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社10月30日報道,中國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仍按10年前標準收費的廣州民營養老機構經營日陷困境。雖然其實惠的消費令香港戶籍老人樂於返回內地養老,但又因對接問題而有所限制。
在經濟發達、人均壽命超過75歲的廣州市,本已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廣闊的養老機構,如今反而難以為繼。政策扶持和傾斜不足、護工短缺、運營經費入不敷出是當前廣州民營養老機構面臨的三大難題。
據瞭解,廣州市對民營養老機構的財政支持明顯低於其他大中城市,護理補貼只是深圳的三分之一、上海的五分之一。護工文化層次普遍停留在初中,多數沒有受過護理專業訓練,一位中年護工告訴記者,「年輕女孩多是義工,護理專業的學生偶爾來當志願者,但絕對不會來養老院工作。」
而其收支矛盾則更為尖銳,因早年入住老人較多,廣州40%的民營養老機構收費標準仍處於10年前水平,隨著物價上漲,運營難度增大。「按照現在的模式運營下去,幾乎沒有利潤。」一位民營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向記者坦言,每位老人每個月的資金缺口接近四位數。
記者29日走訪廣州市荔灣區某養老公寓,入住這裡需一次性支付購置費、押金加上每月費用分攤下來,每位老人每月基本開銷在2000元至2500元之間。而在香港的養老機構,入住老人每月至少要支付5000到8000元港幣不等。
相對低廉的收費、更為寬敞舒適的環境以及相同的生活習慣、氣候,吸引部分香港戶籍老人選擇到內地養老。廣州某老年公寓的負責人雖不願意透露入住香港老人的具體人數,但他稱,「很多香港老人入住,十個戶型級別都有香港老人居住,所佔比例還不少,收費和內地老人一致」。
但香港老人到內地養老也並非無障礙,其中牽扯到個人戶籍、養老金發放等諸多問題,譬如老人必須定期回香港報到,否則不能足額領取養老金。廣州某養老公寓負責人說,「最讓人頭疼的是醫療保險問題,粵港兩地老人養老產業亟需對接」。
2010年國內養老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中國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此前曾表示,中國的養老產業還處在「沉睡」階段,一旦覺醒將是個龐大市場。
據悉,美國、瑞典、日本等養老產業發達的國家正瞄準中國內地的巨大市場,紛紛進駐開設合資養老企業、養老地產、建設高端養老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