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援引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12月14日文章,題:美國,別擔心:中國正在崛起,但還沒趕上來(作者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貝爾弗科學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邁克爾·貝克利),文章摘錄如下:
奧巴馬總統最近訪問亞洲期間明確表示,美國致力於對抗中國在該地區的崛起。但是,美國能成功嗎?
可想而知,大多數人持否定意見。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達到9%,美國卻飽受經濟衰退和政治癱瘓的困擾。美國的民調持續顯示,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中國是在全世界占支配地位的經濟大國。皮尤研究中心發現,在22個國家當中,有15個國家的大多數答問者認為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
但是,這種普遍看法是錯誤的,是基於草率分析和對國家實力的過時看法形成的謬見。如果誰認為中國將取代美國,那至少犯下了三個錯誤當中的—個。
首先,他們混淆了增長率和總產量的概念。自1991年以來,中國人均收入的年增長率為15%,軍事開支的年增幅為10%。相比之下,美國人均收入和軍事開支的年增長率分別為4%和2%。不錯,15比4大,10比2大。還有比這更簡單的嗎?
但是,增長率是不可比的。中國2010年的人均收入遠遠低於同年美國的人均收入。同一時期,即便扣除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費用,中國與美國的軍費開支差距還是拉大到了1400億美元。中國的增長率之所以高,是因為起點低。中國正在崛起,但還沒有趕上來。
其次,許多觀察家運用有瑕疵的指標來衡量中國的經濟實力。例如,有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技術型經濟體」,因為中國出口的高技術產品多於其他任何國家。
但是,中國的高技術出口產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產品,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高技術:有90%以上的產品由外國企業生產,用的是進口零部件,只不過在中國組裝而已。這一百分比不斷提高,從而表明中國企業越來越落後於外國競爭對手。
另一個具有誤導性的數據就是中國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中國官方給出的數字是17%。美國的數字則將在2020年之前保持超過60%的水平。
但是,中國的大部分政府開支不會出現在官方統計的數字中,因為這些資金是通過與地方政府有關聯的投資實體輸送的。如果把此類開支計算在內,中國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應該在75%到150%之間。
中國的形勢恐怕只會不斷惡\化。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中國很快將出現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老齡化進程。
最後,人們很容易把規模與影響力混為一談。中國很快將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經濟體,許多觀察家認為這標誌著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權力交接。
但是,規模與影響力不是一回事。英國在19世紀統治了全球1/4的疆土,但即便在巔峰時期也不是最大經濟體。
當然,中國的規模使之成為跨國議題的重要參與者,尤其是氣候變化和貿易問題。此外,中國軍隊可以憑借不對稱戰略以及甘冒風險和甘願傷亡的勇氣來彌補技術上的劣勢,從而在水平落後的情況下對美國構成威脅。
但是,中國不是以蘇聯為藍本的新興超級大國,也不是像20世紀初的德國那樣的強國。它是—個大型發展中國家。這一點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發生變化。因此,美國人不應懼怕中國。他們也不應該怯於與這個新興大國爭奪在亞洲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