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財新網報道,牛光攝榮·柯克(Ron Kirk)並不為許多中國人所知,但他實際上是美國政府對外貿易政策領域最重要的決策者之一。
美國政府管理經商貿易的職能分為三部分:商務部負責制定內外貿易政策,監督和管理日常經濟貿易活動;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作為半司法機構,受理美國國內企業發起的對進口商品可能存在的傾銷和補貼行為的起訴,展開獨立調查,得出結論和救濟措施建議,供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和總統參考;USTR負責制定和協調美國對外貿易、商品和直接投資政策,並主持與他國的貿易談判。
柯克作為美國貿易代表,是USTR的最高首腦,也是美國總統的首席貿易顧問、談判代表和貿易事務發言人。
11月20日至21日,第22屆中美商貿聯委會(JCCT)會議在中國成都舉行,這是柯克第三次率領美國代表團參加。此前一天,他在北京接受了《新世紀》的專訪。
任職近三年,柯克給人的印象是對華貿易的「鷹派」立場。財新《新世紀》記者與他的首次接觸,恰逢奧巴馬政府執政後中美貿易爭端的第一次爆發——輸美輪胎特保措施案。
2009年9月11日,奧巴馬簽署了行政命令,對中國輸美低端輪胎連續三年分別徵收35%、30%和25%的附加關稅。這意味著每年18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無品牌代工輪胎基本上被「封殺」。
USTR已在此前的6月就中國限製出口9種原材料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提出磋商要求,但特保案因無需WTO仲裁、美國可直接實施救濟措施,而在當時引起更多關注。
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USTR辦公樓內,柯克召開了新聞發佈會。
事實上,2004年至2008年間,中國輸美輪胎增長了3倍,美國進口輪胎總量卻未見顯著增長。中國產品擠占的是菲律賓等其他亞洲國家在美國的市場份額。
財新《新世紀》記者當時提出問題:把中國輪胎阻擋在國門之外,而美國本土企業早已退出低端無品牌備用輪胎市場的狀況下,這如何有利於美國本土就業?
柯克的回答生硬而簡短:「這裡討論的是中國企業是否違反國際規則,而我們的出發點是美國就業。」
當時,這一最初由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提出的起訴,被不少美國學者描述為「政治因素明顯超過經濟考慮」。不過,中國提請WTO仲裁之後,WTO調查結果基本與美方看法一致。
自此,USTR在多個貿易領域對中國的做法提出質疑,包括電工鋼製品、電子支付服務、印刷出版物和音像製品、風電設備等。柯克在位不到三年,美國將中國作為被告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案件有8起,占美國對中國發起總數的三分之二。而中國「入世」十年以來,成為全球任何控方的被告案件總數只有23個。
此外,柯克還在WTO提出,要求中國向WTO詳盡解釋互聯網領域的限制性措施,列出200項中國未向WTO匯報的補貼措施,並在多個場合批評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不夠及強迫外資企業「技術換市場」的做法。
但在19日的採訪中,也許是中國的「主場優勢」,抑或是已在貿易代表的職位上久經歷練,講台之下的柯克和藹從容。面對攝像機,他還對記者開起玩笑:「你的領帶比我的好看,換換怎麼樣?」
這就是柯克:美國對外政策的「急先鋒」、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黑人貿易代表、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第一位黑人市長。
現年57歲的柯克,出生和成長於得州奧斯丁市的一個黑人社區,直至獲得博士學位的全部教育,也都在得州完成。畢業後他曾從事律師職業,後服務於得州立法機構。
