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分裂恐怖勢力 印度大國夢隱憂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3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印度獨立後的首任總理尼赫魯曾這樣說:「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中間地位對我毫無吸引力。」近幾年,這個南亞次大陸上的人口大國以其迅猛發展的經濟,越來越讓世人刮目相看。

然而,自1947年獨立至今,錯綜複雜的民族、宗教、種族矛盾所引發的民族分離主義運動和教派衝突,卻成為印度「大國夢」背後的巨大隱患。作為世界上本土恐怖組織最多的國家,印度東北部及印控克什米爾等地區持續多年的反政府武裝叛亂,已成為印度國家安全和政治穩定所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

危險的分離勢力

印度媒體11月14日援引情報界人士爆料稱,印度民族分裂組織「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領導人帕雷什·巴魯阿正藏身中國雲南。這已經不是印度第一次指責中國與印度民族分裂組織有染。2009年,印度情報部曾宣稱「中國機構幫助巴魯阿在中國雲南建立基地」。2004年,印度各大報紙刊登了「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主席拉吉柯瓦向中國尋求避難」的驚人消息。但這些消息最後均遭到中國和印度政府的否認。

印媒為何頻繁炒作中國同印度分離主義組織的關係?中國社科院印度問題專家孫士海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印度媒體對中國的不瞭解、誤解和擔憂造成的。長期以來,由於中印兩國間存在的一些歷史問題,加上西方媒體的大肆渲染炒作,印度部分媒體、智庫和軍政官員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不時以「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態,渲染中國正採取各種措施,打壓和防範印度的崛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問題專家傅小強也認為,中國政府犯不著支持或暗中支持印度的一個分裂組織。「印度長期支持達賴分裂集團,所以有些人想當然地認為中國也會以類似方式支持印度的分裂組織,牽制印度。」

據瞭解,阿薩姆邦最有影響的分離主義組織「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成立於1979年4月,以實施暗殺、綁架、襲擊軍警等暴力活動而著稱,其宗旨是擺脫印度的「殖民掠奪」,成立一個「主權獨立的社會主義阿薩姆國」。「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實力最高峰時達到4000人,擁有自動步槍、機槍和火箭筒等武器,並有自己的網站、宣傳和籌款渠道。過去30年來,該組織在阿薩姆邦引發的各種暴力活動已導致1萬餘人喪生。

「9.11」事件後,印度借國際反恐的東風,加大了對該組織的打擊力度,取得一定成效。2004年1月,不丹皇家陸軍發起軍事行動,擊斃和抓獲了該組織匿藏在不丹境內的一批頭目,基本摧毀了訓練營地和據點,該組織主要頭目大都逃離不丹。2005年4月,美國國務院將該組織列為恐怖組織。2009年,「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主席拉吉柯瓦被捕,被視為對該組織的沉重打擊。目前該組織重要領導人僅剩巴魯阿一人。

被撕裂的東北

其實,「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只是揭開了印度東北地區眾多反政府武裝叛亂的冰山一角。印度東北地區現包括阿薩姆、那加蘭等七個邦。印巴分治後,東孟加拉的分離使東北地區失去了與印度其他地區聯結的陸路和水上通道,邊界僅有1%與西裡古裡走廊相連,其餘99%都是國際邊界,北鄰中國,東接緬甸,西南與孟加拉國相連,西北與不丹接壤。因其戰略地位重要,被稱為「敏感三角」地帶。

印度東北地區分離主義的產生有著歷史和現實兩方面原因。英國殖民者侵入印度東北地區後,開始從印度其他地區引進大批行政人員、種植園工人和農民。特別是從19世紀末起,東北地區出現大規模移民潮,尼泊爾人、孟加拉人和緬甸人從東西兩側大舉湧入,該地區的文化和人口構成趨於複雜。外來移民的激增對原住民的社會和政治地位構成挑戰。1947年印度獨立後,政府大力推行國家認同,與當地原住部族認同發生強烈碰撞,分離主義順勢而生並愈演愈烈。

