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李嵐清渝辦藝術展 薄熙來參觀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10]    我要評論

「我為大師畫素描」李嵐清篆刻素描藝術展昨在園博園開幕。圖為開幕式現場。

圖為薄熙來陪同李嵐清參觀藝術展。

【文匯網訊】據重慶日報報道,11月的山城,銀杏灑金,丹桂飄香。9日,「我為大師畫素描」藝術展在重慶園博園啟幕,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與重慶幹部群眾、高校師生暢談藝術人生。

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領導陳光國、邢元敏、張軒、何事忠、馬正其、陳存根,文化部原副部長趙維綏,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董事長廖曉淇,國資委國有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李志群等,出席開幕式並參觀了展覽。

尺幅之間,詩書畫印,筆墨鑄魂

中國傳統藝術源遠流長,魅力雋永。從領導崗位退休後,李嵐清同志重拾舊趣,潛心於詩書畫印,以筆墨鑄靈魂,感受到無窮樂趣,更收穫不少人生感悟。短短幾年,他先後撰寫了《李嵐清音樂筆談——歐洲經典音樂部分》、《音樂·藝術·人生》、《原來篆刻這麼有趣》、《李嵐清中國近現代音樂筆談》、《大眾篆刻》、《我為大師畫素描》等著作,並在國內外舉辦多場講座和藝術展,深受歡迎。

李嵐清曾經為他景仰的文化大師們篆刻過一些印章,也為他們寫過一些詩歌。近年來,他又嘗試在宣紙上,把這些印章和詩歌再配上人物素描,使印、詩、書、畫合為一體,用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充分表達他對這些大師們的緬懷和景仰之情。此次,在第八屆園博會即將開幕之際,在重慶園博園龍景書院,展出了李嵐清同志最新創作的「我為大師畫素描」系列作品125幅和122枚印章,追憶部分已故著名作曲家、書畫家、文學家和戲劇家。這些作品,在尺幅之間,用一幅素描,一首詩,兩枚印章,將文化大師們刻畫得惟妙惟肖,形神具備。

優秀傳統文化的路不能越走越窄,在象牙塔裡越爬越高

開幕式上,李嵐清即席與重慶的幹部群眾、高校師生暢談藝術人生。

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李嵐清轉而投入藝術創作,致力弘揚高雅藝術。他說,一個人退休後,告別了工作,並不等於人生的終結,在個人舞台裡還要生活得健康有趣。過去他愛好藝術,但由於工作繁忙無法深入學習鑽研,退休之後全身心投入其中,並樂在其中。

音樂、書法、篆刻、素描……他沉迷於傳統文化藝術,並與朋友分享、交流,也加深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緊迫感。李嵐清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路不能越走越窄,在象牙塔裡的空間越來越小,與群眾和社會的距離越來越遠。他自謙不是文學家、藝術家、音樂家,只是一個藝術愛好者,但願意從這個角度,推廣普及優秀傳統藝術。為什麼要加強普及?以篆刻為例,篆刻與書法都是文字的藝術。中華文化能夠傳承延綿不斷,主要靠漢字,漢字文化丟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就會斷層,其他古老文明覆轍在前。我們對漢字要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把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音樂同樣如此。李嵐清曾到一所大學作講座,當問及《歌唱祖國》由誰作詞作曲時,當時全場師生竟無人知曉。他說,我不反對流行音樂,但它主要是快餐文化,其多數文化含量不夠,作為大學生、知識分子,還要親近高雅音樂、經典歌曲。只知歌唱者,不知詞作者、曲作者,也是一種音樂文化的缺失。打開一部西方音樂史,就是一部作曲家的歷史。中國很多優秀的作曲家,當年不懼生活艱辛,有的在戰爭年代甚至犧牲了生命,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藝術,留下了那麼多傳世之作,絕不能忘記他們。所以,要普及、推廣、繼承、發展我們的傳統藝術。

