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官員「低調」現象普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報道,近期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在深入基層實地採訪調研過程中,經常聽到一些幹部講,目前官場存在一種「低調」之風,突出表現是很多幹部信奉中庸之道「和稀泥」,不左不右隨大流,攻堅克難往後拖,棘手問題不敢碰。在目前的換屆期間表現更甚,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擔當越多,責任越重,壓力越大,風險越大,弄不好出力不討好;認為事業心越強越容易被打壓,越難被重用提拔;認為扎扎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不如偷偷摸摸、遮遮掩掩地與領導和同事搞好關係。這種「低調」現象早已有之,只是近來更重,成了一種風氣、一種現象,成了某些幹部成熟的象徵、老道的表現、有背景有實力有底氣的「晴雨表」。在此氛圍中,很多敢於擔當、勇於負責、不甘平庸、想有所作為的幹部,尤其是不願世俗油滑的年輕幹部備感壓抑和排斥。

官場中存在的「低調」之風緣何而來,是否像所反映的那樣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它的危害在哪裡?為進一步搞清楚這個問題,應基層幹部的要求,我們設計問卷,對此現象進行了調查。

「低調」現象很受關注

這一現象受關注程度很高,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網絡調查反響強烈。「中國官員為何愛低調」網絡問卷於11月7日至9日在人民網、新浪、搜狐等各大網站推出後,短短兩三天時間參與調查的人數多達22800餘人,跟帖達數百條,調查問卷被不少網友自發在微博及論壇中轉載,有網絡論壇還圍繞此話題開闢了討論專區。在網絡媒體日益成為主流媒體、公眾更願意互動參與的今天,眾多網友參與調查,體現了社會公眾對這一問題的關心、關注。

二是黨政幹部調查引起強烈共鳴。除網絡調查外,我們對黨政幹部這一主體進行了書面問卷與電話調查。不少黨政幹部填寫完書面問卷後,意猶未盡,來函來稿來電發表看法;在電話採訪中,有些官員大倒苦水,有些官員暢談感受,有些官員建言獻策,引發共鳴。短短幾天內,人民論壇編輯部收到各類官員稿件、電話130余篇、次。這一現象的主角是幹部,他們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也最說明問題。

三是專家學者討論熱烈。在調查、約稿採訪過程中,大部分專家學者對這一話題表現出濃厚興趣,許多專家主動闡發見解。有專家指出,官員「低調」這一問題的提出,切中了人們對當前官場中已經漠視的不良症狀;有專家強調,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探討,是對當前官場部分人只求陞官、不願幹事現象的揭示和批判,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

「低調」問題很普遍

在對「總體而言,您認為中國低調官員佔有多大比例」的回答中,高達71.23%的受調查者選擇占「絕大多數」,20.66%的受調查者選擇「大多數」,兩項合計高達91.89%;認為低調官員占「一半」和「整體表現不低調」的受調查者分別只有4.34%和3.02%。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感受是真切的。從調查結果來看,官場上這種「低調」之風較為普遍。雖然網絡上時有牛人牛事、雷人雷語出現,但相比之下,官場政治生態中的「低調」之風更成氣候。

在公眾眼中,什麼樣的官員才算「低調」呢?在所列中國官員「低調」的表現中,排位依次為:

1.不敢講真話,怕一不小心得罪人,占52.57%;

2.隨大流,不做標新立異的事情,不軟不硬,不左不右,喜歡「和稀泥」,當好好先生,佔之47.37%;

3.左顧右盼,遇到問題就當縮頭烏龜,占35.74%;

4.不善於動腦筋,習慣於慣性思維,占20.12%;

5.其他,占3.2%。

上述前4項是對「低調」官員從不同角度進行的描述,加以綜合即可以為其來個畫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圓通事故,左右逢源,喜歡「和稀泥」;得過且過,膽小怕事,唯唯諾諾,隨大流;慵懶散漫,酒肉穿腸過,萎靡不振,遇到問題繞著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此「低調」危害很大

在問及官員「低調」的危害時,調查結果顯示,「該辦的事不能辦,該說的話不敢說,影響改革創新發展整體推進」(66.07%)、「真正敢於擔當的幹部反而成為另類受到打擊」(58.03%)、「黨員幹部缺乏幹勁、闖勁,做事畏首畏尾,易退化變質」(47.35%)、「黨的威信和戰鬥力被削弱」(36.91%)、其他(6.64%)。

一個幹部「低調」些沒關係,可怕是形成了一種官場風氣。從受調查者的選擇來看,認為危害最大的是讓人們聽不到真話,影響了改革創新發展;其次是孤立有擔當的幹部,顛倒了是非對錯;再次是腐蝕黨員幹部作風,最後是會影響到黨的威信。

官場上難聽到真話,是古已有之的痼疾。我們在採訪領導幹部時發現,他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但一談及自己的真實看法時,立刻緘默了。官場上這種一團和氣的虛偽與世故,並不符合黨的建設事業的需要。