1994年,他成為州長理查德(Ann Richard)的州務卿。前總統小布什,正是後來擊敗理查德而擔任州長的。柯克在1995年當選達拉斯市市長。任職期間,他提出「達拉斯計劃」,以總額2.5億美元的一攬子基礎設施建設聞名。1999年爭取連任時,新的道路、體育場和綠地紛紛完工,被稱為「達拉斯公司隊長」的柯克,獲得了74%的支持率而成功連任。
2002年競選聯邦參議員失敗後,柯克回歸律師行業,而後成為能源說客。2009年初,他被奧巴馬提名為美國第16任貿易代表,在3月獲得參議院投票通過後宣誓就職。
面對的不再是美國工會或企業家,柯克在採訪中放鬆很多,卻也銳氣不減。他直言,USTR的工作就是促進美國經濟增長、美國就業,只不過這完全可以在互利的基礎上實現。
採訪是在JCCT會議召開之前,就美國對中國知識產權領域,他表示:「中國已經對我們的一些擔憂做出回應,但過去這主要體現為六個月『運動式』的措施。而我們希望有長期、可持續的行動,來解決被不少美國企業認為的(這樣一個問題)——盜版和偷竊仍處在一個不可接受的程度。」
三天后JCCT會議結束,USTR在聲明中稱,本次會談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中國將2010年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慣常化,建立由王岐山副總理領導的一個永久機制,並繼續推動軟件立法,省級和地方政府規章分別在2012年和2013年完成。
在11月13日結束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上,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成為熱門話題。美國希望在2012年年底前,九個正在磋商的國家能夠簽署「下一代貿易協定」。而目前討論中的內容,包括經濟立法、經濟透明度、反貪污、金融改革、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要求。美國還提議,要求國有企業在採購與出售商品和服務時以商業方式進行,在重要的國家項目上不能歧視他國企業,並限制政府補貼和信貸支持。
「我做市長時經常來中國,那時候『鳥巢』和水立方還是工地。這裡發生的一切讓人目不暇接。」採訪結束後,柯克說,「不知道奧運會之後,『鳥巢』和水立方有沒有被充分利用?」
開放是雙向的
應使別的國家獲得與你進入他們市場相同的機會
財新《新世紀》:你率領美國代表聯合主持JCCT已經好幾屆了。你如何評價JCCT過去的成果?
柯克:今年和以前每一次JCCT的焦點,都在於認識到這樣一個現實:任何不斷成熟的雙邊關係,比如美國與中國之間,最終都會有分歧。重要的不是分歧本身,而是如何解決分歧。JCCT是一個非常好的用來管理這一關係的工具。
中國開始由嚴重依賴出口向內需驅動型的增長模式轉變,更有力地保護知識產權,不僅對美國企業,更對中國自身的創新行業發展有利。重要的是,政策要在非歧視性的基礎上實施。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充分利用世界上最好的創新和設計,無論是製成品還是服務。
我們還希望看到,想在中國投資的美國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准入機會,就像中國投資者基本上可以無限制地進入我們的市場一樣。
看起來總是中國在回應美國提出的各種要求,但需要說清楚,美國是非常開放的,是世界上最為開放和有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對中國企業來說,進入美國市場——包括投資和出口的障礙是非常少的,但這被雙方的貿易不平衡掩蓋了。
中國加入全球貿易體系畢竟只有十年。一方面,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中美之間的貿易增長對兩國經濟的貢獻都是非凡的;另一方面,很多美國企業相信,中國有這樣一個不同尋常的目標——仍需要把上億人從農村轉移到城市中去,在那裡給他們提供工作機會。因此,中美之間的經濟貿易關係仍然大有作為。
財新《新世紀》:今年是中國「入世」十周年。如你所說,十年並不太長,但中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中國還能在哪些領域做得更好?