癡迷於詩書畫印,盡其所學「為大師畫素描」

「我為大師畫素描」展覽的作品,集詩、書、畫、印於一體,自成一家。講話中,李嵐清與大家分享篆刻、素描創作的體悟。

李嵐清癡迷於篆刻,除了內容創新,所用材料也極廣泛,石、瓷、陶、紫砂、銅、木,甚至磚頭,夫人曬枕頭的木板,都被拿來雕刻。木印章保存時間久,但不夠美觀,他借助揚州漆器工藝,獨具匠心,創造出漆器印章。他幽默地說,最早的漆器發現於浙江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出土篆刻印章最早的距今2000多年,兩者相加,就將近「一萬年」。他還建議年輕人結婚,除了交換戒指,也可以彼此交換印章,印章本身就是一種「信物」;給父母慶祝金婚、銀婚,也刻一對印章做禮物,比送其他禮物更有意義。他說:「通過這個方法,可以推廣篆刻藝術,也增加了婚禮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內涵。而且,小商品大市場,一枚小印章利潤會很高。這個創意,我不收『專利費』,誰都可以用,也可以增加就業,拉動內需嘛!」這時大家鼓起掌來,會意地大笑。

繪畫也是李嵐清從小的愛好,如今又開始嘗試素描。他曾在考察高鐵時,鋪開畫紙,現場繪製鐵路職工服裝變遷圖,以測試列車的穩定性。而一些人對優秀作曲家的忽視,最終促使他產生了「為大師畫素描」的念頭。為了推廣傳統文化藝術,他開始為蔡元培、齊白石、吳昌碩等文化藝術大師畫素描,並把詩歌、書法、篆刻、素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樣式。他說:「人物繪畫往往比照片更具魅力,我的素描技術並不高明,但我懷著景仰的心情把大師們畫出來,就是想讓人們能記住他們、尊重他們!」

只要有創新,技術加藝術就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李嵐清還與青年學生談心,鼓勵大家增強藝術修養。他說,不要因為專業不是音樂,不懂音樂,就不去碰音樂,世界上沒有學不會的東西。「我快80歲了,我這個『80後』還能學,你們是『90後』,更可以學了。特別是經典音樂,不要被所謂的『專業知識』嚇倒,學會欣賞並不困難。只要多聽,就會覺得好聽,就會聽出味道來」。幽默的話語,引來全場歡笑。

「我問問大家,現在最流行的歌曲是什麼?」李嵐清問現場學生。有人回答是《忐忑》。李嵐清說:「現在有一首《化學是你化學是我》要更火一些。但是,我們還要對高雅藝術有所瞭解和愛好。要說流行時間長,現在許多流行歌曲,都比不上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等的音樂,也比不上人們愛唱的一些老歌、紅歌。希望同學們加強藝術修養,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技術加藝術就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和創新的靈感!」學生們紛紛鼓掌。

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並不是人生工作的終點,還大有可為,而且其樂無窮

薄熙來說,剛才老首長的即席講話親切生動,給人深刻啟迪。對嵐清老首長,我們許多同志都很熟悉,他是大家公認並尊敬的經濟專家,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領導者、實踐者,還分管過教育、文化、科技等重要工作。這次到重慶,辦老首長藝術展,讓人特別欽佩,很有感觸。他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之後,一直熱心於文化藝術,還不懈創作,篆刻印章就有700餘方。這次展覽的素描新作,更是融詩、書、畫、印為一體,展現了深厚的藝術功底和文化修養。古人講,「光陰似箭」,「人生如夢」,每個人的工作時間都是有限的,但老首長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並不是人生工作的終點,還大有可為。他繼續發揮潛能,熱心於文化藝術的創作,而且其樂無窮!嵐清老首長對自己人生的安排符合科學發展觀,生動地體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剛才老首長講了自己的切身體會,幽默風趣,很實在,也給我們很多啟發。

開幕式上,張軒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辭,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從藝術的角度,對李嵐清同志作品的特點和成就作了闡述和解讀。李嵐清還向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理工大學等單位贈送了自己的新作《我為大師畫素描》。

      責任編輯:研瓊
李嵐清等獲港浸大榮譽博士學位      [2011-10-13]
李嵐清素描作品展在京舉辦      [2011-08-31]
兵分16路 粵清剿台山「海盜」      [2011-11-10]
北大教授粗口罵記者被校方約談      [2011-11-10]
中國零件被指「威脅美軍」      [2011-11-10]
王喜良擬任雲南省發改委黨組書記      [2011-11-10]
史魯澤任河北省委常委      [2011-11-10]
環球:中國得熬過外交尷尬期      [2011-11-10]
外媒:美國需在海灣借重北京      [2011-11-10]
中國崛起 要謹防「三心二意」      [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