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析如何邁向文化強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2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發展進步,必須有自己的戰略目標。善於根據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標,並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為之奮鬥,這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時代要求與戰略全局出發,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鬥目標。這一目標,準確把握了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全會的一個重大貢獻和突出亮點。

文化建設是一個逐步積累、持續發展的過程,需要把遠景規劃和階段性目標結合起來。有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也有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的 奮鬥目標,六中全會擘畫的文化改革發展藍圖,既順應時代潮流又體現人民願望、既符合實際又催人奮進,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科學把握,對肩 負歷史使命的責任擔當,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是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歷史性文獻。

就長遠目標而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何在全球化時代發揚光大?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頻繁,國家文化軟實力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不 斷增強?作為我國現代化戰略佈局的重要一環,文化建設如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支撐?正是為了回應這些挑戰,六中全會提出「著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 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 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遠景奮鬥目標,與我國 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相銜接,具有強大的感召力 和推動力。

從階段性目標來看,我國的文化改革發展正處於這樣的歷史方位:一方面,文化領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文化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文化發 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束縛文化生產力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文化在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 等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影 響力與我國國際地位還不相稱,「西強我弱」的國際文化和輿論格局尚未根本扭轉。就此而言,無論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還是豐富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 無論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還是構建文化產業大格局,無論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還是壯大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隊伍,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的階段性奮鬥 目標,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戰略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必將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文化的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今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藍圖已經繪就,迎著中 華文化繁榮復興的美好前景,最大程度地煥發投身文化建設的創造熱情,最大程度地凝聚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我們就一定能在21世紀人類文明的殿堂 中,書寫中華文明的壯麗史詩。

      責任編輯:glory
江蘇大手筆推進文化建設      [2011-10-26]
中國未來3000萬男性或打光棍      [2011-10-29]
外交部:堅定推動通過外交談判解決伊核問題      [2011-10-29]
殺害中國船員疑犯系泰國士兵      [2011-10-29]
中國農村人口減少 每天消失20個行政村      [2011-10-28]
中國將援土耳其百萬美元現匯      [2011-10-28]
公安部:湄公河慘案基本告破 很快進入司法程序      [2011-10-28]
包頭中學「紅校服」引噓聲一片      [2011-10-28]
中國證實一公民在安哥拉遭槍殺      [2011-10-28]
公安部:中國船員遇害案9疑犯到案      [201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