的也少不了遍佈鄂爾多斯大街小巷的各類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投資公司、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他們扮演著高利率吸儲,更高利率放貸給企業的地下錢莊的作用,賺的是利息差。哪怕只有1分的利息差,若干億的吞吐量形成的利潤對於租間辦公室就可以運營的公司就不是個小數字。
這些放貸出去的資金多數流入房地產、煤炭、物流、酒店等多行業領域。
然而有喜就有憂,少數從地下錢莊貸出巨額貸款的公司因實業項目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連鎖反應造成關聯的信貸公司形成壞死賬目,繼續發酵,導致個人的高利存儲深度套牢。很多人因此已經拿不回本錢。這些憂患目前雖然在整個民間信貸格局中只佔少數。但是每次發生後的傳聞都深深刺痛著鄂爾多斯各個信貸鏈條上的所有「螞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