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野田訪華被指成果慘淡 朝核及東海油氣問題停滯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2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2011年12月26日播出的央視《新聞1+1》關注日本首相訪華,透露日本要買一百億美金中國國債。關於其此次訪華成果,雖然在朝鮮問題上,雙方達成了緊密合作、冷靜應對的共識,也就增進戰略互惠關係、迎接明年邦交正常化40週年達成了一些共識,但像日本媒體期待的朝核問題、東海油氣田問題、日本食品的出口問題都沒有得到實質的進展。以下為節目實錄:

——中日怎樣「不惑」?

(節目導視)

解說:

自譽為「不起眼的泥鰍」,自稱「日中交流之子」,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就任後首次訪華,將給中日關係帶來什麼?

日本駐華大使 丹羽宇一郎:

他是一個冷靜、性格溫和的人,絕不是喜歡做秀的領導人。

解說:

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繼續擴散,世界和地區局勢複雜性、嚴峻性超過預料,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如何深化?

外交發言人 洪磊:

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深化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解說:

汲取歷史經驗,妥善處理存在的問題和分歧,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如何迎接這新的契機?

日本留學生:

經濟又很發達,他們覺得中國很有未來。

解說:

《新聞1+1》今日關註:中日關係期待「不惑」!

評論員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就在中國的各個城市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正在熱映,並且票房在不斷上揚的背景之下,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昨天來華正式訪問,今天離開,30小時的訪問行程可以說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那麼在近五年的時間裡頭日本已經六換首相了,如此頻繁的首相更換究竟對中日關係有沒有影響?另外,在這次野田佳彥訪華的過程中,人們在新聞當中得知日本要購買中國的國債,而且將來中國跟日本在一些交易當中可以用日元或者人民幣,而繞開了美元,這又意味著什麼?更重要的是明年就是中日邦交40週年的日子,中國人常說四十不惑,中日兩國之間能夠不再疑惑、不再困惑嗎?

來,首先從野田佳彥的來訪關注起。

解說:

今天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結束兩天的訪問啟程回國,這也是這位日本首相上任後的首次訪華。

字幕提示:2011年12月26日新聞

片中主持人:

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日本首相野田佳彥。

字幕提示:2011年12月25日新聞

片中主持人: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儀式,歡迎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訪華。

解說:

分別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日,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繼續擴散,世界和地區局勢的複雜性、嚴峻性超過預料的背景下,這位新任首相究竟會給中日關係帶來什麼自然備受關注。

日本駐華大使 丹羽宇一郎:

他是一個冷靜、性格吻合的人,絕不是喜歡做秀的領導人,喜歡直話直說,為人樸素誠懇。

解說:

野田佳彥,現年54歲,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後曾經進入有「政治家搖籃」之稱的松下政經塾學習,他曾以29歲當選,而打破了日本議員當選年齡紀錄。日本國內媒體對他的評價是溫和、沉穩,野田佳彥自譽為「不起眼的泥鰍」,稱自己「將像泥鰍一樣踏實、勤懇地推進政治」。恩

字幕提示:2011年8月30日新聞

片中主持人:

日本執政的民主黨新代表野田佳彥今天在日本國會眾參兩院首相指明選舉中當選日本第95任首相,也是日本政壇五年內第六位首相。

解說:

今年8月,民主黨選舉新黨首。此前並不被看好的野田佳彥逆轉對手獲勝,儘管明年9月日本大選將再次開戰,但這位素有「民主黨的小泉」稱號的新任首相,會給複雜多變的東北亞局勢帶來什麼,一時之間成為多方聚焦的話題。

字幕提示:2011年9月2日新聞

片中主持人:

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彥2號正式走馬上任,野田在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任首相期間將不會去參拜靖國神社。

解說:

而就在訪華前夕,野田佳彥也接受了中國媒體的書面採訪。他表示:這將是他就任首相後首次訪華,他期待著與中國領導人構築起私人信賴關係,著眼於明年日中邦交正常化40週年。從大局的角度,就兩國合作與交流等問題坦率交換意見,並就深化兩國戰略互惠關係與中國領導人達成共識。兩天的訪問,中日雙方就中國領導人明年上半年訪問日本進行了協商,中日兩國在金融和節能環保領域還達成了多項協議,明年還將進行五千人規模的中日青年交流互訪。輿論認為,這些成果有助於中日兩國深化政治互信、增進國民感情。

外交部發言人 洪磊:

中日雙方按照四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各項原則和雙方達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識,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深化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堅持走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道路,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白巖松:

野田佳彥說希望雙方的領導人能建立私人關係。話是沒錯,但是得有一個前提,你得幹得足夠長,如果幹得不足夠長甚至一年又不到的話,雙方領導人見不了幾面,那恐怕私人關係這種信賴的關係也很難建立起來。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或者韓國,亞洲的國家在關注日本首相不斷的更迭。今年年初的時候,美國的一張報紙上有一個漫畫非常經典,一個人問另一個人,這個月的日本首相是誰啊?這個月的日本首相是誰這話可能有點過了,但是日本首相更迭之頻繁卻的確在這個杯子上都能體現出來。怎麼突然過渡到這個杯子了呢?這是我從日本拿回來的一個杯子,這個杯子上全國是日本首相,一個接一個的,密密麻麻的,我相信在任何一個國家都生產不出這樣的一個杯子,因為沒多少個人頭嘛,一直說領導人不換恐怕也不好,但是換得像日本這麼頻繁的時候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大家看,這個杯子上最後一個是麻生,但是短短這幾年的時間後面又添了仨,變成了民主黨的鳩山,然後菅直人,一直到野田佳彥,甚至好多人恐怕都連名字都記不起來了。那麼究竟會不會對中日的關係產生不好的影響?來,首先聽我們的一位專家劉江勇他的看法會是什麼。

(電話採訪)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劉江永:

關鍵要看日本新上任的領導人或者新執政的執政黨能不能認真地去瞭解中日兩國關係的發展進程,特別是中日之間雙方已經達成的一些共識,主要是在中日之間發表的四個政治文件。如果日本新的領導人能夠遵照四個政治文件來處理兩國的關係,我想兩國的關係不會受到多大影響。我認為,中日之間無論再有什麼樣的變化,比如日本政局發生了變化,或者國際形勢發展了什麼變化,中日兩國都是可以大局可穩,兩國關係都能夠在矛盾中就發展,在競爭中謀合作,雙方都會互利,同時在合作當中去取得雙贏。

白巖松:

今天在聊天的時候也有一句話突然讓我特別受啟發,包括看這個杯子就感受的到了。可能現在世界上很少有的國家會像日本這樣前首相活在世上的特別地多,恐怕是兩位數以上,因此他經常一出去各個國家有的時候領導人還要見一見,畢竟是前首相,但是太多了,在如此頻繁的更迭之中,那中日關係又要考慮一些什麼因素呢?我們再聽一位專家的看法。

(電話採訪)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 高洪:

日本政局不夠穩定,儘管它的公務員隊伍,總的來說保證國家機器良好運轉方面還是發揮出了足夠的效應,但是政黨所謂的特殊公務員這個群體不斷地動盪,首相、政府、中央政府像走馬燈一般的變換,無論對於日本的內政和外交都是一個不好的事情,因為歷屆政府構成有變化,政府的首腦人物他們的政治理念會有差異,儘管都是在維護日本的國家利益,但是日本的國家利益究竟是什麼?不同的政治集團有不同的認識,所以它在做法上會有不同的選擇,這一點就使得它的外交對像國覺得外交對手缺少穩定性,這個政策的連續性都要受到質疑。就這個意義講,我們希望日本政局能夠進入一個相對平穩,有足夠的穩定性,能夠對自己做出承諾,付諸實踐的一個政府。

白巖松:

這事咱只能期待,因為真不歸咱管。你說中日關係現在由於日本首相更迭的特別快會產生特別大的重要影響,那我覺得倒還不一定,因為還是有兩國目前的實力,包括戰略地位、戰略思考等等決定的,但是畢竟對中等的和小的影響還是相當多的,比如日本現在的政治家越來越少,因為你更迭選擇的餘地簡直是太小了,接下來由於每個人的任期都非常短,戰略性思考的這種首相就越來越少,恐怕只顧眼前甚至自保的就會越來越多,這也是日本媒體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他的一些看法。再接下來的時候,你也不能排除大家怎麼跟你相處呢,剛處熱乎了馬上就換人了,或者沒熱乎就換人了。你說福田康復跟另外的首相,跟中國之間這種情感完全都不一樣,所以讓大家很難適從。但是說句良心話,這事咱管不了,這是人家的內政,所以還是務點實吧,在這次野田佳彥30個小時正式訪華的過程當中,有兩個小小的細節讓大家格外的過去沒聽說過,一個,日本要買中國的國債,一買一百億美金。另外,在商討中日貿易,包括在金融合作方面,將來能不能用日元和人民幣直接結賬,再把美元給繞開。來,咱務點實。

解說:

「中日加強合作發展金融市場」,昨晚20點整,一篇不到400字的新聞稿看法在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在此其中明確有如下表示:「日本當局投資中國政府債券的有關申請程序正在進行中。雙方將建立中日金融市場發展聯合工作組,以推動兩國的金融合作。」這段話也印證了中日之間金融合作的一個預測。

字幕提示:

《彭博社》2011年12月21日

「互持債券是日本即將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一個信號,意味著日本政府對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重視度提高。」

《華爾街日報》2011年12月20日

「日本購買中國國債可能是試圖修補中日因為戰爭史及近期領土爭端而導致的緊張關係,但這更是日本面對日元持續走強、保護自己的外匯儲備的一種努力。」

《金融時報》2011年12月20日

「雖然目前中日雙方還沒有透露日本對中國國債的投資規模,但如果這一計劃成真,日本將成為七國集團中第一個持有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國家。」

解說:

其實早在去年9月,時任財務大臣的野田佳彥就曾表示:中國正購入日本國債,因此日本也應投資中國國債。就在此次野田訪問中國前,關於日本購買中國國債的議題也已經成為世界各大媒體所關注的焦點。而此次訪問,80名隨行人員之中有約30人來自於金融領域的官員和日本企業界人士。兩國領導人在節能環保領域和跨境貿易結算等金融領域達成多項共識,而在野田佳彥訪華前夕,他在接受中國媒體書面採訪時還提到:中日兩國可以在應對世界經濟和金融問題、打擊海盜和反恐等國際社會所面臨課題方面進行合作。此外,確保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是兩國的共同利益所在,他訪華期間準備就朝鮮半島局勢、朝核問題等與中方交換意見,希望兩國為解決各項懸而未決的問題攜手努力。今天上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野田佳彥時也談到了朝鮮半島局勢。

在談到朝鮮半島局勢時,胡錦濤說:朝鮮保持穩定和發展,朝鮮半島保持和平穩定,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中方願同包括日方在內的有關各方一道,為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實現半島和東北亞持久和平和長治久安而共同努力。

而在昨天,溫家寶總理與野田佳彥首相舉行會談之中,關於朝鮮半島局勢雙方認為: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希望有關各方繼續努力,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半島有關問題,推動早日重啟六方會談,促進半島和平穩定,實現本地區的長治久安。

白巖松: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這幾年好像應該是慢慢關係正常了之後,日本的首相來華訪問應該比較多,但其實自打民主黨首相上台之後,三任首相當中,從鳩山由紀夫一直到菅直人,一直到野田佳彥,野田佳彥是第一個正式訪華的,因為鳩山當時是兩年前的時候來北京只是參加中日韓峰會,不是正式訪華,所以等於說這兩年多的時候走動並不是太密切。那麼針對他這30小時的訪問,日本國內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看法呢?接下來我們就要連線央視駐東京的記者張浩宇。張浩宇,你好。

東京 央視記者 張浩宇:

你好,巖松。

白巖松:

我得知消息是昨天早晨當他出發的時候,守候在首相官邸的日本記者還是非常非常多的,但是當30個小時結束之後,日本的媒體如何關注他的這次北京之行?

