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受經濟危機影響,德國嚴肅文化舞台近年頻頻打出裸露、粗俗等招牌。最近,德國漢堡阿爾瑪·霍普喜劇院推出一部名為《中國人來吃早餐》的喜劇。該喜劇以取笑中國人為樂,竟場場爆滿,令在德華人十分憤怒。
據《漢堡》雜誌12日報道,該劇講述一家德國中等級別的星級酒店,正準備迎接「來自偉大中國的客人」,這讓負責接待的兩名德國人揚彼得和尼爾斯傷透腦筋。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來自中國的大貿易代表團的喜好。同時,他們也對一些「中國問題」犯難:比如,全球化和陰謀論、德中家庭政策的比較、抄襲等。
《環球時報》記者在劇院的網站上看到對該劇的介紹。在宣傳海報上,兩名德國人穿著藍色和黃色的中山裝,舉起手作出「少先隊員敬禮」的模樣,並露出傻乎乎的小丑表情。在其視頻網站,記者看到該劇的片段:舞台上放著中式的紅色櫃子,打著紅色橫幅。兩名主要演員極力表現出「中國和中國人的可笑」。在該劇結尾時,舞台上響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曲,兩名演員又鬧了一番。
據報道,該劇從今年4月27日首演以來,幾乎場場爆滿。7月9日結束後,還有很多觀眾要求訂票。於是,該劇從11月14日起又將開始新一輪演出,直到明年4月。《漢堡晚報》以「麵包的黃色威脅」為題評論說,該喜劇有更深的含義和看點,這是德國喜劇「面向未來的突破」。
在「德國熱線」等華人論壇上,很多華人網友表示憤怒。有網友稱,這是典型的低級趣味,最不能接受的是德國觀眾的大笑。還有華人抗議說,「只有關於中國的話題在德國沒有禁忌,德國人可以隨便嘲笑、鄙視甚至歧視中國人,卻完全聽不到反對的聲音。無論是著名大學教授、社會小人物、咖啡廠工人還是學生,中國人都是被取笑的話題」。
華人學者張未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也可以算是一種「中國熱」。但該劇充滿偏見,說明德國人對中國瞭解不多,德國媒體對此應負一定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