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說,德班氣候大會主要討論2020年前溫室氣體減排方案,但是中國也同意在此次會議上討論2020年後中國的減排義務問題。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近年來尤其是2009底哥本哈根會議以來,美國、日本、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陣營大力鼓噪和歪曲,攻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無視和歪曲中國在節能減排等諸多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這是不公平不公正的,也是別有用心的。
從廣大發展中國家看,目前和今後較長時期內面臨的首要任務還是生存問題,是發展重任。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個任務,但很明顯不是首要任務。當然,一些小島嶼國家和沿海效果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在增大,這方面發達國家必須首先負起責任,從資金、物資、技術等各個方面加強對其支持力度。
如果整齊劃一地要求全世界所有國家均等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義務絕對是不合適的。發達國家在近200年的發展中,向自然界和全球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各類廢棄物,對本國、本地區以及國際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一些國家在當年殖民掠奪和侵略他國的過程中,對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環境等許多方面的破壞更是罄竹難書。如今,這些國家已經發展起來,成為發達國家,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在發展,即便金磚國家也不例外,面臨著發展經濟以改善人民生活、推進社會公正公平等各個方面的艱巨任務。就此而言,發展中國家提出並一直堅持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理直氣壯的,並無不妥。
可以說,發展中國家正在發展方面補課,既然有發展必然有排放,必然帶來部分污染等各類問題。但這不應該成為發達國家攻擊發展中國家不負責任的理由。在切實幫助和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有力推進節能減排、共同保護世界氣候和自然環境方面,發達國家首先應該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足額的資金,廉價乃至免費提供先進的環保技術與設備。而絕對不應該在資金支持方面斤斤計較,摳門吝嗇,更不應該借此機會通過壟斷設備和技術從發展中國家身上大賺一筆。
針對剛剛在南非德班舉行的應對氣候變化會議,有評論認為發達國家不是前往真正地聊「天」,而是應付式的「聊天」。這樣的評論很形象生動也很深刻,一語中的。由於對造成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的發達國家立場消極,對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心不在焉,以至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批評發達國家做出的承諾不夠積極,並且都帶有附加條件,認為他們的行為「令人感到非常失望,發達國家設置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本身就漏洞百出」。其實,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的大國,仍維持著高額的廢物廢氣排放指標,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說,發達國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大大高於世界其他國家,美國人口僅佔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卻佔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
《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於2012年底結束。去年在墨西哥達成的《坎昆協議》已要求,確保《議定書》第一、第二承諾期不出現空擋。中方認為,明確《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發達國家減排指標是本次會議的緊迫任務。但發達國家拒絕《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減排目標,使《京都議定書》的存廢存在一個很大的問號。根據《哥本哈根協議》,發達國家應該在2010年至2012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300億美元的綠色氣候基金,到2020年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但這些資金還要經歷艱苦談判,而且還遠遠不夠,同時面臨許多苛刻的條件。實際上,據統計,發達國家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應在5000-6000億美元之間。
而與此同時,中國用實際行動表明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行動者。中國的減排目標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完全出於中國的自覺和自願。德班氣候大會期間,中國宣佈,將從適應氣候變化基礎設施建設、適應氣候變化技術推廣、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產品技術的推廣應用及能力建設四個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中國首席談判代表表示,中國理解小島國、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的一些關切,不僅感同身受也將盡可能幫助他們。目前中國已為發展中國家援建200個清潔能源和環保項目;為太平洋島嶼國家援建130多個項目;在2012年前還要為非洲援建100個小水電、太陽能、沼氣等小型清潔能源項目和小型打井供水項目。
中國自身在節能減排方面也繼續做出巨大努力。據統計2010年中國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計下降19.1%,相當於少排放二氧化碳14.6億噸以上,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14.29%,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少12.45%。2009年中國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1年中國明確要求到201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7%。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仍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國還有1.5億貧困人口,還面臨著繁重的發展重任,中國做到這些方面著實不易。顯然,在考察中國的排放量等指標時,必須把中國的排放總量放在多種因素裡來考慮,包括人均、歷史累計的排放、中國特殊的發展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