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印度擬研新導彈 威懾中國腹地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資料圖:印度烈火-5導彈。

【文匯網訊】據南方日報報道,本月15日,印度成功試射了「烈火-4」遠程導彈,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官員稱,這枚全新改進型導彈的成功將同時為今年底明年初「烈火-5」的試射拉開序幕。印度媒體將「烈火-5」導彈的假想敵鎖定為中國,試射一旦成功,意味著印度可對中國腹地構成戰略威懾能力。

印度自上世紀80年代啟動「綜合導彈發展計劃」以來,就一直不遺餘力地發展本國導彈系統。在印度國防部一份名為《技術展望與能力路線圖》的文件裡,明確導彈戰略將成為印軍未來15年的優先發展路徑,以便迅速躍升為具備應對和參與「未來戰爭」能力的國家。

儘管在一些核心領域仍面臨難以逾越的技術難關(如最近幾年,導彈研製和發射多次受挫),但印度卻一直沒有放棄對「烈火級」導彈的研製和試驗。這個對周邊鄰國懷有極為敏感警惕心的鄰居,是如此希望成為擁有洲際導彈的「精英俱樂部」中的一員,但如果沒有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國家安全觀和國際關係準則,最後也可能會「玩火自焚」。

難產的「烈火-4」讓人擔心

此次露面的「烈火-4」,其實是「烈火-2型」的改進型導彈。15日當天早晨成功發射後,印度國防部便宣佈更換命名為「烈火-4」。印度亞洲通訊社透露,「烈火-4」導彈長20米,最大射程達3500公里,本次射程為3000公里。

據瞭解,「烈火-4型」導彈的誕生頗費周折。在成功試射「烈火-3」導彈後,印度曾在2007年底宣稱將研製射程在6000公里以上的「烈火-4」洲際導彈,射程足以覆蓋中國甚至歐洲的部分地區,但隨後便沒了下文。直至後來才有消息披露,原來「烈火-3」導彈試射後,有多個國家拒絕向印度出口聚丙烯腈纖維——這是製造洲際導彈彈頭防熱層不可或缺的材料。

印度的高調,讓國際社會擔心。如果「烈火-4」的如最初聲稱的有6000公里的射程,在微縮比例的世界地圖上可以清楚地顯示其左右開弓的戰略威懾範圍:如果「烈火-4」部署在印度東部地區,可以威懾西太平洋地區,關島美軍遠程轟炸機部隊和第七艦隊,中國、日本、東南亞地區均在其威懾範圍之內;如果部署在印度西部地區,則可威懾歐洲許多地區;如部署在印北部地區,威懾範圍可達俄羅斯大部分地區;部署印度南部,則可威懾印度洋大部分地區海上目標。

讓國際社會擔憂的還有印度的核彈。印度自1998年進行核試驗以來,加緊發展核武器。據西方媒體估計,印度目前至少擁有超過100枚核彈。如果這些核彈頭被「不懷好意」地裝備在印度的洲際導彈上,那其他國家要承擔什麼風險自不言而喻。

迫於國際禁運壓力,2007年6月,印度政府決定把「烈火導彈最大射程限定在5000公里」,「烈火-4」研究項目也隨之被擱置一側。

引人注目的是,「烈火-4」的研發項目主任是印度非常著名的女科學家泰西·湯姆斯。由於親身參與多枚「烈火」導彈的研製,泰西名聲大噪,被稱作印度的「導彈之母」和「烈火公主」。

升級的「烈火-5」最具野心

印軍武器庫中雖很多是「萬國牌」裝備,但在彈道導彈領域,「烈火」系列導彈是被寄予厚望的自主研發利器。

自上世紀80年代,印度就啟動「綜合導彈發展計劃」,「烈火」系列是其戰略威懾主力之一。算上今年底明年初將發射的「烈火-5」,「烈火」家族將擁有5種射程不同的型號。其中,「烈火-1」射程為700公里,「烈火-2」為1500公里,「烈火-3」為2500公里,「烈火-4」為3500公里,「烈火-5」為5000公里。現有的「烈火」系列導彈全都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戰術靈活性比印軍先前裝備的「大地」系列液體燃料推進導彈提高不少。

此次發射的「烈火-4」也進行了多項技術革新。印度《經濟時報》援引印度軍方的話說,該導彈系統為印度遠距離導彈開創了「新時代」,毫無疑問,印度的下一個導彈技術目標,就是已被濃墨重彩渲染過一番的「烈火-5」。

與此前的「烈火」導彈不同,「烈火-5」將成為印度武器庫中首款由儲存/發射筒發射的公路機動導彈,也就是說,能裝在特製的導彈儲存/發射筒中密封保存多年;可通過公路運送到印度境內不同地點發射;發射時只需簡單準備就能點火,這些都要比現有的「烈火-3」方便操控很多。印度防務專家表示,這也很可能是未來印度戰略導彈重點改裝的方向,因為這種改裝可以大大提升戰略導彈的生存力。

機動導彈的效果在冷戰期間得到了體現。當時,美國在全美鐵路上部署了50枚採用類似機動方式的「和平衛士」洲際導彈,可以抵消蘇聯擁有的308枚固定發射的SS-18洲際導彈。

按照國際慣例,只有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才被稱為「洲際導彈」。但印度自己為什麼把射程5000公里的「烈火-5」稱為「洲際導彈」呢?

