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社香港消息,進入11月,歐債危機火燒連營,希臘及意大利總理先後烏紗不保,連累整個歐元區經濟面臨衰退邊緣。受此影響,外向型的香港經濟全面減速。專家分析稱增速放緩無可避免,衰退言之尚早;若想長期保增長,香港需加速融入中國內地經濟發展。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香港整體貨物出口同比下跌2.2%,9月份環比更急跌近一成;就連賴以支撐的本地零售消費也在9月份下滑3.1%。技術性衰退的陰霾籠罩香江兩岸,機構大行紛紛唱空香港經濟。
繼港府官員連番言論警示香港經濟或下行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日發佈最新研究下調明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測至4%,並強調歐元區債務危機若出現違約,將導致全球經濟增長降低3%。香港經濟增長則會相應再下挫4%至4.5%,陷入衰退,但相信發生的機率不大。鑒於後果嚴重,IMF建議港府應盡早制定應變計劃。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教授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自主調節經濟的空間不大,主要還得看歐美「臉色」。他解釋說所謂外向型,形象地來說即外圍賺錢,香港得益;若主要貿易夥伴進入衰退,香港自然不可能獨善其身。
他續稱,香港經濟主要靠金融服務業和轉口貿易支撐,兩者均受到歐元區債務危機拖累,前者交易低迷投資收益受損,後者則需求減弱,下行風險增加。從短期來看,香港政府似乎可效仿澳門政府繼續派錢來舒緩高通脹和低增長的雙重壓力;中長期來看,港府缺乏有效途徑去主動提振經濟,只能通過提高銀行核心資本及規管金融市場來設置防火牆,但這一切都是被動的行為。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廖群則表示,香港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機會不大。雖然歐美需求疲弱,但香港作為亞洲區內轉口貿易的重要樞紐,仍然可繼續受惠於新興市場的蓬勃需求。料香港明年的全年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5%。
談到技術性衰退時,廖群認為即使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環比負增長,仍屬正常。技術性衰退並不意味著經濟從此進入衰退期,而只是增長放緩的標誌,這與整個亞太區內的經濟走勢一致,即增長放緩,通脹降溫。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撰文稱,由於歐美主要國家及內地經濟仍保持正增長,預計香港的出口將在第四季度止跌反彈,儘管幅度不會很大,但仍可避免經濟整體未來陷入衰退。
中國內地作為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2010年實現貿易總額3.1萬億元(港元,下同),占總額的48.9%;其中轉口貿易1.5萬億元,港產品出口312億元。毫不誇張地說,香港經濟的興衰與內地需求密不可分。
雷鼎鳴認為內地經濟高速增長對香港有正面作用,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已經為香港的金融服務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但香港企業和市民則大多忽視了內地商機。
他舉例說,港企除了把工廠遷至內地降低成本外,並沒有意識去主動迎合內地居民的消費需求,導向歐美等發達市場的風險很大。此外,大部份香港市民仍生活在封閉的工作模式中,從求學、工作乃至創業與內地的關係都不夠密切,自然無法分享到內地經濟騰飛所帶來的成果。
正如特首曾蔭權所描繪的香港在中美關係中的地位,雷鼎鳴認為香港要想長期繁榮必須學會在內地與世界之間建立起高效融合的橋樑。他強調只有融入內地經濟,香港的固有優勢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在區內保持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