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阿戰10年反思:西方自負受挫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08]    我要評論

6日,在喀布爾市中心,大約300名阿富汗人高舉寫著反美口號的條幅與宣傳牌舉行遊行示威。

一名美軍悼念在阿富汗死去的戰友。(資料照片)

【文匯網訊】據廣州日報報道,一場原本以為好打的戰爭,成為一場不知如何收場的戰爭;一場原本以為可以速戰速決的戰爭,成為一場打了十年還不知道敵人在哪的戰爭;一場原本吶喊著要給這個國家帶去「西方模式」的戰爭,卻成為一場最終要靠部族首領們協調和談的戰爭。

10年前的10月7日,美國在遭遇「9·11」恐怖襲擊後發起阿富汗戰爭。戰爭歷時10年,大筆軍費投入,而阿富汗民眾生活每況愈下,即便連生存權也在惡化安全形勢下搖搖欲墜。回顧10年戰事,外人看彈指一揮間,局內人卻是苦痛煎熬。

拒絕佔領

阿富汗民眾示威抗議指責美「屠殺」阿民眾

據新華社電10月7日這天,為防範塔利班武裝人員襲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加大安保力度。在這一城市中心,民眾集會示威,用抗議表達對美國軍事存在的不滿。

民眾「對佔領說不!」

一些示威者6日上午發動集會抗議。在喀布爾市中心,大約300名阿富汗人聚集河邊,高舉寫著反美口號的條幅與宣傳牌,指責美國「屠殺」阿富汗民眾、謾罵總統卡爾扎伊政府是聽命於美國的傀儡政權。

兩名罩著頭巾的女子舉起標語:「佔領、殘暴、野蠻!」另一條標語寫道:「對佔領說不!」示威者還焚燒了美國國旗。

一幅宣傳畫印著美國士兵安德魯·霍姆斯射殺手無寸鐵的阿富汗青年後,在死者遺體旁咧嘴照相的照片。霍姆斯及其同伴射殺平民事件2010年爆出,霍姆斯因此獲刑7年。

一些示威者把阿富汗暴力事件頻發歸咎於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一名男子用喇叭喊道:「這個國家發生流血事件,是美國入侵的結果。入侵者離開後,我們的國家將獲得和平。」示威持續大約3小時後平靜結束。

向前一步後退兩步

阿西夫·汗,一名普通的阿富汗人,因沒有房屋居住,現與家人棲身於一座破敗的電影院內。颳風的日子裡,大風可穿過沒有玻璃的窗戶。

說起自己的生活,這名男子更多是絕望。他說,大兒子知曉計算機操作與應用知識,卻因家貧無力行賄而賦閒;9個女兒正是上學年紀,同樣因囊中羞澀,無法負擔校服書本等費用,不得不輟學回家。

回想當年,阿西夫·汗在獲知美國發動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後,滿心希望地從巴基斯坦返回祖國。如今,按他的話說:「我沒有希望。」

美聯社這樣形容,對阿富汗人而言,阿富汗戰爭十年,是向前一步、後退兩步。

塔利班再度強大

政府貪腐與安全局勢不穩,令一些失望的阿富汗人接受塔利班「回歸」。

一名自稱叫穆阿布拉的塔利班成員講述親身經歷說,塔利班政權倒台時,武裝人員不得不逃遁山區,當時根本沒有容身之所。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返回鄉村,希望籌資啟動一項灌溉業務,但遭遇當地政府為難。

按他說法,政府官員索要賄賂,以告發他曾效力於塔利班相要挾,自己不得不出走伊朗。兩年後,穆阿布拉回歸塔利班,入境阿富汗。令他意外的是,塔利班受到不少民眾歡迎。

「人們很快看清外國人的做法,」穆阿布拉說,「他們夜間襲擊、入戶檢查時毫不避諱女子在內,還炸死無辜民眾和兒童……塔利班今天再度強大。」

安全環境堪憂

如今,阿富汗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安全保障。

7月,卡爾扎伊的高級顧問、前烏魯茲甘省省長賈恩在位於喀布爾的住宅裡遭塔利班襲擊遇害;坎大哈市前市長吳拉姆·海德爾·哈米迪遭塔利班自殺式襲擊身亡。阿富汗高級和平委員會主席、前總統布爾漢丁·拉巴尼9月20日晚在家中遭自殺式爆炸襲擊身亡……

伴隨塔利班襲擊的還有地方勢力的抬頭。坎大哈前市長的女兒蘭吉娜·哈米迪在父親遇害前曾告訴媒體記者:「你現在不知道該懼怕誰。每條街道都有自己的頭目,到處是地頭蛇。」

戰爭疲勞

北約商討從阿富汗撤軍「戰爭疲勞」侵蝕同盟國

阿富汗戰爭到目前已經進行了10年。5日~6日,北約國防部長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會議,就有序從阿富汗撤軍展開討論。北約的目標是:到2014年年底結束在阿富汗的任務。

北約思考到底如何撤

這場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以日計算;這場戰爭,以年計算,尚未徹底清除塔利班和「基地」組織。

