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近海無魚可捕 遼寧漁民越界韓國打撈頻被扣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0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法治周末報道,近兩個月,韓國海警扣押我國漁船事件時有發生,這些漁民多來自遼寧,他們屢闖禁區的背後是我國近海無魚可捕的悲劇現實。

12月初的冬季,遼寧省蓋州市地界的渤海區域,已經開始結冰。

海邊的修造船廠沙灘上,排滿了密密麻麻的漁船,除了更勤奮的船主仍然不辭勞苦地繼續駛向暖和的江浙地區捕魚,一年乘風破浪的大小船隻陸續回家,開始休整。

從距離海岸一公里的公路望過去,只見到一面面五星紅旗,在冷嘯的海風中齊齊地迎風招展,非常壯觀。

一年難得回一次家的船主們喜歡聚到同村人中打麻將、抽煙、嘮嗑(聊天)。

年收入100多萬元的大船主、運氣不好虧本得快要走投無路的船主,聊著同樣的話題,為同一個段子哈哈大笑。

這是一個似乎沒有機會進入公眾視野的群體,很難有人能夠把這些帶著「趙本山式」幽默風格說話的東北農民,與頻繁曝光於中韓外交新聞中的當事人聯繫起來。

這是一群會把「蘇格蘭情調」念作「英格蘭調情」的樸實得掉渣的人,卻絕不像韓國媒體報道中揮舞著棍棒、鐵鍬來對抗催淚彈和照明燈的人。

這是一個只在新聞中成為符號樣板的、卻長期作為個體被忽略的群體。

去韓國打魚那些事兒

越界偷魚,進入時是提心吊膽,戰戰兢兢,撒一網,運氣好時能滿載,趕緊往回跑,有時候下幾次網也撈不著,就得呆上兩三天,心驚肉跳的

去韓國打魚,在傳統漁業村北海,是完全不避諱的話題。

祖祖輩輩靠海吃海的村民,把為生計而奔波到遠海打魚視為理所當然。

58歲的船主劉會生回憶,剛開始中韓沒有劃線時,漁民們都知道那是公海,中國漁船可以進,韓國漁船可以進,日本漁船同樣可以進,漁民們習慣將其作為傳統漁場涉足。畫線後一開始也不太有國界的概念,大海不同陸地,當時的船也沒有現在那麼先進,能夠從導航上看出界標來。

「但那個時候去得不多,家門口就有貨(魚),近海捕撈就很可觀。」劉會生說。

漁民轉戰韓國附近海域是近十來年的事。

黃海靠韓國一側海產品豐盛是漁民共知的事實,因此越界捕撈便是常有的事。

北海船主張家波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越界偷魚,進入時是提心吊膽,戰戰兢兢,撒一網,運氣好時能滿載,趕緊往回跑,有時候下幾次網也撈不著,就得呆上兩三天,心驚肉跳的,打到魚回來時心才落定。

漁民們回憶,過去韓國管理比較松,一般發現越界捕撈漁船,就先警告,然後驅逐,後來漸漸嚴格起來,把船拖回韓國後,就要罰款,一開始罰得少,也要十萬八萬的。

「近三年是罰得相當多,一艘船沒有20萬元拿不回來。」劉會生說。

今年10月,北海村的三艘30噸級漁船被韓國海警扣押,韓方稱其「非法捕撈作業」,並扣押了31名船員,還聲稱將以「妨害公務」罪名起訴其中的5人。但在三天之後,韓方仍以接受罰款的方式放船放人。

北海村村支書錢希榮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上述事件總共交了81萬元人民幣的罰款,由船主們自行湊付。

由於韓國打擊漸嚴,加上罰款節節攀升,一次被抓,遭遇巨額罰款,就可能導致船主傾家蕩產,村裡的漁民目前成立聯合組,共同應對風險。

張家波向記者介紹,現在一般是由20至30戶船主組成一個聯合組,平時也往往一起出海打魚,其中如有任何一隻船被抓住要罰,則罰款由全部船主平均分攤。

10月份的事件中,被扣押的三艘漁船所在的聯合組有29家,於是每家湊了4萬元,把船贖了回來。

沿海的西崴子村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船主說,越界捕魚時一般都過去二三十艘船,如果被韓國海警發現,就跑,海警力量有限,往往只能抓住其中幾隻,大部分船都跑掉了,大家回來點數,發現跑丟了幾隻,知道被抓住了,就跟韓國談判,討價還價之後,籌錢救人。

被抓的船主不會落下抱怨,大家只會說你們倒霉老(極)了,大家都跑得掉吶。

這名船主還說,為了降低被韓國抓住罰款的風險,他們還曾經頂著12級的大風出海打魚,因為彼時風力太大,非常危險,韓方既不會出動艦艇也不會出動直升機來執法。

西崴子村另一名超過13年船齡的船主說,他們甚至嘗試過在被追趕得實在無法跑掉時,為了阻卻韓方執法,就將海水放入船中來,海警無法登船隻好退走,隨後才費勁將海水又抽乾。