柯克:中國加入一個以規則為基礎(rules-based)的全球貿易體系已有十年,這十年中國從國際貿易體系中獲益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
這是有益的,我們應當慶祝。因為,為了使中國能夠從一個事實上封閉的、國家控制和管理的經濟轉變為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一員,需要向本國消費者證明,融入世界的過程是對他們有益的。中國做到了這一點。
現在,不僅來自美國,而且來自WTO所有成員,都有一種聲音,認為中國在獲得了非凡經濟利益後,應承擔責任,維護這個中國從中受益的國際體系,使它繼續存在並發揮作用。
中國發揮作用的辦法,是確保這是一個「雙行道」——你不能只把商品和服務賣出去,從其他市場那裡索取,而不開放自己的市場。
在JCCT、WTO、G20峰會等各個場合,都會聽到這個說法。全世界都為中國的增長歡呼,但也希望中國能夠繼續前行。這意味著在管理經濟時,不去刻意創造所謂的本國冠軍隊,不為中國的製造業和其他行業的企業提供不同於外資企業的激勵機制。
財新《新世紀》:這次危機爆發後,很多人在想,「政府干預經濟活動,也許並沒有那麼壞?」如何才能繼續使人們相信市場化和經濟自由化?
柯克:將過去十年中國取得的成就,與「入世」之前做個對比,好處顯而易見,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
每一個政府都要對自己的人民負責。只有當貿易的好處在民眾個人的生活中顯現出來的時候,民眾才會支持自由貿易。如果沒有全球貿易,現在中國人在家中是不可能享受到這些現代商品和服務的。
問題是,你不能選擇性遵守規則。國際貿易體系發揮作用的基礎是,所有人遵守相同的規則。換句話說,你不能享受它的好處,卻拒絕給予別的國家獲得與你進入他們市場相同的機會,使本國的企業不用面對來自他國的競爭。
如果做得正確,貿易自由化的真正贏家是中國的千家萬戶和企業。如果能使政府讓路,無論是在服裝、食品、技術、能源,還是供養家庭成員的工具、教育子女、創辦和管理企業的過程中,越是把決策的權利放到消費者和企業手中,消費者和企業越是能夠獲益。
因此,如果中國希望沿著正確的軌道行進,從中國的長期目標來看,美國是可以幫上忙的。美國所擅長的,正是在於有一套已經成熟的、有助於實現這些目標的做法。所以,允許我們在醫療、教育、建築服務、保險、技術等領域提供幫助,不會妨礙中國的增長,相反會有利於幫助中國繼續擴大內需和培育中產階級等目標的實現。
如果能夠共同承擔責任、分享機會,中國和美國都會實現增長。
理解正常化
如果WTO終裁美國對中國「雙反」違規,美國會改革以遵守WTO規則
財新《新世紀》:在過去幾年,你代表美國多次把中國訴諸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做出這些決定的出發點是什麼?
柯克:貿易救濟措施和爭端解決機制,恰恰是健康、成熟的關係中所必然存在的現實。
在不少貿易爭端案件中,有人會說,「你們幹嘛總是針對中國?」但事實上,我就任貿易代表的時候,與美國發生貿易爭端最多的是歐盟,美歐之間的商貿關係是世界上最有「爆炸性的」。
其實,中國在WTO中運用的救濟措施,可能比任何一個其他成員國都多。這並不奇怪,因為救濟措施本身就是WTO的工具,以確保貿易關係與各國對自己的消費者、本國居民所做出的承諾是相一致的。
因此,不應把貿易爭端、救濟措施看成是負面的,而應看成現實、槓桿,是反對保護主義,確保在遵守規則和原則的情況下管理經濟,兌現WTO承諾的一個途徑。
這些(貿易爭端)與美國對建立活躍、強勁和積極的中美關係的決心沒有任何衝突,也與我們對於美國工人和美國企業的責任——確保中國、歐洲、墨西哥、加拿大、韓國或任何一個國家遵守規則之間,不存在任何衝突。
財新《新世紀》:在2010年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國承諾會「加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目前這一進展如何?
柯克:首先,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主要部門是美國商務部;但我想說,惟一能夠加快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是中國自身。
這並非一個政治決定,有一套成熟的定義,一個國家要滿足一系列標準,才能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換句話說,中國希望加快這一進程,那麼就需要加快改革一些商業政策和行為,以滿足這些標準和要求。如果無法做到,就只能等到2016年了(按照中國「入世」協定,「入世」15年後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編者)。
財新《新世紀》:WTO上訴機構在3月做出了一個裁決,認為美國對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同時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有可能存在「雙重救濟」,美國的一些救濟措施有失當之嫌。對此你有何看法?
