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智庫:印面對華崛起別無選擇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1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編譯美國「歐亞評論網」10月4日刊登智庫「南亞分析集團」(SAAG)文章稱,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強調合作,但是一旦涉及領土問題,它就會強硬。

美智庫文章稱,以中國在東亞的戰略為例,自2010年以來,北京在美國對台軍售、美韓黃海軍演和釣魚島等多個問題上顯示了強硬立場。北京表示,有關各國應該「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理解彼此的戰略利益」;並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加強雙邊合作,參與地區和此地區合作。

美智庫文章稱,中國在東南亞扮演重要角色(中印在該地區有利益交叉),因為它是該地區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經濟方面,其表現非常好,特別是在於東盟建立密切的貿易關係方面。中國與東盟在2010年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議,並參與了大量此地區合作。2002年,中國簽署了《南海各方行動宣言》,但該宣言並不具備法律效力,這明顯給了中國加強行動的托詞。毫無疑問,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一起在東盟地區論壇(2011年7月23日在巴厘島舉行)上接受了一套「指導方針」,來更好的實施2002年《宣言》,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根本立場的改變,反而更像是中國的臨時靈活策略。在中國的東亞和東南亞戰略上,我們還應該考慮另一重大現象:美國在本地區角色的變化。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希拉裡都宣稱「美國重返亞洲」,很明顯,美國的戰略注意力正從中東轉向東亞。華盛頓向日韓的同盟關係中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國還成功與新加坡等夥伴結成了戰略關係。同時,美越關係的發展及華盛頓與印尼的關係也值得注意。

美智庫文章稱,中美的根本立場存在差異,這影響著東亞戰略環境的發展。美國把釣魚島問題置於《美日安保條約》的保護之下,這被認為是對北京的嚴重挑釁。儘管為了避免激怒中國,奧巴馬政府傾向於不清確表明立場。第二個例子是,美國認為南海領土糾紛應該通過多邊機制解決;而中國對此表示反對。另一點是中國認為東盟各國並不一心:緬甸嚴重依賴中國的援助;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希望中美能夠和平共處;但是越南、印尼和菲律賓對中國作為一個主要政治、經濟和軍事大國所帶來的短期和長期影響表示警惕。

美智庫文章稱,似乎,中國並不歡迎印度介入東南亞;反對印度與越南在南海的石油開採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北京還對印度在東亞整合進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持保留意見,它認為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外方」;中國的政策是這個進程應該由東盟和中日韓三國主導。為了解決這個分歧,新德里應該與北京進行雙邊交流。印度還應該與日本、韓國和東盟各國建立穩定的關係,這些國家都歡迎印度參與該地區的合作。中國-東盟自貿區所帶來的優勢遠非印度最近與各國簽署的類似協議所能及,服務業仍然不包含在印度-東盟自貿區協議之內;印度需要彌補這個差距。此外,印度能夠在保護海上通道能力建設方面提供幫助;印度與東盟各國還可以在許多非傳統安全領域進行合作。正如中國在其它周邊地區的戰略一樣,中國在南亞的戰略也是基於北京國內發展對「和平周邊」的需求。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北京對該地區的考慮逐漸轉變為保持和平周邊環境。

美智庫文章稱,除了「和平周邊」因素外,印度的崛起也促使了中國在南亞戰略的改變。證據是北京願意通過與印度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簽署類似《關於解決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和《21世紀的共同展望》等協議,穩定與新德里的關係。中國已經不把印度視為威脅,反之,印度也不再將中國視為威脅。北京已經把中印關係上升到全球水平,中國意識到與印度的合作對解決世貿組織、氣候變化、全球金融體制改革、聯合國改革等全球性問題十分必要。從一定程度上講,中印兩國近些年在一些問題上有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在此影響下,中印關係大為改善。此外,還有一些因素影響著中國的南亞政策;其中包括抵制美國的「包圍戰略」,發展邊境地區的經濟,加強與南亞各國在能源開採方面的合作,保護在印度洋的石油運輸安全,獲得其他國家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支持,及確保與南亞國家在反恐等地區問題上的合作。中印兩國政府都在淡化彼此的分歧,印度首相特使2010年7月訪問中國時,北京向新德里表示會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中國外交部表示,雙邊交流沒有收到個別問題的影響;印度也持相同觀點,並向北京派遣了高級代表團。然而,印度高層一直認為,中國正在南亞變得強硬。印度總理表示,「中國準備在南亞尋找立足點,我們得面對這個現實。中國還在其它方面表現強硬,但還難以瞭解將會如何發展。」印度國防部長評論稱,「中國越來越強硬,它正在改善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和基礎設施建設。」