漁民們還抱怨韓國採取的舉報偷魚獎勵提成政策,他們說韓國的漁民熱衷於向韓國當地海事主管部門舉報中國漁船越界捕撈,因為海事主管部門抓住中國漁船罰款後,會給舉報者提成獎勵。

「失海」遠行

污染嚴重和過度捕撈是導致漁業資源減少的重要原因,但相關部門的執法不嚴,也難辭其咎

張家波親歷了新中國的漁業發展。上世紀60年代村裡生產隊開始養船時他就跟著跑船:「那個時候要貧下中農才能去跑船,怕成分不好的人有海外關係,當船員的收入不錯,好的時候每天一元。」

他向記者回憶,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捕魚的黃金時代,當時「家門口貨多」。

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上世紀80年代近海捕撈上來的海蜇這麼大———一隻三四十斤,當時海鮮卻不值錢,只能賣到4分錢一斤,現在能賣一斤四五十元了,海蜇卻越來越小,20斤的都少見了。

今年漁民們甚至一隻海蜇也沒見著。

位於遼東半島西北部的蓋州有42公里的海岸線,年產漁蝦蟹貝等以10萬噸計,海蜇產量全國居首,佔據全國產量的60%。

沿海從事捕撈的漁民也靠海吃海富了起來。

下轄沿海四村的團山街道辦書記孔垂令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四個村3.6萬人口,有50%的人養船(自己有船從事海上捕撈作業),在捕撈業和海產品加工業的帶動下,今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達到1.2萬元,這是去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兩倍。

近十年來,漁民慢慢發現,海蜇越來越小,各種魚越來越少,過去活躍的青皮魚、鱍魚、油扣魚現在幾乎難覓蹤影,而最受市場歡迎的對蝦已基本絕跡。

當地漁民喜歡使用小眼漁網,一網撒下去,大魚小魚全上來,漁民則享受這種滿載而歸的喜悅。

小眼漁網一直為韓國立法禁止,這也成為越界漁民頻繁「犯規」的原因之一。由於漁業資源告緊,近兩年中國也開始嚴格限制漁網網眼規格。

船主劉會生感慨,污染嚴重和船多過度捕撈是導致漁業資源減少的重要原因,但相關部門的執法不嚴,也難辭其咎。

坐在《法治周末》記者面前的船隻主們紛紛抱怨,每年6月20日到8月20日的休漁期,本來就是為魚產卵、小魚孵化專門留出的種群休養生息期,當地卻總有漁船在休漁期內就捕撈,而主管的漁業部門卻坐視不理。

更有甚者,船主們反映,有時漁業部門還告知船主,只要繳納2000元罰款,就可以在休漁期繼續捕撈。

漁民們為此糾結不已———他們清楚這種掠奪式開發導致的漁業資源枯竭的惡果遲早也得自己或者子孫承受,但他們卻難以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將手指般粗細的小魚一船一船地運走,而自己卻老老實實地獨善其身。

孔垂令特別理解漁民的痛苦,他知道漁民希望政府管住污染,希望政府嚴打違法捕魚,該休漁的時候休漁。

「可是我們沒有執法權,執法權在地市一級,除了宣傳再宣傳,我們什麼手段也沒有。」孔垂令說。

漁民往韓國跑,去偷魚,孔垂令也很清楚,可惜除了安排村民多上些法治教育課,他別無辦法:「沒有吊牌權,沒有罰款權,沒有取消油補權,只有教育權。」

船主劉會生說,在當地電視頻道上經常出現諸如朝韓關係緊張,越界捕撈危險,越界偷魚要受重罰,後果自負之類的告誡,村幹部也曾拿著相似的通知挨家挨戶地讓船主簽字,不去韓國打魚。

但是字是照簽,魚仍是照打。

船主張家波透露,大船出一次海,油費和雇小伙(船員)等費用要花掉8.5萬元,如果找不著魚,船主就會虧錢,一年總的費用算下來80萬元左右,如果打的魚剛好賣了80萬元,這一年就白干。而如果滿載而歸,又幸運地沒有被罰,一趟下來的收入則高達20萬元至30萬元。

要麼空手而歸,虧本或者白干;要麼鋌而走險,跑得了一次算一次。

進退失守

11月16日、17日,韓國海警逮捕了「非法」中國漁船26艘,被拘留的中國漁民數目不詳。同以往一樣,漁民只是外交事件中的符號

北海的漁船剛從韓國放回來不久,11月16、17日,韓國媒體又報道,韓國海警就逮捕了「非法」中國漁船26艘,被拘留的中國漁民數目不詳。

遍查網絡,沒有任何信息顯示這些船來自哪裡,漁民又是哪裡人,即使該消息被轉載數百,同以往一樣,漁民只是外交事件中的符號。

關心漁民的只有漁民。

北海村的漁民很快知道,11月份被扣押的26艘船就在他們的下游,漁民來自同屬營口市的鱍魚圈。

「26艘船,罰老(多)了,一艘罰了30萬元。」張家波告訴記者他們聽到消息。

其實中國漁民並非沒有合法途徑進入韓國海域打魚。

依照國際法,在黃海海域上,中韓兩國從領海基線往外,各自擁有12海里領海和200海里經濟專屬區。但中韓的200海里經濟專屬區延伸有所重疊,目前兩國尚未就在黃海上的經濟專屬區劃分界限達成正式協議。