柯克:如果WTO如此認定——現在還不確定我們是否會就這一裁決再提起上訴,我想說明的是,美國對待自身作為WTO成員責任的態度是非常嚴肅的。如果最終裁決是我們的行為有違美國在WTO的責任,我們一定會改革以遵守規則。
財新《新世紀》:我們知道,中國已經提交了申請加入政府採購協議的第三稿建議書,但公眾並不知道細節。可否描述一下,這份新的計劃書是否已經達到預期,或者仍距離尚遠?
柯克:當初我們給予中國永久正常關係待遇並支持中國加入WTO時,中國的經濟活動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政府管理。中國在那時已經做出承諾,將會在十年內加入政府採購協議。
因此,看到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進展還不夠快,我們確實有些失望。但另一方面,我們會通過JCCT和其他渠道的工作,希望中國不僅兌現當時的承諾,而且將政府採購覆蓋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國有企業。
財新《新世紀》:最近,你代表美國就中國和印度沒有充分披露存在的補貼措施向WTO發起申訴,這主要出於哪些考慮,又會採取哪些措施?
柯克:全球體系只有在每一個成員都遵守規則的時候才能正常運轉並發揮作用。所有成員——再次強調,這不是針對中國或印度——都需要在WTO備案,告訴其他成員國本國有哪些補貼措施。這是為了確保透明度,使其他成員能夠獲知並判斷這些補貼是不是WTO所允許的。
不幸的是,中國和印度多年來並沒有履行責任,沒有將全部的補貼措施知會WTO。最終,美國行使了權利,至少向WTO匯報了所掌握的中國補貼措施的信息。這有利於WTO做出獨立判斷,看是遵守了WTO規則,還是中國在逃避責任,實施了有利於國內供應商而歧視外國的措施。
我想下一步,中國有機會做出回應。目前來看,WTO成員會(對列出的200項補貼)逐一加以分析和判斷。
解讀TPP
TPP是一個自願機制,無需邀請,只要自己想加入
財新《新世紀》:各國都對本國的新能源領域提供了某種形式的政府支持,美國也有能源部的貸款擔保;而2010年有美國工會和行業組織向ITC提出針對中國的指控。如何區分不同國家的這些支持?
柯克:中國、美國、歐洲、日本都在思考怎樣提供下一代的環境友好型的能源。美國歡迎這樣的探索,並且認為不應該與中國或任何國家,在有關如何合法地為發展下一代綠色能源提供激勵的問題上爭吵。在剛結束的APEC峰會,我們達成一致,要降低環境產品和服務的關稅。
這些補貼有可能是非歧視性的,這是WTO許可的;但令人擔憂的是,有一些補貼是違反公平和非歧視性原則的,必須杜絕這種補貼,確保支持性政策不是在創造所謂的本國冠軍隊。
綠色能源是新興產業,但WTO條款、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其實有明確的規定,我們的重要角色就是要確保這些措施都是符合WTO規則的。
財新《新世紀》:談到APEC,美國現在正在積極推動跨太平洋合作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有無TPP,有無中國在內的TPP,會有怎樣的區別?