張浩宇:

確實像您說的這樣,這不僅是野田的第一次,也是日本民主黨上台之後日本首相第一次正式的訪問中國,所以在出發前就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但是結果卻是收穫不多,冷冷清清,讓媒體比較失望。雖然在朝鮮問題上,雙方達成了緊密合作,冷靜應對的共識,也就增進戰略互惠關係、迎接明年邦交正常化40週年達成了一些共識,但是除此之外,最大的成果也就是租借熊貓一事得到了中方的積極回應。那麼像日本媒體期待的朝核問題、東海油氣田問題、日本食品的出口問題都沒有得到實質的進展,所以野田是冷冷清清地回到了東京,媒體的反應也比較冷淡。

白巖松:

在這個新聞當中,我注意到今天我們國內在報道關於日本購買中國國債的新聞是比較多的,包括涉及到將來是不是結算的時候我們可以繞開美元,直接日元跟人民幣。不知道日本方面對日本要買中國國債是否會有所報道?他們的角度會是什麼樣?

張浩宇:

確實,日本媒體分析,從長遠上來看,購買中國的國債對中日雙方都是有好處的。不過這一舉動的象徵性意義更大,因為就算是一次性購買了相當於一百億美元的中國國債,人民幣占日本外匯儲備的比例也還不到千分之八,那麼這一舉動是一時衝動還是日本外匯儲備中人民幣的比重會逐年增加?現在來看還不知道。所以,現在能肯定的是日本肯定是不願意放棄手中的那些美元和歐元資產的,那麼這樣一來,日本以購買中國國債的方式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促進區域經貿合作,這些目標的實現肯定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白巖松:

浩宇,您稍等一下,我這兒正好有一個微博,一個專家來分析日本買國債,我先給觀眾朋友念一下,一會兒再向你提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所長曲星,他認為:「日本此舉意在想分散債務危機。據悉,日本學界基本達成共識,美元將會長期貶值。這表明日本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早已動搖。日本外匯儲備資產的多元化或規避過度投資美元的進程早已推動,但由於缺乏可替代美元的貨幣,日本難以退出美元陷阱。」所以也不排除從購買中國國債的角度來說,數額也許不是很大,但是它邁出了多元化選擇的一步。

浩宇,最後一個問題。其實日程雖然向後推了一下,按理說他應該更早來,但是推到了現在。不過日程畢竟早已經定了,但是在定完日程之後突然出現了金正日去世會對東亞外交以及各國產生心理波動。那麼日本媒體如何關注野田佳彥的訪華和金正日去世的消息?

張浩宇:

日本媒體認為,雖然在朝鮮的問題上中日雙方確定了密切合作的共識,但是還沒有進入實際層面,也沒有拿出任何具體的方案,整體上來說還是比較失望的。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你接受我們的連線。謝謝。

其實還有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小小細節,今天野田佳彥結束了對中國的訪問回到了日本,但是明天他就要去印度,所以很多的評論針對他訪問完中國又訪問印度,也可見了日本在尋求某種平衡甚至說是一種制衡,那我覺得這要用更長遠的眼光去關注了。

接下來我們當然要關注的是明年就是中日邦交40週年,中日關係可以不惑嗎?

字幕提示:2011年12月25日新聞

片中解說:

野田佳彥訪華前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的發展是日本的機遇,作為1948年訪問中國的中日三千人青年交流代表團一員,野田稱「自己是中日交流之子。」

解說:

「中日交流之子」,野田佳彥對自己這一稱謂,或許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對中日關係的態度,而這一態度的建立源於27年前他的中國之旅。1984年9月24日-10月8日,為增進中日兩國青年間的相互瞭解與友誼,來自日本政府、正當、青年團體、友好團體、工會以及婦女組織等300多個部門,團體和大學等3000多名日本青年訪華,舉行中日青年友好聯歡活動。兒時年27歲的野田佳彥正是這三千人中的一元,親歷此次活動的外交學院當代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張歷歷評價到:「此次活動掀起了中日青年交流的高潮。」