2001年,兩國簽訂的《中韓漁業協定》,其中劃定了「暫定措施水域」,由雙方採取共同的養護和管理措施。對違反規定者,雙方按各自的國內法處理本國漁船。

區域後則為各國的專屬經濟區域,協定中規定兩國漁船可申請配額進入對方專屬經濟區管理水域捕魚。

由韓國頒發的授權中國漁民合法越界捕魚的許可證是黑色的,漁民們稱之為「黑牌照」,據說最開始的時候申報需要交費十多萬元,整個北海村有28艘船擁有這一牌照。

這個可以光明正大、理直氣壯進入韓國海域捕撈作為的黑牌,漁民都說現在不好辦,沒有幾十萬元拿不下來。

西崴子村一名船主說,打魚靠的是技術和運氣,同樣進入韓國界面捕撈,不一定是有牌照的打得多,有時候沒牌照的打得反而比持牌照的人多。

投入與產出的不成比例,漁民便也不太有絞盡腦汁辦黑牌照的動力了。

近期,韓國官方連續聲稱將嚴厲打擊中國漁船非法捕撈,韓國媒體也對此不斷施壓,據韓聯社報道,明年許可中國漁船在韓國專屬經濟區的漁船數量和捕撈量將分別減少50艘和2500噸。

10月北海漁船被扣事件中,村民後來聽回來的船員描述,當時韓國海警出動快艇、並從直升機上發射催淚彈和照明彈,一名船員還被橡皮子彈擊中頭部,後來被送入韓國醫院救治。

接受罰款的船主被要求籤字,所有損失自己負責之後,韓方放船放人。

韓國的高壓態勢令漁民們相當沮喪,趁著未入深冬,南方尚暖,從韓國回來後的漁船又到了山東和江浙,做年前最後一次遠海捕撈。

回到村裡的船主們閒下來開始在想以後怎麼辦的問題。

劉會生告訴記者,當年他們的漁業村並入現在的北海村,上世紀80年代時集體財產分線,農業村的農民分到了土地,漁業村的漁民們則自己出資購買了村集體的漁船,從事出海捕撈,以漁為生。

這是現在五六十歲船主的集體困惑,年紀大了,出不了海了,跑不動船了,回到村裡沒有地種,不知道該幹什麼,不知道以何為生。

這些人的子孫,子承父業的漁民,面臨的困境更加嚴峻:近海無魚可打,遠海有魚不能打,回家無地可種。

鏈接

中國海域魚資源越來越少,這也和中國漁民用拖網這樣大量捕撈、涸澤而漁、只計數量不計質量的傳統作業方式有關。而不像日韓採用的基本上是延繩釣的作業方式,漁獲量並不大,但釣上來的都是質量很好、外觀漂亮、尺寸較大的魚。日韓這類作業方式不會破壞海洋漁業資源,經濟效益也很好。

但國內競爭激烈,魚價格差距不大,不像日韓高品質魚價格也很高,這也是導致我國捕魚過於粗放化和不可持續性的重要原因。另外,每次出海成本包括油費和人工的不斷增加,也是導致漁民放手一搏的原因之一。

不過對於韓國海警的做法,專家表示,東亞國家很多都是傳統漁業大國,發生海上漁業糾紛其實很正常,各國只需按法律行事就可以解決問題。但不可否認,很多時候本來簡單的事實一旦添加了「民族感情」、「國家間對立」的話,就會演變成外交和政治事件,甚至加深國家間的矛盾和對立,這是很不理智的一種反應。

據《環球時報》2008年報道,據韓國海洋警察廳公佈的資料顯示,從2004年到2007年4年間,韓國海警共計扣留2037艘非法作業的中國漁船。此期間被捕的中國船員達20896人,僅保釋金就交了213.55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80韓元)。

      責任編輯:Shine
中國6漁民在菲受審 或囚24年      [2011-12-06]
中國使館人員赴漁民被菲扣留地      [2011-12-05]
菲律賓起訴涉非法捕撈中國漁民      [2011-12-05]
中國6漁民在菲被捕 或囚20年      [2011-12-05]
菲扣5中國漁民 涉「非法捕魚」      [2011-12-04]
韓媒鼓動強硬對付中國漁民捕魚      [2011-11-11]
韓方扣留調查中國漁民 中國外交部要求文明執法      [2011-10-24]
南海中國漁民 95年至今逾20人被打死打傷      [2011-06-17]
媒體稱中國戰艦同步挺進三大洋      [2011-12-07]
朱維群:對達賴集團定性不會變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