長期以來,印軍一直希望能擁有海陸空「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受技術和經驗方面的限制,印度不可能在研發洲際導彈時一步到位,只能對其現役的「烈火」系列導彈進行升級和改進,以「小步快跑」的發展模式,逐步將其「推」進射程超過5000公里的洲際導彈行列。從這個意義上講,「烈火-5」可謂是印度「最具野心的戰略導彈計劃」。

印度要打導彈之仗?

根據去年印度國防部一份名為《技術展望與能力路線圖》文件的路線圖規劃,印軍在15年內,將迅速躍升為具備應對和參與「未來戰爭」能力的國家。

該文件特別指出,印度需要在未來15年加快發展進攻性作戰武器,同時進一步提高防禦作戰能力。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無人機、太空戰被列為印度需優先發展的軍事領域。就導彈部隊能力建設而言,在目前已具備中遠程彈道導彈的規模上,將加快遠程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的研發,提升打擊精度。

外界質疑,印度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有些不切實際,但印度本國的軍事專家則強調,對印度這樣一個綜合國力較弱的國家來說,優先發展導彈是符合實際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印度經濟快速增長,政府加大軍購投入,對國防工業領域也逐漸放開管制,允許包括本土企業和外商在內的私營企業參與武器裝備研發和製造,比例約占1/3。印軍方希望通過逐步開放市場,利用更多的資本和更先進的技術,加快軍事裝備與技術發展的步伐。

香港有軍事評論員指出,無論印度的導彈是否能夠打遍中國的所有目標,這些說法是否炒作,但有一點很明顯:如果印度軍隊準備與中國未來打一仗的話,打的就是導彈之仗。

敏感的鄰居總是自尋煩惱

印度一直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海軍和空軍能力,希望能與近年來中國快速增長的軍事力量抗衡。但對於兩國在防禦能力方面的實力差距,印度軍事高官甚為擔憂。印度《金融時報》援引一位退休陸軍中將卡托奇的話說:「我們的國防預算是320億美元,中國是915億美元,我們如何才能趕上中國?」

中國在2007年成功試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和2010年成功發射導彈擊落本國太空衛星,令印度感到大為不安,也刺激了印度進一步發展烈火級導彈的慾望。

誰都知道,印度早期的烈火-1和烈火-2,主要是針對巴基斯坦的目標,如今導彈系列不斷升級,從短程、中程再到遠程,「烈火-5」甚至「可打到中國東北」,就是為了遏制中國。這種「以中國為假想敵」的心態並非沒有根據——「烈火-5」導彈據說將採用「與中國『東風-31A』洲際導彈相似的機動發射方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問題專家葉海林指出,印度作為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要求軍事現代化本身無可厚非,但奇怪的是,印度為自己軍事現代化掏錢的時候,總是拿中國威脅論說事兒。

專家認為,兩國軍事實力的不對稱差距仍將存在,中國在軍事現代化進程中的任何進展,都會引起這位「神經敏感的鄰居」的警惕,甚至加劇對「中國威脅論」的誤讀,終將對兩國的和平進程產生不利影響。

事實上,在國際關係的多方博弈中,印度的背後也少不了外國勢力的影子,一些別有用意的國家縱容甚至挑撥印度與中國進行對抗,以希望印度在制衡中國方面發揮作用。

      責任編輯:Winnie
印度盧比納入港匯指數      [2011-12-01]
印度分裂分子企圖入境中國遭拒      [2011-11-30]
分裂恐怖勢力 印度大國夢隱憂      [2011-11-30]
印度防長稱印緊盯中印邊境局勢      [2011-11-29]
印度擬加強軍力部署 直指中國      [2011-11-28]
印擴建海軍 尋購重型直升機      [2011-11-27]
印度突然推遲中印邊界談判      [2011-11-27]
日本大和證券將雲南劃歸印度      [2011-11-25]
印度人贏得聯合國檢查組席位      [2011-11-24]
印度不滿中國到「後院」勘探 鼓吹到南海開採      [20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