(電話採訪)

外交學院當代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張歷歷:

在這個活動中間兩位親歷者是當了日本首相,一位就是菅直人首相,一位就是昨天來訪華的野田佳彥首相。野田首相第一次訪問是借了這次機會表示他對中日關係發展的熱情,菅直人他當首相之後,去年中日關係有可能是很多具體的原因,(但)他當副首相以前整個的表現都是主張中日友好的。

解說:

而時隔27年之後,野田佳彥首次以日本首相的身份訪華,而在訪華期間,他與中國領導人就加強文化教育、媒體和青少年交流等方面達成了多項協議。

張歷歷:

中日關係發展史上兩國政府都比較重視,現在兩國國民之間的感情還存在著某種問題,尤其是日本方面現在對華的不親密感還是比較高的,其中跟這兩年中日之間出現一些緊急突發事件(有關)。如果是中國政府在發展關係,但民間關係開展不起來,它也會影響國家的關係,所以我們想借明年這個(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之際,在兩國民眾之間扎扎實實做這個交流工作。

解說: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野田佳彥的這次訪華也被看作是以邦交正常化40週年為契機,推動雙邊關係發展的預熱之旅。

日本外務省發言人 橫井裕:

兩國確定將明年定為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將在兩國之間開展全國規模的交流。雙方就中國領導人明年上半年訪問日本進行協商,野田首相也將出席明年在中國舉辦的中日韓首腦會談。明年中日雙方還將進行五千人規模的中日青年交流互訪,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的感情和相互瞭解。

解說:

在訪華前夕,野田佳彥曾經表示:邦交正常化40週年將是鞏固日中關係持續穩定發展基礎的絕好機會。

白巖松:

時間過得真快,一想起39年前,那麼中日邦交的時候可能大家都會想到像周恩來、田中角榮等等這樣的名字,那一代兩國的領導人恐怕要有一種超越歷史的勇氣,還要有一種更大的歷史觀以及大局觀才會去完成那樣的一種破冰。那麼39年過去,面對明年40年的時候,又對我們提出了一種什麼樣的要求呢?不過還是先回到民間的一些情感和情緒的判斷上,你看,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研究報告顯示,現在中國的普通公眾對日本的好感度,當然2005年的時候是最低了,到了2009年、2010年的時候是並列最高,這是中國學生和老師。到了2010年的時候一下子降了這麼多百分點。那麼普通中國觀眾對日本的好感度是低於學生和教師的,在2010年達到最高,但是到了2011年的時候一下子就降下來了。我們再看日本方面,日本方面是普通公眾對中國的好感度,今年是20.8%,比去年下降6.5%,那麼很多人都分析主要的一個因素還是領土問題,然後包括撞船事件所產生的波及影響。對中國的印象較好是他的知識分子,40.6%,但是比去年一下子也下降了百分之十點多,所以這個變化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看看日本眾院的議長橫路孝弘,他談到:近年來日本貧富差距擴大,失業率上升,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增多,國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加強,在這種背景下很容易產生民族主義情緒,導致一些很小的外交問題擴大化。日中應該建立互信機制,促進兩國領導人之間和民間的相互瞭解和信任。」我們一起期待。

      責任編輯:delia
日相訪華前夕 南京高調悼屠殺      [2011-12-05]
外交部:歡迎並重視日相訪華      [2011-12-07]
日媒:日相訪華 將提黑客問題      [2011-11-28]
野田訪華被指成果慘淡 朝核及東海油氣問題停滯      [2011-12-27]
京現翻版性感「紫荊俠」疑炒作      [2011-12-27]
韓將投9324億根除中國漁船問題      [2011-12-27]
粵3種食用油檢出含致癌物黃曲霉毒素      [2011-12-27]
不堪受冷落 女婿砍死岳父砍傷妻子      [2011-12-27]
中國擬設立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      [2011-12-27]
央視大火牽工程腐敗 徐威加罪被判20年      [201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