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評社編譯報道,緬甸政府近日釋放200多名政治犯,消息傳出後,有人提議解除對緬甸的經濟制裁,從而鼓勵緬甸政府改革。然而,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題為「緬甸囚犯的騙局」(Burma's Prisoner Shell Game)的評論文章,強調緬甸政府特赦囚犯不代表什麼。
文章說,緬甸目前仍有近1900名政治犯在囚,當中包括僧人、藝術家、民運份子、作家、歌手,緬甸政府把這些犯人當作談判籌碼,利用他們與國際社會討價還價。文章又說,緬甸政府表面上大規模特赦囚犯,但實際上獲釋的大多都是普通罪犯。自04年起,緬甸政府共特赦60000名犯人,當中只有600名是政治犯。這些政治犯獲釋後,很快就被重新逮捕入獄。
緬甸著名喜劇演員扎加納(Zarganar)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過去三十年,扎加納多次進出監獄,他後來更因為批評政府救災不力,在09年被判入獄35年。直至今次緬甸政府頒佈特赦令,扎加納才獲釋。從這些政治犯的經歷看來,文章認為緬甸的司法制度是用於「控制」,不用於主持公義。
緬甸政府今次釋放6300囚犯,當中包括少數政治犯,文章形容這是一種姿態,有限度地說明以總統吳登盛為首的文人政府正進行改革。然而,文章認為除非緬甸政府無條件釋放全部政治犯,否則即使再特赦犯人,也難以令人信服。
緬甸新政府承諾推行經濟、政治和立法改革,以「善政廉政、實踐民主、確保法治、改革經濟」為號召,歡迎海外流亡的異見者回國,最近又宣佈特赦犯人。對於這些,外界既驚且喜。但文章認為緬甸政府的種種行徑都不足以視為改革,因為改革需要從法律和制度入手。緬甸政府首先應廢除壓迫和模糊的法律。而有關保障人民集會自由、組織工會的法案則需要符合國際標準。
釋放少數政治犯到底意味什麼?這就要視乎政治犯獲釋後是否真的得到自由。他們會不會再跌入惡性循環裡,自由、參與運動、被鎮壓和被捕?
文章總結說,以上問題的答案取決於緬甸政府,要視乎緬甸政府是否容許人民自由討論、集會和參與公共事務。這次特赦應該被看作是一個機會,讓緬甸政府調解各種意見。扎加納和其他緬甸人民將繼續他們對改革的追求,國際社會也應該對此給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