但美國總統奧巴馬上馬後隨即宣佈了他任內最重要的政治和軍事決定,重塑以撤軍為目的的阿富汗戰略。但偏偏,樹欲靜而風不止。北約自7月開始在阿富汗中部和南部各地開始移交防務,但移交時,阿富汗亂象更甚,塔利班策劃並實施的各種襲擊不斷。

阿戰中的同盟國承受著巨大的戰爭疲勞。因此,北約盟軍希望避免匆忙撤軍的局面出現。

報道稱,阿富汗是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必談的議題。在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十年後,會議討論的主要議題是從阿富汗撤軍。到2014年,北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應將擔負的安全任務移交給阿富汗當地安全力量。

在北約防長會議上,德國國防部長托馬斯·德邁齊埃說了句「實話」。他警告,北約必須保持「戰略耐心」,確保撤出駐軍行動不以繼續留駐將士的安全為代價。

10年後「和談」新起點

十年前,連日轟炸之後,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派出代表,面見當時獲美國支持的卡爾扎伊,以示和談誠意。受美方壓力,卡爾扎伊未予回應,美國接過塔利班要求和談的話茬。

今天,已是總統的卡爾扎伊,屢屢伸出橄欖枝,為推動與塔利班和談不斷努力。然而,塔利班以外國軍隊撤離為前提,一再拒絕。

一張談判桌,雙方10年難聚。 時至今日,阿富汗境內衝突和自殺襲擊等暴力事件依舊頻頻發生,「和談」舊事重提,卻難以真正啟動。

今年9月,前總統拉巴尼在喀布爾的宅邸內遭自殺式爆炸襲擊身亡,這一事件重擊和談進程。

一些分析師說,和談未能取得突破,塔利班卻日漸壯大,加之一些少數民族部族開始重新武裝,2014年外國駐阿作戰部隊撤離後,阿富汗局勢難料,甚至有可能演變為內戰。

十年反思

捲入阿內戰自負嚴重受挫 「西式民主」野心煙消雲散

一場原本以為好打的戰爭,成為一場不知如何收場的戰爭;一場原本以為可以速戰速決的戰爭,成為一場打了十年還不知道敵人在哪的戰爭。英國《衛報》6日發表社論,感歎、或說反思阿富汗戰爭10年來西方人的「心得體會」。

速戰演變成持久戰

過去十年,在阿富汗這片土地上,發生著絕大多數其他地區不會出現的情景。

樂觀的將軍們來了走,走了來;缺乏信心的外交官奔走於喀布爾和他們自己的首都之間;理想主義的援助機構最終發現相當一部分援助資金落入貪腐者的口袋;媒體記者們天天有題材可寫、日日有節目可做……

「當年要給阿富汗帶去西式民主的野心不知何時已煙消雲散。」社論說。《衛報》反思,十年戰爭已足夠「讓我們反思教訓,回答一些我們應當回答的問題」。

戰爭初始,「我們原以為戰爭不會拖沓,我們觀望一切轉折事件,觀察我們不成體系來回變化的政策,但眼看著這場速戰演變為持久戰,直至今日我們仍不知如何收場」。

西方高估自身能力

如果要從戰爭發動者的角度給這場戰爭作一個簡短的總結,文章說,「我們得到的教訓是,我們大大高估了用我們的軍事、外交、情報系統改變另一個社會的能力」。

「傲視的姿態,在美國最為明顯,但在英國也不少見……這種自負,讓人聯想起『冷戰』末期那種『一切皆有可能』的必勝信念。」《衛報》社論說。

美國在軍事技術方面的優勢在塔利班「路邊炸彈」和「人肉炸彈」面前變得無處伸展拳腳;美國在政治層面宣稱的「靈巧外交」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被迫「硬著陸」,在社會層面,帶有反西方情緒的阿富汗民眾越來越多,至少比戰前多。

對捲入內戰認識不夠

《衛報》社論認為,阿富汗是不是不可攻克根本不是問題所在,問題在於,「我們正在捲入一場內戰」。這種形式的內戰,是宗教派別間的衝突,是傳統派和革新派之間的衝突,是社會層級間的衝突。

文章說,戰爭之初美英等國沒有意識到某一天會捲入內戰,當意識到這一點時卻對這場內戰的本質知之甚少,當瞭解許多後竟不知所措,想不出退路,這才是北約軍隊在阿富汗陷入僵局的根源。

現狀是,想要用武力徹底清除塔利班基本沒有可能,而塔利班想要捲土重來也沒有可能。問題是,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之間缺乏和談的「共同利益」,這是現階段阿富汗政治進程難有進展的關鍵。

      責任編輯:連檣
西方擔憂普京要建「新蘇聯」      [2011-10-06]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國家統一才能擺脫西方牽制      [2011-10-04]
西方專家稱華已成海洋軍事大國      [2011-10-03]
伊朗海軍宣佈建航母引西方關注      [2011-10-03]
美學者稱西方完善攻擊中國技術 以人權問題掩蓋      [2011-10-02]
西方媒體借達賴簽證「攪和」南非副總統訪華      [2011-09-29]
俄精英不和 西方唱衰普京歸來      [2011-09-28]
印總理批西方軍事侵略別國主權      [2011-09-25]
印度成為西方誤讀中國的工具      [2011-09-18]
中國商人投資冰島遭遇西方質疑      [201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