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國際在線報道,中國航母平台11月29日第二次出海試驗的新動作令網友、軍迷議論紛紛,出現直升機著艦跡象、甲板上劃出艦載機起降區……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媒體紛紛猜測「瓦良格」號的試航進展。一時間,中國航母話題再次火熱。
艦載機何時能上艦
繼今年8月份首次海試取得成功後,正在接受改造的「瓦良格」號近日再次出航。網上披露的航拍照片顯示,航母甲板上規劃出了明顯的艦載機起降線路和直升機著艦點,這些表面變化為外界猜測本次航母試驗科目提供了想像空間。考慮到「瓦良格」號航母主要憑借其艦載戰鬥機執行艦隊防空、制海攻擊這兩大任務,外界認為航母第二次出海很可能進行與艦載機有關的測試。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12月刊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配備中國海軍的殲-15艦載機早在2010年就完成地面滑越起飛試驗,技術戰術性能已經符合要求。另外,艦載教練機也已完成了類似起飛訓練。
根據西方媒體此前的報道,有望登上航母的卡-31預警直升機和卡-27/28反潛直升機早已裝備解放軍海軍,在航母上應用不會存在技術障礙。對於改進後的「瓦良格」號航母而言,從平台到艦載機都已經接近成熟,並有望在短期內形成合力。
媒體和軍迷關注艦載機何時上航母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艦載機數量和性能原本就是衡量一艘航母戰鬥力強弱的重要指標。中國自行研發的殲-15艦載機自然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以色列《防務動態》雜誌此前曾認為,殲-15艦載機集成了其他中國造戰鬥機的優勢技術,可裝備空對空導彈和空射反艦導彈。因此,中國自行研發建造殲-15型也被西方媒體稱為可媲美俄制蘇-33、美制「超級大黃蜂」的先進艦載機。
西方媒體猜測,在減少燃油裝載量和武器載荷的前提下,採用滑越模式起飛,並在加油機的保障下,殲-15的作戰半徑可達700公里;加之殲-15可掛裝「霹靂」-12型空對空導彈,航母編隊的防空火力打擊範圍有望進一步延伸100公里。顯然,主力艦載機——殲-15何時上艦是決定「瓦良格」什麼時候成為一艘真正航母的關鍵。考慮到「瓦良格」8月份才進行首航,至今也只不過出海兩次,與艦載機起降配套的系統可能還需進一步接受測試,因此殲-15不大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上艦。
著艦系統是短板?
另據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近日報道,中國在建造首艘航空母艦的過程中遭遇了新的麻煩——從烏克蘭購進的「瓦良格」號未安裝艦載機著陸攔阻裝置,而中方幾乎不大可能從國際市場上購買到這類裝備。
報道稱,中國曾成功從烏克蘭獲得了用於裝備艦載機、艦載教練機的著艦掛鉤,但未能從俄羅斯購買到著艦攔阻索。報道稱,俄國防產品出口公司的發言人不久前也證實,俄並未向中國出售著艦攔阻裝置。俄羅斯將航空母艦、核潛艇、核武器生產技術列為戰略性質,「相關武器系統都禁止向中國出口」。也有猜測認為,俄方是因不滿中國仿製蘇-33艦載機才做出的禁售決定。
據俄羅斯消息人員透露,著艦攔阻裝置的設計和生產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目前僅有俄美兩國具備這種能力。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烏克蘭手中也有數套老式著艦攔阻裝置,可能會出售給中國。
有分析指出,「瓦良格」號航母剛剛抵達中國時只是一個具備航母骨架的空殼子,不僅缺少配套的動力、指揮控制及電子系統,甲板上也是空空如也,自然沒有配備用於保障艦載機著艦的阻攔系統。如今的「瓦良格」號已經具備自主航行能力,艦載武器、雷達、電子系統也都煥然一新,基本恢復了戰鬥力。
另外,西方媒體猜測中國在陸地上修建了完善的艦載機起降訓練設施,因此也不能排除同時在陸地上試驗艦載機阻攔系統的可能性。這樣看來,中國在動手改造之初不可能不考慮到艦載機的保障和配套系統缺失問題,因此隨著航母平台逐漸成熟,阻攔索等輔降裝備應該能在艦載機上艦之前到位。
「瓦良格」艦載機與美航母差距大
隨著「瓦良格」號的未來走向逐步明晰,其作戰能力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以同級別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為參考,「瓦良格」號長約302米,寬近70.5米,滿載排水量約為6.7萬噸,艦載戰鬥機、反潛直升機和預警直升機的總數量應該不會超過50架。
與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以及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大型平直甲板的設計不同,「瓦良格」號仍保留著採用一定仰角的滑越式甲板。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等媒體此前猜測,未來中國自行研發的艦載教練機和艦載機以及購自俄羅斯的卡-31預警直升機可能會先後裝備「瓦良格」號。雖然此類消息尚未得到證實,但起碼從側面說明,中國航母已擁有與其配套使用的多型艦載機。
一位曾在中國空軍部隊服役的軍事專家曾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表示,「核動力航母可多年不用補充燃料,能長時間在海上作戰,而常規動力中型航母需要時常補充油料,續航時間較短。」在艦載機出勤頻率和艦載機載彈量方面,採用滑越甲板的「瓦良格」號也弱於裝備彈射器的美歐大型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