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世界報報道,作為綜合試驗艦的「瓦良格」號航母來說,配備什麼樣的武器系統,尤其是對空、對海武器系統值得高度關注。它體現了中國海軍航母的設計思想。據新一期的《漢和防務評論》雜誌報道稱,在對「瓦良格」艦載武器仔細分析之後,發現了中國海軍在設計、運用航母方面的若干最新思路。
據報道,「瓦良格」號航母的雷達、武器安裝在今年5月基本完成,第一階只出現了兩種防空武器系統,它們分別是FL3000N型20聯裝地對空導彈和「X30型」近程防空火炮系統。前者在珠海航空展上多次展出,同時在其他武器試驗艦上也進行過測試,「瓦良格」上部署了4座,分別涵蓋艦首尾左右,射程6000米,可能採用復合誘導方式(紅外成像等),射高4500米,這是典型的點防空導彈,擁有垂直發射能力,它主要強化了對艦對艦導彈的攔截。最後一層防空力量就「730」型近程防炮。據悉,該近程防炮並非是安裝在054A、052C/B等多艘大型驅逐艦、護衛艦上是「730」型號,部署在「瓦良格」號上近程防炮系統是經過了重新的設計,炮營似乎是10門而不是「730」的7門。那麼「瓦良格」裝備的近程防炮應該是改進後的「1030」?還是「X30」?
「X30」的射速將會極大提高,單純的計算方式是假設「X30」是「730」的改良,那麼「730」以4200發/分的射速,每管射速達到600發/分。因此,假設「X30」是10管,那麼總體射速將達到6000發/分。除此之外,並未發現其他的地對空導彈系統。甚至沒有發現艦對艦導彈的發射器。
應該說,過多的武器搭載,佔用了更多的寶貴空間,使「瓦良格」原型滿載排水量達到60000噸,而艦載機只能擁有18架蘇-33、4架蘇-25UTG、15架卡-28、2架卡-31預警機。因此把「瓦良格」稱作「重型反潛巡洋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主要的任務依然是反潛,18架蘇-33的對海攻擊能力、空優能力只相當於美式航母三分之一的戰鬥力,尼米茲級航母部署了12+36架F-18C/E/F和4架EA-6B電子戰機、4架E2C預警機。如果「瓦良格」不部署專用的電子戰機,意味著在實施對地攻擊的時候,「瓦良格」的作戰能力是相當脆弱的,預警機的情況也相同。
美式航母的概念就是飛機平台,至於其他的防空,反潛、艦對艦打擊任務是整個艦隊的神盾級巡洋艦、驅逐艦的使命。因此美式航母也只攜帶了最為必要的底層防空導彈,包括2-4座6管20毫米PhalanxMkl5近程防炮。「瓦良格」上安裝的FL3000N的外形就酷似於這種美式導彈。尼米茲級航母還安裝了2座RIM-7型「海麻雀」防空導彈,射程14.6公里。不過,這種導彈已經過時,美國未來計劃換裝具有攔截艦對艦導彈能力的ESSM型中程防空導彈。可見美方也認為航母部署一種短程地對空導彈是必要的。
由此可見,在不安裝艦對艦導彈、只負責最基本的底層防空任務這一概念方面,改良的「瓦良格」完全近似於美式航艦,而不是原蘇聯式。這樣做有以下兩點好處:
第一、在這一概念之下設計的國產航母,省去了艦對艦導彈的空間,優化了損管能力,一旦中彈,不至於發生類似俄式航母那樣的二次爆炸。其二、機庫的容積還有可能擴大,中國產的航母即使與「瓦良格」同級,飛機的搭載量也可能會增加。有一種說法是,至少可以搭載36架殲-15,不過目前的結論似乎過早。
在「瓦良格」號航母的改造過程中,沒有部署類似海紅旗-16那樣的短程地對空導彈,沒有發現制導雷達天線,至於未來的中國航母是否會部署一種短程地對空導彈,不得而知。如果在「瓦良格」試驗艦上不安裝的話,就意味著未來的國產航母部署的可能性比較低。因為「綜合試驗艦」的目的不僅僅是測試飛機的起降,包括各種雷達如何兼容也是測試的主要目的,這是「瓦良格」需要安裝全部武器、雷達系統的主要原因。另一種可能性是,新一代垂直發射短程艦對空導彈正在測試之中,測試完成後,將安裝在「瓦良格」上,否則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意義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