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世界新聞報報道,伴隨著飛機引擎的轟鳴聲、按動快門拍照的卡卡聲,《朝日新聞》播出的一段視頻中接連出現了多艘白色戰艦的身影……由4艘中國海軍艦艇組成的編隊於12月1日經過沖繩縣宮古島以東100公里的公海水域,駛往西北方向。這是上月底赴西太平洋地區訓練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完成任務後穿越「島鏈」 回家。
與此同時,載譽而歸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正從南美返航;遠在印度洋的第九批護航編隊中的「武漢」艦、「玉林」艦現身波斯灣,首訪科威特;中國首艘航母也再次出海試航。《世界新聞報》記者注意到,中國海軍艦艇近來兵分多路,挺進世界三大洋,展現出日益強勁的遠洋戰鬥能力。
挺進三大洋顯示實力
在大洋中強健筋骨是打造「藍水海軍」的基本功課,而穿越阻礙中國海軍遠航的「島鏈」正是第一步。如今,中國艦隊赴西太海域訓練已成為「年度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就連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都承認,中國軍艦通過沖繩本島和宮古島間的公海「在國際法上沒有問題」。不過,此次穿越島鏈的中國艦隊依舊引發日本方面的頻繁盯梢。日方近日特意派出2艘「宙斯盾」級艦跟蹤、監視返航的中國艦隊。該艦艇編隊11月下旬穿過島鏈進入西太平洋時,日方的P-3C反潛機就沒少跟蹤拍照。當中國艦隊近日再次穿越島鏈時,日方因未能全面掌握中國艦隊的活動情況而耿耿於懷。不過,日方總體反應並不激烈。可見,中國海軍遠洋航行已成常態,加之有完善的通報機制,因此日本如果再拋出「中國海軍威脅論」既缺少新意又無借口,已沒有多大炒作空間。
挺進大洋的中國海軍隊伍不止一支,「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走得更遠。今年9月從浙江舟山解纜啟航後,醫院船橫跨浩瀚的太平洋,經巴拿馬運河抵達大西洋,先後到古巴、牙買加、哥斯達黎加等地開展友好訪問和醫療服務任務。算上去年跨越印度洋遠航非洲,「和平方舟」已經走遍大半個地球。「和平方舟」號海上指揮員邱延鵬少將向隨船採訪的《世界新聞報》記者詳細介紹了醫院船為當地民眾診療的情況,並強調醫院船此行讓「和諧世界」、「和諧海洋」的理念獲得了廣泛共識。
海上醫院院長錢陽明大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此次任務對醫院船在遠海複雜環境下的醫學應急救援,組織指揮,救援方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積累了經驗。
地球的另一面,剛剛完成亞丁灣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武漢」艦、「玉林」艦也於近日駛入波斯灣對科威特進行了訪問。科威特通訊社報道稱,「這是兩國建交40年來,中國海軍艦隊首次訪問科威特。」《世界新聞報》記者注意到,11月下旬至今,中國海軍艦艇幾乎同時現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這無疑是遠洋部署能力提升的最直接體現。不過,更應注意到,在這一系列行動中,除了一項純粹的訓練活動外,其餘都是醫療援助、外事訪問等柔性動作。可以說,中國海軍走向大洋磨練筋骨,並非像一些西方媒體炒作的那樣是在「展示全球野心」,炫耀武力。
制衡西方海上霸權
建設海軍、打造遠洋力量,中國與西方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導思想。歷史上,英國、美國、德國以及日本在建成強大海軍後都要挺進大洋,為攫取世界或地區海上霸權逞強施威。
英國海軍冒險蕩平西班牙「無敵艦隊」,一戰後逼德國公海艦隊自沉;美國1907年派「大白艦隊」環球示威,冷戰期間建立多支強大的航母編隊壓制對手……不難看出,西方世界中新興海權崛起時都伴隨著你死我活的血腥之爭。進入21世紀後,這種弱肉強食的「海上叢林法則」仍是西方海軍中的教條,西方國家借助強大的海軍力量接連對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大打出手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國摒棄了西方海上霸權主義的老路,開創性地提出了「和諧海洋」這一新理念。和平、友善的海軍自然能贏得更多的掌聲。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參議院代理議長林迪拉·奧迪特女士在接受《世界新聞報》記者採訪時就指出,「和平方舟」是國際人道主義事業當之無愧的旗艦。