居二、三位的「真正敢於擔當的幹部反而成為另類受到打擊」、「黨員幹部缺乏幹勁、闖勁,做事畏首畏尾,易退化變質」與中庸文化關係密切,也反映了官場上普遍存在的庸人政治心態。政治心態是政治文化的隱型部分,它會深埋於政治行為主體的內心之中,是一個民族政治文化的深層構成,這種心態會使得官員寧可做「溫吞水」,也不說過頭話;寧可低眉順眼,也絕不出格、與眾不同;寧可人格晦暗,也要逢迎上級;寧可不做事,也不出差錯。對於黨的事業來說,貪污腐敗是一種致命傷,而這樣一種「低調」的、慵懶的工作作風,其實是一種「慢性病」,同樣會導致病入膏肓,影響黨組織的生命力。

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和社會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階段,更需要一大批優秀人才以捨我其誰的英雄氣概脫穎而出,此時,背道而馳的「低調」,不僅懈怠我們的精神,削弱我們的能力,而且會從根本上脫離群眾,是看不見的消極腐敗,是我們黨危險中的危險。

「低調」問題必須解決

中國官員為何愛「低調」?47.74%的受調查者選擇了「官員腐敗問題易發多發,一些官員擔心引火上身」,居首位;41.2%的受調查者選擇「幹部選拔任用制度不夠完善,無過即可,高調沒有必要」,排在第二位;「過於張揚,容易遭人嫉妒」,占比35.95%,居第三;而「官場倡導中庸文化」,占比32.34%,僅排在第四位;排在第五位的是「自身沒有做出什麼突出的成績,只能埋起頭來當老好人」,占比25.82%;「網絡時代不低調,可能遭網絡圍觀,易被人肉搜索」占比8.24%,居末位,遠不及我們問卷設計時的預期。

在這組數據中,除官員們因自身腐敗不敢高調這一原因外,佔據第二位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的不完善也受到被調查者的關注。公眾對幹部任用制度的詬病由來已久,能上不能下,重用與否不在干多干少,無過即是功的績效考核機制等,抑制了官員的主觀能動性,成為庸官的「保護傘」,想幹事官員的「絆腳石」。

「自身沒有做出什麼突出業績,只好埋起頭來當老好人」說明,在群眾眼中,官員「低調」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有些官員雖然身處要職,但由於平時積累不夠,缺乏新思想新觀念,缺乏組織力、創造力、號召力、執行力,自身客觀條件欠缺,只能以此明哲保身。

怎樣才能改變這種庸人心態,讓「低調」的官員有擔當、敢作為?調查結果顯示,46.57%的受調查者認為「清正廉潔,經得住考驗」最重要,其次是「無私無畏,敢當鐵匠硬碰硬」(43.20%),排在第3位的是「能力強,能幹事會幹事」(38.75%),「堅定的黨性意識,對黨忠誠,對百姓負責」(34.50%)排在第四位,「善於學習,愛動腦子」(29.86%)排第五位。

如何減少「低調」的官員?「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堵住歪門邪道的出路」(44.57%)得票率最高,41.44%的受調查者選擇「努力形成敢講真話、能講真話、善講真話的社會氛圍」,38.43%的認為「社會輿論要大力倡導清正廉潔、敢作善為的官員作風」,37.66%的認為「官員選拔任用要注重實績,不能唯票是舉」,選擇「鼓勵官員創新,只要有利於老百姓,多干多試」的占26.75%,其他為3.16%。

破除官員「低調」現象,讓他們能夠充滿激情地幹事創業,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遏制腐敗。公眾對當前官員中的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古云:「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官員欲高調,廉潔是最重要的基礎。無慾則剛,無私而無畏,只有做到這些,才敢於且能夠當一個硬碰硬的「鐵匠」。二是改革當前的幹部任用選拔機制。官員「低調」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種自我保護,這與幹部選拔機制有關。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規則之下,「低調」行事就成為官員們保護自己不被抓住把柄的重要手段。三是努力形成一種說真話的風氣,鼓勵領導幹部敢闖敢拚,勇於創新,營造一種健康向上、善於學習和思考的氛圍。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是一個人的生命所在,是幹部的活力所在,是有理想有信念官員的「立身之本」。真話如良藥,雖苦口但利於病,而假話如鴉片,雖可享片刻歡愉但會有致命毒害。解決官員「低調」問題,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尤為關鍵,大力推行黨務、政務公開,將權力及其使用置於陽光之下是治本之策。對一些領導幹部而言,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增強黨性意識,樹立遠大理想,從根本上去除私心雜念,有道是「無慾則剛」,無私則無畏,有了這樣的心態胸懷,則處事更磊落,幹事更坦然。(賈立政 作者為人民論壇雜誌社總編輯)

      責任編輯:研瓊
中國重申反對擴大制裁伊朗      [2011-11-23]
大公對中國台灣評級展望為穩定      [2011-11-23]
美軍誣稱中國海軍戰略有缺陷      [2011-11-23]
日媒稱中國軍艦經沖繩往太平洋      [2011-11-23]
世行報告稱中國經濟可軟著陸      [2011-11-23]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國家形象      [2011-11-23]
俄媒:中美撞機 中國軍事獲益      [2011-11-23]
中國食安標準僅兩成接軌國際      [2011-11-23]
評論:美要向中國開放投資市場      [2011-11-23]
中美跨境監管對抗升級 美議員揚言封殺中國審計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