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東方早報報道,國針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的最後一層窗戶紙也被捅破了。
華盛頓時間12月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裁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給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損害,這給美國商務部對此類產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掃清了道路。
此前的11月8日,美國商務部已經宣佈啟動了針對進口自中國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層壓板以及由這些產品組裝的其他產品的調查。這是美方首次針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最終決定最早於明年5月和8月出爐
新華社昨日報道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當地時間2日認定,有合理跡象表明,由於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對美國市場出口價低於公平價格,並且得到中國政府補貼,給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
根據美國貿易救濟政策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做出肯定性初裁後,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展開「雙反」調查。在反補貼調查中,美國商務部還將向中國中央政府和有關地方政府發放調查問卷,並進行現場核查。而在反傾銷調查中,接受問卷和實地調查的是中國的生產企業。
美國商務部可能於2012年1月和2月分別就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作出初裁,而是否徵收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的最終決定,最早將於2012年5月和8月作出。
早報記者此前從一家中國光伏企業處拿到的一份內部聽證資料顯示,美國當地時間11月8日,美國國會下屬的ITC已舉行了聽證會,ITC的8名成員出席了會議。該聽證會前後歷時約5個小時,其中中國光伏企業進行了約一小時的聯合辯護,並接受了ITC近兩個小時的質詢。
《環球企業家》11月10日援引一位專家的話稱,在聽證會後,ITC將原定於11月19日的雙反調查裁定的時間延遲到了12月2日。
業內人士稱,這場如期宣佈的裁定結果,並不出人意料。因為ITC在初裁中便認定無產業損害並終止調查的情形非常少見,不足10%。
今年10月,美國7家太陽能製造企業發起一項針對中國的聯邦貿易訴訟,稱中國相關企業向全球市場「傾銷」產品,以壓低價格,要求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中國商務部:凸顯美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針對ITC的初裁決定,中國商務部昨日作出回應。
中國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稱,ITC在無充分證據表明美國內產業存在損害的情況下,不顧中國產業的抗辯意見以及美國內產業及其他利害關係方的強烈反對,做出不符事實的初裁決定,凸顯美強烈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中方對此深表憂慮。
上述負責人還指出,希望美方能夠客觀分析在該產業領域美國部分企業競爭力不足的真正原因,避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而影響雙邊正常貿易以及雙方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互利合作。
此前的11月25日,作為對美國「雙反」調查的反擊,中國商務部發佈2011年第69號公告,決定對美國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天的12月2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高虎城剛剛結束對美國的訪問回到北京。
據介紹,11月26日至12月1日,高虎城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訪美,其間,在華盛頓會見了美國商務部部長布賴森和代理副部長奧尼爾,就落實溫家寶總理和奧巴馬總統在巴厘島會晤時討論的關於推進中美貿易投資一攬子合作計劃交換意見。
12月2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此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提到,上述一攬子合作的主要內容中,就包括「拓展中美在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製造業等領域的合作」。
「不排除上訴可能」
而中國光伏企業也早已表明立場。
早在美國商務部11月8日宣佈啟動對華輸美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後,中國光伏企業即已發表過聯合聲明,指出中國輸美產品增長源於市場競爭優勢,而非低價傾銷或政府補貼,美國廠商提出「雙反」申訴是對中國產品對美出口現狀的歪曲,並強調如果裁決存在錯誤,未來不排除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出上訴。
11月29日,在14家中國光伏企業於北京召開的應訴發佈會上,中方企業聯合應訴代理律師、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李磊介紹說,ITC歷史上在初裁中認定無產業損害並終止調查的情形非常少見,但中國應訴企業仍積極參與抗辯工作,為之後的應訴打下基礎。
2010年,美國國內生產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等相關產品的廠家為16家。
根據ITC數據,美國去年從中國進口的此類產品價值12億美元,從其他國家的進口額為15億美元。
中國光伏企業更大的擔憂在於,歐洲是否會跟進。
可查資料顯示,中國光伏組件企業2010年出貨量中超過90%以上銷往海外市場。其中歐洲佔據了70%左右的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