哥斯達黎加副總統路易斯·利伯曼也對記者表示,「和平方舟」訪哥,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通過人道主義醫療服務,展示了中國維護和平,關愛生命,增進友誼,推進合作的良好願望。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著名軍事專家尹卓少將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明確表示,「和諧海洋」戰略的實質就是反對霸權主義。可見,中國海軍走向遠洋後不是要與別國比拚戰艦的噸位和火力,而是要憑借更具有親和力的理念走出一條和平發展道路,進而對海上霸權主義形成制約。
打造航母為首的遠洋艦隊
對於中國海軍的進步,香港中評社曾援引《紫荊》雜誌的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海軍武器裝備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中國海軍的遠程戰略投送能力,同時也體現了中國海軍新的戰略思考。」
事實上,剛剛走向遠洋的中國海軍仍有不少功課要作,其中盡快打造一支具備實戰部署能力能航母編隊正是重中之重。
中國海軍擁有航母后,能將現役各種水面艦艇、潛艇等作戰平台整合起來,組成一支戰鬥力全面的遠洋艦隊,使中國海軍可以長駐大洋。
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艦隊成型後,中國海軍將成為大洋上的一支重要「新興力量」,這不僅能起到積極的戰略制衡作用,而且還可以在人道主義援助、救災等行動中發揮實際功效。也就是說,中國海軍需要更進一步強化自身遠洋能力,以應對未來更重的責任與挑戰,而航母是必不可少的。這樣看來,雖然中國航母平台的第二次出海試驗與海軍艦艇編隊赴西太平洋演練等遠洋動作沒有聯繫,但卻是中國海軍長期發展大戰略與近期磨練遠洋能力的一種微妙呼應。
別國主動邀請建基地
對於中國海軍實力的正常提升,美日等國總要透過有色眼鏡渲染「威脅論」,但不容爭辯的事實表明,走向遠洋的中國海軍帶給世界的是利益而非挑戰。中國海軍的遠洋部署能力及其友善的本質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可。
據法新社12月2日報道,位於印度洋上的東非國家塞舌爾近日主動邀請中國在其境內設立軍事基地,以強化對海盜的打擊力度。塞舌爾外長亞當表示,該國已邀請中國在其所屬的馬埃島設立軍事基地。
報道稱,中國正在考慮該方案的可行性,因為中國不僅在該區域有經濟利益,而且正致力於打擊海盜。
亞當指出,目前美國已在塞舌爾群島上設立無人機基地,這些無人機也是用來對付海盜的。顯然,在亞丁灣、索馬裡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得到了本地區國家的信賴。
不久前,《世界新聞報》記者從中國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瞭解到,自2008年底以來,中國已經向亞丁灣、索馬裡海域派出10批25艘次艦船,為4300餘艘中外船舶實施了安全護航,其中4次為世界糧食計劃署船舶護航。護航期間,中國海軍接護、解救被海盜釋放、襲擊船舶50餘艘,有效保護了中外船舶及其船員的安全。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稱,「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中國將繼續派遣海軍護航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執行護航任務,進一步拓展護航國際合作,為維護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貢獻。」
3年來的護航成績表明,初步具備遠洋部署能力的中國海軍為國際社會、區域內國家做了不少實實在在的好事,積累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有分析指出,與西方國家海軍動輒喊打喊殺的、威懾干涉別國內政不同,中國海軍在走向遠洋之初就通過打擊海盜、醫療援助等親和力極強的舉措展示了和平、負責任的良好形象,自然更容易被其他國家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