由於該地區聚居眾多部落民族,彙集多種語言、宗教和文化,宗教和民族矛盾相當尖銳,再加上經濟落後和發展不均衡,因此成為印度分裂恐怖活動的「重災區」。據印度安全部門統計,目前至少有50個大大小小的叛軍組織活躍在印度東北部地區。而「波多民族民主陣線」和「特裡普拉民族解放陣線」與「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並稱為東北部地區三大反政府武裝組織。他們時常聯手襲擊當地軍警和政府,成為印度中央政府的「心腹之患」。

在東北各邦中暴力衝突最嚴重的是曼尼普爾邦,該邦面積僅佔東北地區的8.5%,人口僅佔6%,但武裝暴力活動造成的傷亡人數卻約佔整個地區的一半。目前,聯合民族解放陣線、人民解放軍等分離組織都非常活躍,其活動範圍遍及該邦的九個區。2007年,它們在該邦製造了37起爆炸事件,造成408人死亡。2008年這一數字上升到60起,其中有35起發生在首府,共造成485人死亡。阿薩姆邦是第二重災區。孫士海介紹,由於該邦盛產茶葉、棉花、煙草等經濟作物,擁有豐富的煤礦和石油資源,許多外來移民(比如孟加拉人和來自印度比哈爾邦的移民)湧入該邦尋找工作。這就造成了當地土著的不滿。種族分離主義分子認為這些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與他們爭奪本就稀缺貧乏的資源,因而心生怨恨,並製造多起血腥暴力仇殺。他們不僅屠殺外來移民,還經常襲擊政府軍。他們的目的是想先把不屬於其種族的人從該地區驅除乾淨,進而要求享有更高的自治權,甚至獨立建國。

進入新世紀以後,印度東北地區的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分離主義運動呈現出了新的特點:伊斯蘭極端勢力在印東北部加速擴張。據印度安全部門估計,2004年東北部有近5000名能熟練使用武器和炸藥的伊斯蘭武裝分子,僅阿薩姆邦就有近20個伊斯蘭極端組織。此外,孟加拉國伊斯蘭極端組織和「虔誠軍」等10余個國際伊斯蘭極端組織也在印度東北部開展活動。

頭痛的克什米爾

印控克什米爾是印度分離和恐怖主義活動的另一個重災區,是印巴關係的「死結」和南亞地區的「火藥桶」。目前,活躍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伊斯蘭武裝組織超過12個,他們各有特點,政治主張也各不相同,有的主張統一克什米爾,獨立建國;有的主張併入巴基斯坦;還有的聲稱是為伊斯蘭而戰。

印控克什米爾穆斯林的獨立運動源於1947年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該方案依據宗教差異將印度分為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該方案還規定,印度各個土邦可以自行決定加入一個國家,使之成為克什米爾問題的根源。穆斯林占克什米爾地區人口的多數,但是克什米爾土邦大君卻是印度教徒。印巴分治時,穆斯林希望加入巴基斯坦,但是土邦大君卻想加入印度。結果引發印巴兩國對該地區的爭奪,即第一次印巴戰爭。此後,在聯合國調停下,雙方於1949年簽訂《卡拉奇協定》,克什米爾被分為印控區和巴控區兩部分。儘管如此,在印控區穆斯林仍佔人口多數。1965年,印巴圍繞克什米爾問題再次爆發戰爭。

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印控克什米爾的部分極端武裝組織為實現獨立或與巴基斯坦合併的目的頻繁使用暴力手段,使得印控克什米爾從此陷入血雨腥風。20多年來,這一地區有超過4萬人死於非命,財產損失不計其數。除後起的「虔誠軍」和「穆罕默德軍」外,該地區還有「聖戰者黨」、「塔裡克聖戰組織」、「阿爾巴達爾聖戰組織」、「哈克圖爾聖戰組織」、「查謨—克什米爾解放陣線」、「希斯布爾•默米尼恩組織」等極端組織。

除了矛盾最為集中、最為突出的印控克什米爾以及東北地區外,印度還有許多深受恐怖主義威脅的地區。從孟加拉灣沿岸地區到印度中部,如安得拉邦、西孟加拉邦、加爾克漢德邦、奧裡薩邦、比哈爾邦等則長期活躍著納薩爾派武裝,每年都導致數百人死亡。自上世紀60年代至今,納薩爾派武裝的影響力已從13個邦擴展到了28個邦。查迪斯加爾邦則主要活躍著左翼武裝,2006年曾有360多人死於極左武裝活動。

