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財新《新世紀》報道,12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對「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表示堅決反對。
央行稱,美參議院一再無視事實,糾纏人民幣匯率問題,為自身痼疾尋找外部借口,把經濟問題政治化,這不但解決不了美國國內經濟問題,還將嚴重危害中美經貿關係,損害全球經濟的恢復和平穩增長。
央行認為,近年來,中國加快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並已取得明顯成效,也為國際經濟金融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央行還在12日發佈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回顧與展望》報告。
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升值30.2%,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13.5%和23.1%。經常項目順差與GDP之比在2007年達到歷史最高點的10.1%後明顯回落,2010年為5.2%,2011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至2.8%。
央行認為,這些事實充分說明,人民幣匯率正逐漸趨於均衡合理水平。央行特別提到,如果沒有1998年和2008年兩次大的外部衝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有可能走得更快、更遠。
央行稱,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但這並不等於人民幣匯率低估。因為過剩的儲蓄是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的結構性原因;同時近年來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積聚了全球製造業的大量貿易順差;而且,中國長期既面臨較大的套利資本流入壓力,又對資本流出仍保留較為嚴格的限制,無法對沖經常項目順差。
央行表示,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在於人民幣匯率。美國出口限制是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美貿易失衡很大程度反映了貿易順差的轉移效應。
同時,美國從中美自由貿易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據亞洲開發銀行估算,美國蘋果公司的iPhone零售價為178.96美元,其中中國賺取的加工費僅佔3.6%,大部分價值被美國的設計、運銷和零售企業獲得。
央行指出,將人民幣匯率問題政治化,不僅解決不了美國儲蓄不足、貿易赤字和高失業率等問題,而且可能嚴重影響中國正在進行的匯率改革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