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紐時:美國走後 留下一個支離破碎的伊拉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1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中評社編譯報道,當地時間15日,美國在巴格達機場舉行的紀念儀式,國防部長帕內塔正式宣佈駐伊美軍任務結束,最後4000名駐伊美軍將在年底撤離。九年過去了,這場耗資1萬億美元,造成約4500名美軍喪生的伊拉克戰爭終於結束,但很多外媒都指雖然戰事結束,伊拉克的情況仍然未見樂觀。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人都對這場戰爭非常懷疑,認為不值得付出這樣大的代價。雖然這場戰爭成功剷除了薩達姆,但就找不到所謂「大殺傷力武器」,所以這場戰爭始終缺乏一個有力的發動理由。另外,接二連三的衝突和戰爭部署,令美國投放了大量資源,令人懷疑美國將來是否願意承擔另一場規模宏大的戰爭。

對伊拉克人來說,他們的國家現在雖然不是處於戰亂,但卻又談不上得到和平。雖然,自美軍在2007年入城後,伊拉克在多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但今時今日的伊拉克仍然被暴力和政治障礙弄得支離破碎。

有伊拉克專欄作家認為,現時只是美國人的戰爭結束而已,伊拉克人的戰爭根本未有完結。

從此以後,伊拉克需要獨自在革命頻仍的中東地區尋找定位,另外又要處理好和伊朗的敵對關係,以防伊朗乘虛而入。正當美國憂慮伊拉克的什葉派領袖和伊朗的政治來往過於頻密時,草根階層的情況同樣值得關注。伊拉克和伊朗的平民之間亦時有衝突,伊拉克人經常投訴伊朗的消費品差劣,而且又不滿伊朗的民兵仗勢欺人。

另外,伊朗頻頻在伊拉克的什葉派聖城納傑夫(Najaf)有所動作,最近更在納傑夫派駐神職人員,令伊拉克人擔心伊朗正試圖向伊拉克傳教。

伊拉克多年來面對著很多令人頭痛的問題,美國一直試圖但都未能解決。這些問題包括:如何分配國家的石油資源、如何解決教派衝突、建立公正的司法系統。另外,阿拉伯人、庫爾德人和土庫曼人之間的權力鬥爭亦是個問題,在美國離開後,這個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嚴重。

在談到遜尼派、什葉派和庫爾德人之間的政治和解進程時,伊拉克前副總統、什葉派主要政治家邁赫迪說「我們正處於停頓和癱瘓的情況,而且正每況愈下。」

出奇地,很多伊拉克人都不相信美軍真的準備離開。在十字軍東征和殖民統治這些歷史觀點影響,以及在薩達姆多年的暴力和高壓獨裁統治下,伊拉克人的思想都變得陰謀論。

一名計程車司機說,如果美國離開,伊拉克將會成為一個好地方,不過他不認為美國願意離開伊拉克,因為美國準備攻打伊朗。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西面的費盧傑市,這個被稱為「伊拉克廣島」的城市,很多居民都在熱烈慶祝美軍離開的消息,他們發表激昂的演說、焚燒美國國旗,又展示美軍入侵後令伊拉克到處都變成頹垣敗瓦的照片。

有伊拉克人表示,他們在2003前的生活本來很好,現在很高興美國終於離開,他還說他們未來的日子將會過得好好。

但事實是,不是所有伊拉克人在2003年前都過得很好。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結束,什葉派起義失敗,薩達姆下令處決成千上萬的人,這些人多是庫爾德人和什葉派。國際制裁影響了伊拉克的經濟,導致貧困和犯罪問題出現。獨裁專政為伊拉克造成了重大創傷,這解釋了為何美國入侵會為伊拉克帶出這麼多前所未見的後果,包括宗派暴力和贏家通吃的政治文化。

歐盟駐伊拉克大使海拔絲卡瓦說,這場戰爭對伊拉克社會所造成的影響,比一般人所想的還要嚴重一百萬倍,因為很多婦女因此失去了丈夫。

雖然戰爭造成超過10萬伊拉克平民喪生,但自2007起,伊拉克的暴力衝突已顯著下降。在2007年前,伊拉克每個月平均有近7500宗暴力事件。

不過,伊拉克現時仍是個非常危險的地方。根據美軍資料,伊拉克今年每個月發生的暴力事件介乎500-750宗。另外,伊拉克現時還有多個非常活躍的叛亂黨派:包括由復興黨前成員和本土叛亂集團組成的遜尼派,美索不達米亞的基地組織成員,以及得到伊朗和反美教士支持的什葉派民兵。

除此之外,伊拉克的宗教衝突仍未解決。美國官員擔心,假若什葉派聖地遭到攻擊,伊拉克將無可避免引發新一輪教派流血衝突。到目前為止,伊拉克安全部隊還不清楚應該忠於國家還是他們的教派。在阿布格萊布,這個屬於遜尼派在巴格達以外的據點,居民都抱怨遭到什葉派帶領的安全部隊騷擾,還說他們比武裝分子更可怕。

國際危機小組說,伊拉克的宗派分歧一直被掩蓋著,目前還沒有任何和解跡象。

這場戰爭打開了伊拉克巨大的石油儲備,吸引了西方國家的投資,是自1974年來的首次。到目前為止,伊拉克石油部向多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發放了12個牌照,允許這些公司到南部石油田開採石油,當中只有一個牌照分發給美國公司,令「美國為了石油攻打伊拉克」這說法不攻自破。

然而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資料顯示,伊拉克的石油產量仍未能回復到70年代末的水平。對於伊拉克政府所訂下,到2017年要達到日產1200萬巴侖的目標,分析家都認為不可能完成。

雖然,這場戰爭令巴格達的大部分建築物受到破懷。伊拉克民眾仍要面對炸彈襲擊和綁架的威脅,而且他們的生活環境仍非常落後,伊拉克每日只有幾小時供電,迫使伊拉克人在夏天時還走上屋頂睡覺。

不過,伊拉克在某方面的確有所改善。巴格達的街頭生活在近幾年已漸漸恢復正常,市場十分熱鬧,今年會有新的遊樂園落成,還會有馬戲團來到鎮上表演。總理馬利基所帶領的政府亦在舉行選舉中成功當選。

這場戰爭促使伊拉克向外界打開大門,伊拉克人因而有機會接觸衛星電視和互聯網,同時亦使自小已離開家鄉的伊拉克人達莉(音譯),能夠回到自己的國家成為明星。最近,她首次回伊拉克準備進行電影音樂錄像,談到伊拉克,她卻說:「我感受到伊拉克的變化,這變化令人傷感,整個伊拉克都很傷感。」

      責任編輯:苗笛
外媒:伊戰結束 美仍頭疼阿戰      [2011-12-16]
美軍封戰旗 宣佈正式終結伊戰      [2011-12-16]
奧巴馬宣佈年底撤軍終結伊戰      [2011-10-22]
紐時:伊戰中哀慟之臉追憶過去      [2011-05-09]
俄五年內將購百架蘇霍伊戰機      [2011-01-05]
奧巴馬: 利國問題 勿蹈伊戰覆轍      [2011-03-29]
普京盲目鐵血 俄羅斯隆冬來臨      [2011-12-17]
曝槍轟洛杉磯華領館者系韓裔      [2011-12-17]
保駕奧運 英將調動地對空導彈      [2011-12-17]
被指洩密「維解」 美士兵出席聆訊      [20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