從民族分裂分子到伊斯蘭極端勢力,再到極左武裝,頻頻出擊的叛亂分子,過去幾十年不斷困擾著印度大部分地區的居民。印度德裡大學政治分析家歐嘉曾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訴求、不同的理想。因此,在印度這個人口每年大幅度增長的國家,肯定會出現歧見。」而印度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和嚴重的貧富分化,更是加重了人們的不滿,使得分離和恐怖活動愈演愈烈。

艱難的反恐之路

反政府武裝組織的不斷坐大,已對印度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帶來了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風光優美,歷史上素有「東方瑞士」的美譽。但由於安全形勢狀況不佳,外國旅遊者寥寥無幾,大型水電項目也很少,經濟狀況一直低迷,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大批年輕人畢業立即失業,反過來又為恐怖和極端主義滋生創造了條件。印度東北部地區也大體相同。比如在面積只有1萬平方公里的特裡普拉邦,打著保護當地部族利益旗號的武裝組織「特裡普拉民族解放陣線」頻頻向印度軍警放冷槍,同時還對當地百姓敲詐勒索。該組織為搶奪地盤,不時與另一支反政府武「特裡普拉猛虎軍」爆發正面衝突。為抗擊「特裡普拉民族解放陣線」的騷擾,一個名為「孟加拉國聯合解放陣線」的當地組織也開始興起,主張以暴抑暴。這種無休止的仇恨循環——衝突、報復、再報復——讓本已動盪的當地社會和經濟狀況更加嚴峻。

面對危險的國內安全形勢,不少印度民眾呼籲團結抗擊恐怖主義。印度政府也並非無所作為。孫士海稱,早在1947年獨立之前,西方國家就曾預言印度將會分裂。然而,印度作為一個多文化、多語言、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國家,卻始終保持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幾十年來,針對各種分離恐怖活動,印度政府一方面採取多種軍事措施予以打擊,並增撥更多資金,加大對內衛治安、情報搜集、快速反應、海岸安全、執法能力、武器裝備等領域的投入。發生在2008年的孟買恐怖襲擊事件被認為是印度反恐的一個重要「拐點」,在這之後,印度官方緊繃神經,力求防患於未然。2009年底,印度內政部長奇丹巴拉姆曾宣佈將成立國家級的反恐中心。另一方面,印度政府還積極推動與反政府武裝的和平談判進程。比如今年9月,印度政府與「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簽署了停火協議。另外,為鼓勵武裝分子「棄暗投明」,政府還制定了一套招安計劃,包括培訓、支持和授予官職。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趙干城此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印度東北部地區眾多分裂組織產生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民族對立,而是經濟發展不均衡。因此,制定出政治解決方案,下大力氣發展經濟,徹底消除恐怖主義的溫床,或許才是標本兼治的良策。與印度經濟最近十年的快速發展相比,東北地區的發展明顯滯後於全國水平。對此,2008年,辛格總理宣佈了《東北地區2020年遠景》,為全面發展東北地區制定了路線圖。此外,印度政府還十分注重與外國共同打擊恐怖勢力的國際合作。

印度長達60多年的反分裂鬥爭可謂艱難,雖然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中央對各地區也保持了基本的控制,但分離主義活動依然頻發,政治穩定和民族和諧依然脆弱。孫士海最後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印度反恐之路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張斐
印度防長稱印緊盯中印邊境局勢      [2011-11-29]
印度擬加強軍力部署 直指中國      [2011-11-28]
印擴建海軍 尋購重型直升機      [2011-11-27]
印度突然推遲中印邊界談判      [2011-11-27]
日本大和證券將雲南劃歸印度      [2011-11-25]
印度人贏得聯合國檢查組席位      [2011-11-24]
印度不滿中國到「後院」勘探 鼓吹到南海開採      [2011-11-21]
印度擬推動「戰略防範中國」      [2011-11-20]
我國再獲印度洋海底礦區開採權      [2011-11-19]
南盟峰會 印度嚴防中國影響力      [2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