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智庫坦露9·11後美國戰略重心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09]    我要評論
     

米高·歐漢倫(Michael O'Hanlon)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報道,「9·11」事件十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記者日前在華盛頓專訪了三位美國智庫專家,請他們談談「9·11」事件給美國外交政策以及世界帶來的變化。

以下為談話實錄:

記者:「9·11」事件已經過去了近十年,回顧這十年,您認為「9·11」事件給美國外交政策及國家安全戰略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有人評價美國的反恐戰爭在某些方面是一種過度反應,您同意嗎?

米高·歐漢倫(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這十年間,美國對外關係顯然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包括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侵略伊拉克、在阿富汗增兵、與巴基斯坦關係面臨挑戰、應對中東北非變局等,我們與中國以及其他的重要亞洲國家之間的關係也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我想以今天與十年前的一個比較來簡短地回答這個問題:就在「9·11」事件之前,美國公眾普遍不願捲入國外的紛爭,雖然美國有遍及全球的軍力部署和眾多盟國,但美國公眾事實上相當「內視」。我想中國人能夠理解這一點,因為美國與中國一樣都是很大的國家,面臨很多的國內問題,民眾主要考慮的是自己國家的事情,譬如經濟。

十年後的今天,美國人對經濟的焦慮甚於對反恐問題的關注,美國人希望駐伊、阿美軍回家,美國想與盟國及新興國家一起合作保持國際體系的穩定。美國人厭倦了戰爭,這些軍事行動太昂貴、太致命,使我們的社會分裂,使國內政治更複雜。所以美國今天的情形與十年前很相似,當然也有不同之處。

與十年前相比,現在的美國經濟更差,更多的政治厭倦,民眾更不團結、更具黨派性,但我想提醒世人美國仍有諸多強大之處,我從根本上仍持樂觀態度。美國現在更關注自己的問題,民眾認為這些外交政策是造成經濟困境的原因之一,它們也帶來非常極端化的政治爭執,美國未能在國內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上投入資源。我即將出版一本關於美國的書——《受傷的巨人》,儘管我不認為美國是「前超級大國」,但我認為我們仍是世界第一、中國是世界第二,但我們受傷了,比過去虛弱一些,需要治癒。

關於所謂過度反應,我想美國民眾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的意見分歧很大,有人懷疑是否能將之視為對恐怖主義的回應,有人則認為那場戰爭是必須的,稱薩達姆是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怪物」。無論如何,也許伊拉克今天看來還不錯,但我們付出了可怕的代價——1萬多億美元、4400多名美軍和15萬伊拉克人的生命。事實上,今天的伊拉克仍然很脆弱,有可能重回暴力。

阿富汗戰爭是美國對恐怖主義作出的直接反應,我相信別的國家在這種情形下也會這麼做,因為美國本土被基於阿富汗、受阿政府庇護的恐怖組織襲擊,死亡約3000人。這並非過度反應,美國有權利、有必要這麼做。但不幸的是,我們推翻塔利班政權後,沒能穩定住阿富汗。

奧巴馬總統上台後投入所需資源,但是或許已經太遲而無法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阿富汗戰爭顯然不會是一個輝煌的勝利,我們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起初在幫助阿富汗穩定方面投入極小,之後又投入極大,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如果從一開始就走一條中間道路,或許結果會更好。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郁文
美刊:911十年最重要的10件事      [2011-09-07]
9·11餘波仍在持續 韓國也成為受害國      [2011-09-06]
「9·11」十周年:美國完全變了      [2011-09-06]
「9·11」迎十周年 美陷「復仇」怪圈      [2011-08-16]
紐約人計劃迎接911十周年      [2011-08-13]
9·11臨近10周年 紐約加強戒備      [2011-08-04]
挪威版「9·11」打破北歐和平神話      [2011-07-24]
美將用軍事法庭審判9·11主犯      [2011-04-05]
女議員遇刺 希拉里比作「9·11」      [2011-01-11]
新加坡:美在亞洲又一張駐軍牌      [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