柯克:首先,TPP已經公開談論、計劃很久了,也並不是美國一廂情願,而是通過APEC,其他成員也感興趣。這將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工具,會有助於推進所有太平洋國家的貿易自由化。令人振奮的願景是,憑借APEC之下的共同努力,總有一天我們會推出一個新的貿易協定。
中國與最近表示出興趣的日本一樣,都可以來考察TPP,然後可能會說,「我們也想參加」。就像我們常說的,你不用被邀請,只要自己想加入。這是中國自己的決定。
目前美國的立場是,就像奧巴馬總統所說的——我個人認為這是對中國的高度評價:「我們要做的就是中國做過的,也就是增加儲蓄。」
過去15年,我們是全球最大的消費者。這很好,刺激了美國經濟,還刺激了亞洲經濟。但現在,全世界認識到美國經濟需要平衡。講得更直白,就是美國要生產更多、銷售更多到全世界去。與之相對的,是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所說的,中國經濟不能完全由出口驅動,尤其是歐洲和其他國家經濟正在顯示出脆弱性的時期,中國需要擴大來自內需的消費。
當美國尋找擴大出口的機會時,作為一個太平洋國家,我們應當是一項貿易協定的一部分,這項貿易協定覆蓋的是即將成為全球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要知道,APEC的21個成員代表了全球一半的人口,超過一半的GDP,超過一半的全球貿易。
美國理應推動這樣一項計劃,因為它會幫助美國接觸到這些新興的消費者,使他們享受到「美國製造」的產品,並以此為美國國內創造就業。
財新《新世紀》:TPP所計劃的「下一代自貿協定」的目標很遠大,討論中的內容已經超越了現有WTO和其他區域貿易協定的標準。你怎樣預計亞太自貿區的方向?這樣一個區域貿易協定,又會對全球貿易體系產生何種影響?
柯克:說的對,TPP不是靜態而是動態的過程。一個世紀前,我們就在主要用海運的方式運送貨物,從初級的大宗商品,到工業製成品,到現在很多貿易對象是服務。現在,很多貿易壁壘已經不再是關稅,而是非關稅的障礙、規則、監管體系、國有經濟,這些在四五十年前還不普遍。我們認為,應當有能夠體現今天的挑戰、消除當今的貿易壁壘的協定,而非照搬20年前的。
因此,我們才希望有最高標準、前瞻性的貿易協定,它將是一個能夠應對新挑戰的「活文件」(living document)。這是個合作機制,不會有任何國家被強制參與。
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汲取WTO的經驗,以推動多哈回合。在153個經濟體、哪怕是21個經濟體之間達成一致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應該從一個「自願聯盟」(coalition of willingness)做起,邁出第一步。
對於它與全球貿易體系的關係。有個形象的例子就是,很多人認為,如果不是美國啟動了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NAFTA)談判,而其他國家也開始「自謀出路」,WTO烏拉圭回合有可能還要拖延。當時這些醞釀中的區域自貿協定,更像是對烏拉圭談判的一個信號:「瞧,我們還是趕快採取行動吧。」
因此,這有可能起到一種催化劑作用,將加快實現APEC成員國已經嚮往多年的,在亞太地區建立一個自貿協定的願望。如果跨太平洋自貿區協定實現,相信它還會成為一個實驗基地,此後能夠把最好的經驗帶給多哈回合和其他多邊協定中去。
財新《新世紀》:美國、歐洲甚至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目前都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國家開始施行保護措施,防範本國就業遭到更大損害。這種情況下,如何避免一場貿易戰?
柯克:我們已經對保護主義的危害有足夠瞭解,過去四年中的G20峰會上,各國領導人一致同意的首要原則就是反對保護主義。至少根據WTO的分析,我們在這一點上做得不錯。
但也應看到,當世界經濟變得脆弱,特別是歐洲出現問題之後,不少政府還是開始「向內看」。這種情況下,我們最有把握做好的是,確保WTO是一個執法機構,讓它有反對保護主義的強有力的聲音。
這是美國和中國發揮作用的時機,應當以行動來證明,我們堅持全球貿易原則,堅持開放性和透明度,依法辦事,尊重知識產權,使用正確的方法為創新提供激勵。
美國和中國可以引領全球,發出一個強信號:在兩國的利益基礎上,美國幫助中國實現建立更有活力的內需驅動型經濟,而這同時並不妨害美國轉變作為全球最大消費者的地位,減少消費、增加儲蓄。這是一個特有的機會,美中真誠合作,不但會使我們兩國更為富裕,還會實現全球的貿易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