美智庫文章稱,毫無疑問,中國自2009年以來的強硬引發了對其平衡的南亞政策的質疑。中國在中印邊境問題上採取了強硬立場,中國越來越多的堅持中國藏南的領土主張,反對印度總理訪問該地區,兩國邊境問題的解決似乎遙遙無期。迄今為止,兩國代表已經進行了14輪邊境問題談判,但仍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國專家視邊境問題為「帝國主義」的遺產,抵制麥克馬洪線。雙方都認為邊界問題非常複雜,需要長期努力。中國進一步鞏固了與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夥伴關係,現在,中國正在建設通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連接中巴兩國的公路和鐵路項目。據報道,中國工程部隊出現在了印控吉爾吉特-巴爾提斯坦地區;印度對此表示擔憂。此外,作北京正在加強在印度其它鄰國的戰略存在。它正試圖在瓜達爾港和其它南亞港口建設基礎設施,儘管沒有正式把戰略資源和貿易航線列為核心利益,中國在印度洋的存在已經越來越重要。新德里擔心中國在其鄰國建設港口的潛在軍事用途。

美智庫文章稱,中國會通過加強與巴基斯坦的戰略關係來牽制印度在南亞的稱霸嗎?中國有知名學者表示,印度當前的政策完全是為了稱霸南亞;他們沒有關注其它南亞國家的「戰略自治」需求。中國的南亞政策目標將會是維護地區實力平衡,以及實現所有南亞國家的戰略自治。印度的戰略自治不應該以損害他國的戰略自治為前提,印度必須修改自己的政策,從而使其它國家可以接受其主導地位。整體上講,中國對印度採取了兩面手法。一方面,「面向21世紀的合作夥伴關係」已經成熟,有關邊界問題的談判機制,兩軍的交流也已經建立。中國在印度電力、電信和鋼鐵等方面的基礎建設項目也正在進行,兩國在金融危機、氣候變化、世界多極化和南北對話等多變問題上的合作也已建立。另一方面,北京在戰略上對印度採取了強硬立場,其結果是兩國之間缺乏信任,而且似乎難以彌補。印度如何回應中國在南亞的政策改變?印度應該意識到,中國的強硬會改變其對在目前國際經濟、外交和軍事影響方面的界定。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可以通過加強向鄰國的經濟援助來加強之間的關係。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都對印度並不信任,它們通過發展與中國的關係來牽制印度。新德里應該消除這些不信任,而且如果印度願意與較弱的鄰國共享繁榮,這也是可以實現的。與此同時,印度應該就「沒有足夠的空間允許兩國同時實現自己的經濟發展雄心」這一評估,與中國進行交流。毫無疑問,新德里還應該採取有效的措施應對中國在南亞的全面戰略(這可能會侵犯印度的長期利益)。

美智庫文章稱,總而言之,中國針對亞洲鄰國的兩個要素存在巨大的矛盾:一方面尋求發展雙贏的雙邊關係;另一方面,在領土問題上又採取強硬立場。印度、其它亞洲大國和美國都在地區穩定問題上存在利害關係,對它們來說,別無選擇,只能準備面對中國的崛起。

      責任編輯:Zeta
印媒渲染中國在馬「拓展足跡」      [2011-10-10]
傳中印軍艦南海對峙 中方回應      [2011-09-28]
中印26日舉行首次戰略經濟對話      [2011-09-26]
溫家寶出席中印青年交流活動      [2011-09-22]
中印五企 瓜分澳洲194億噸儲煤      [2011-09-21]
外交部:中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      [2011-09-15]
印度批准中印邊境談判新機制      [2011-09-15]
美智庫坦露9·11後美國戰略重心      [2011-09-09]
印高官稱中印防禦能力差距巨大      [2011-09-07]
美報:印度迷中國 舉國瘋看齊      [201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