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談宜黃官員復出事件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0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人民日報》7日就日前宜黃官員「複出」事件,發表題為「建立更加科學的「復出」機制」的評論文章,原文如下:

正視「幹部復出」背後的公眾焦慮,建立更加科學的幹部復出機制,這是「治病救人」的題中之義,也是「理性政治」的必然要求。

去年9月,因強拆自焚而引起轟動的江西「宜黃事件」,牽動著人心。時隔一年,有消息稱,因「宜黃事件」被免職的宜黃前縣委書記、前縣長均已復出。此消息最近剛被江西撫州市委組織部證實。

根據當地回應,無論《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還是《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幹部復出的最低期限應是「一年」,而此次復出任命也是根據工作需要以及兩人的表現和特長,並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履行相關程序後作出的。

這些年,行政問責制不斷推進,有些官員因過失而被問責。「一棒子打死」這些官員,既不符合「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也不符合幹部問責、任用的本義。在公開、透明、公正的前提下,讓昔日被問責官員重新走上合適的新崗位,也是一種進步。

但顯然,這一過程必須公開透明,經得起檢驗。人們注意到,從「跨省追捕」的當事人重新上崗,到重大礦難的責任人低調履新,都曾引起公眾的「滿腹狐疑」,背後所折射的制度、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耐人尋味。

不是所有輿論指責都合理合法,但反過來,要增強幹部復出的說服力,消解公共事件的負面影響力,就必須打消來自公眾的各種疑慮,贏得良好的輿論環境。這也是今天中央要求政務公開做好「群眾關注熱點問題的公開」的應有之義。就「宜黃事件」來說,「立案調查」的調查結論和銷案情況如何?有關責任人承擔的是政治責任還是法律責任?問責期間官員對所犯錯誤有無深刻認識……這些是否也應給公眾一個明確說法,進而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培養一個幹部不容易」,但這種培養必須是陽光下的培養。離開了透明性、缺少了能見度,於組織而言,會招來各種猜疑,對幹部來講,也難免不明不白。遺憾的是,許多幹部的復出,往往是被偶然發現的,結果自然是引起習慣性質疑、反面性猜想。我們對普通幹部的任命都有嚴格的公示程序,那些因公共事件被問責的幹部,因其社會關注度高,復出更應滿足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

中央多次強調,行政問責的根本目的在於強化行政監督、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在行政問責日益常態化的今天,幹部復出的質量直接關係到行政問責的成效和初衷。正視「幹部復出」背後的公眾焦慮,建立更加科學的幹部復出機制,這不僅是實現「治病救人」的題中之義,也是培養「理性政治」的必然要求。

      責任編輯:苗笛
港媒:中國努力減排 發達國家鼓噪      [2011-12-07]
緬甸欲向西看 難無視中國實力      [2011-12-07]
3料視帝鄭嘉穎:拿獎也要看對手      [2011-12-07]
中海油將鑽探南海首座深海氣井      [2011-12-07]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明年墜地球      [2011-12-07]
汶川發生3.8級地震 成都有感      [2011-12-07]
中國多部門多舉措應對大霧天氣      [2011-12-06]
公安部摧毀拐賣兒童團伙 抓嫌犯608名      [2011-12-06]
中國海軍的轉型「路線圖」      [2011-12-06]
山東發佈大霧大風寒潮三預警      [201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