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港媒:美國在伊留下的是爛攤子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12月1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最後一批美軍將在未來幾天內「昂首挺胸」地撤離伊拉克,至此長達九年的伊拉克戰爭將正式宣告結束。伊拉克戰爭無疑是21世紀的一個重大事件。這場戰爭持續8年多,耗費三萬億美元,造成近4500名美軍陣亡。奧巴馬表示,美國的決策者和歷史學家將繼續分析伊拉克戰爭的戰略教訓。然而,美國人反思這場戰爭得失,正像當年反思越戰一樣,更多是從權衡美國利益得失角度進行衡量。但甚少考慮這場戰爭對伊拉克的長遠影響。

可以說,這場戰爭除了讓美國遍體鱗傷之外,更強行改變了伊拉克的歷史發展軌跡和國家命運。奧巴馬宣稱,美國留下了一個「具有主權、穩定和自力更生的伊拉克及其民選政府」。但這種說法顯然有些大言不慚。美國人要走了,而留給伊拉克的大體有三樣東西:安全亂局、弱勢民主和依附性地位。

首先是安全亂局。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伊拉克社會政治秩序井然有序,但美國入侵伊拉克後,將伊拉克軍隊和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統統解散。但此後相當長時期,新的國家機器始終未能建立,由此使伊拉克由此陷入沒有盡頭的恐怖襲擊陰影之中。8年多來,伊拉克有數十萬平民喪失,幾百萬人淪為難民,大量社會精英移民海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了起碼的人身安全,所謂政治發展、經濟繁榮便成了空話。美國入侵使伊拉克由祥和寧靜的家園變成了恐怖活動的天堂。而美國最終從伊拉克撤軍後,留給飽受苦難的伊拉克人民的則是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其次是弱勢民主。這場戰爭給伊拉克留下的最大政治遺產,就是所謂「民主政體」。從專制向民主過渡,看上去替伊拉克做了件好事,實則遠非那麼簡單。西方學者阿羅曾總結出一條「不可能定理」:假定社會中每個成員能夠做出理性選擇,社會選擇要麼是由民主程序(多數票決定規則)達到,但不滿足理性條件;要麼是滿足理性條件,但由獨裁者做出。換言之,民主實際是以犧牲部分效率為代價的。

就伊拉克情況而言,當前安全形勢嚴峻,教派對立嚴重,經濟百廢待興,最需要的是加強中央集權,但美國為其開出的民主化藥方,使伊拉克有了民主,卻犧牲了中央政府的權威和行動效率。當初馬利基從選舉勝利到最後組閣,居然耗費八個多月時間。長時期的政治空轉狀態嚴重影響了伊拉克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轉,電力供應不足,缺乏潔淨飲用水。早熟的民主化使該國既有問題解決難度加大,公眾對伊拉克政治家日漸失去耐心。

第三是依附性經濟。從經濟角度看,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逐利本性,決定了其生產是個無限擴大過去,由此決定其需要不斷開拓海外市場,否則就將陷入經濟危機。換個角度看,對外製造災難、轉嫁危機就成了緩解自身經濟危機、獲取利潤的慣用手段。因此有學者將當前的資本主義稱為「災難資本主義」。

而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美國正面臨多年來未遇的經濟衰退。因此小布什政府一直在刻意尋找對伊拉克開戰的借口。小布什2006年坦承:「我這幾年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就是如何將伊拉克與反恐戰爭聯繫起來。」而正是在這場戰爭後,伊戰後,伊拉剋日漸成為西方能源供應地和產品傾銷市場。美國的武器交易、民間傭兵、經濟重建和國土安全產業欣欣向榮。

美國一家公司合夥人興沖沖地說:「獲得寶潔公司產品流通權就像金礦一樣,一家貨色齊全的7-Eleven超市可以打倒30家伊拉克雜貨店;一家沃爾瑪可以接管全伊拉克。」換句話說,如果說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因為各種原因孤懸於世界經濟之外的話,那麼,伊戰後,伊拉剋日趨成為依附於資本主義經常體系中的邊緣國家。該國未來或許真的會成為奧巴馬所宣稱的,經濟比中國和印度更快的國家,但其最終結果是被更加牢固地固定在資源供給國的產業鏈下游位置。

總之,未來,即便在最好的情況下,伊拉克仍然是一個國家動員和行動能力非常弱勢的國家。儘管伊拉克無論自然條件還是石油資源,都具備成為地區一流強國的潛質,但不太可能恢復昔日的地區大國地位,而淪落到鄰國競相爭奪、嚴重依賴美國的可憐境地。就此而言,美國撤軍後,伊拉克重新獲得獨立的鬥爭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葉蓁
伊拉克總理:爆炸案有政治動機      [2011-12-22]
伊拉克首都連環爆炸57死176傷      [2011-12-22]
伊拉克副總統逮捕令引政局動盪      [2011-12-21]
美軍剛撤 伊拉克逮捕副總統      [2011-12-21]
伊拉克司法機構下令逮捕副總統      [2011-12-20]
伊拉克副總統涉嫌策劃恐襲被捕      [2011-12-20]
伊拉克對副總統發逮捕令      [2011-12-20]
美軍撤離 伊拉克民眾喜憂參半      [2011-12-19]
紐時:美國走後 留下一個支離破碎的伊拉克      [2011-12-17]
時評:假如伊拉克戰爭沒有發生      [20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