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環保部長:開寶馬喝污水是諷刺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2-2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國青年報12月28日報道,上周召開的全國環保工作會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公佈了我國監測PM2.5的時間表:在2016年1月1日前,全國所有地區都將開展PM2.5監測;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各省會城市的監測,則在2012年就啟動。

這份年終出爐的時間表被很多媒體稱為「民意贏得空氣保衛戰」的象徵。

有專家評價說,從民間呼聲到國家發力,PM2.5案例折射的是,嚴峻的污染形勢誰也躲不開,解決環境問題既需要每個人援手,但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就在監測時間表發佈的前一天,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主旨報告中指出,基本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是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

業界人士注意到,把基本環境質量稱為政府需確保的公共服務,這樣的提法尚屬首次,其內在含義是,除了發展經濟外,政府也要負責提供藍天清水淨土。

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認為,作為「清水藍天淨土」的提供者,政府的職責包括要制定符合老百姓訴求的環境公共物品的質量標準、發佈環境質量的真實狀態、加大公共財政用於環境保護的投入規模、建立公眾環境權益維護和保障機制等。

從全年來看,我國的環境問題遠不止PM2.5這一個,闖入公眾視線的還包括渤海溢油事件、曲靖鉻渣污染,以及在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發生的多起血鉛事件等。在專家看來,當前我國正進入污染事件高發期,其中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就是地方政府過分關注短期經濟效益,而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價值缺乏應有的認識。

「我經常說,開寶馬喝污水是對現代化的諷刺。」周生賢強調,發展的目的是為人民謀福祉,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民生問題,我們決不能為了發展而寬容污染。

大部分城市PM2.5超過世衛標準

秋天原本是北京最好的季節,但今年秋天,北京卻被接二連三的灰霾天氣所籠罩。

灰霾天氣甚至影響了首都機場的航班正常起降,可令人不解的是,北京市環保局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還不是那麼糟糕。於是,一場場關於PM2.5監測數據的爭論在民間持續開展,PM2.5這個專有名詞逐漸被公眾所熟知。人們開始瞭解:PM2.5是指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能負載大量有害物質穿過鼻腔中的鼻纖毛,直接進入肺部。目前已經有科學數據證明,PM2.5與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關。

PM2.5、PM10等細顆粒物是灰霾現象的元兇,它們多來自汽車尾氣,以及火電廠和水泥廠排放的污染物。在北京,一半的PM2.5來自於汽車尾氣。

隨之浮出水面的事實是,我國空氣環境的監測指標中,並沒有包括PM2.5。這也是監測數據和老百姓感受對不上的根源所在。

而在專家那裡,PM2.5的問題早已經是老生常談。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曾作為首席專家參與了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這項歷時3年、於2010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被認為是當下環境保護的指南性文本。

在不久前的一個論壇上,郝吉明告訴記者,在《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報告中,專家們已經指出,我國是全球PM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大部分城市的PM2.5濃度超過與世界衛生組織環境空氣質量指導值。

專家們研究發現,與20世紀60年代相比,近年來,我國東南地區幾乎所有區域的能見度都有大幅度下降。能見度下降,意味著灰霾天氣的嚴重程度在加劇。

關於要不要監測PM2.5,早先在業界是有過爭論的。反對一方的理由是,按照目前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全國80%的城市空氣質量都能達到二級標準,一旦加入PM2.5,那麼現在達標的城市,可能大部分達不了標。支持的一方認為,標準的制定應該實事求是,要以是不是有利於老百姓的身體健康為出發點,不能掩耳盜鈴。

事實上,確實是民眾的關注加速了PM2.5監測時間表的出台。因為至少在今年9月,環保部的官方口徑還是,「十二五」期間,鼓勵環保模範城主動開展對PM2.5的監測。

另一個佐證是,環保部今年曾兩次就修改《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向社會徵求意見,而第一次徵求意見時,PM2.5指標還放在標準的附錄中。這意味著,PM2.5還只是供地方政府參考的標準。而到了11月16日第二次徵求意見時,PM2.5已經進入標準的正文。

在公佈PM2.5監測時間表的同時,周生賢說,環保部秉持的觀點是,不能監測數據喜氣洋洋,老百姓怨聲載道。他也告誡各地的環保官員,對監測PM2.5帶來的變化要理性對待。

緝拿PM2.5才剛開頭

對空氣保衛戰已經獲勝的說法,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主任熊躍輝並不認同,在他看來,監測PM2.5只意味著,對PM2.5的管控才剛剛開始。監測指標的修改只是有助於改變監測數據與百姓感受「兩張皮」的情況,要想真正讓老百姓呼吸上乾淨的空氣,還得大力減排產生PM2.5的元兇——汽車尾氣、火電廠排放的氮氧化物等等。

事實上,監測技術並不是最大的障礙。從2007年起,環保部已經在9個城市進行PM2.5監測的試點,從現有經驗來看,只要資金到位,再配備相應的技術人員,要給PM2.5做體檢不難。

「但關鍵是,體檢完了以後,如何開藥方?」在12月21日舉行的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在安排PM2.5監測表的同時,環保部也正在擬定PM2.5的達標限值。目前的方案是,將PM2.5年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這組數值低於美國標準,但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值相當。

環保部擬於2016年開始執行這組達標限值。這意味著,從2016年開始,PM2.5達到上述數值時,一座城市的空氣質量才算達到二級標準。簡單來說,也就是PM2.5達到這組標準了,才可以稱得上是達到藍天標準。而2016年之前,環保部鼓勵有條件的城市率先執行這套「藍天」評價方案。

也有人提出異議,認為要等到2016年才執行帶有PM2.5限值的藍天標準,是不是等待的時間太長?

專家介紹說,1970年美國通過《清潔空氣法》時就制定了PM10的排放限值,但是直到2006年才真正執行PM2.5的排放限值,說明對PM2.5的控制並不能簡單地一蹴而就。另外,目前除了美國外,也僅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日本、加拿大等國家頒布了PM2.5限值。與其在數字上做文章,不如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地減排,因為與PM2.5相關的減排確實是塊硬骨頭。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指出,從9個已經進行PM2.5監測試點城市的情況來看,2010年各試點城市發生灰霾天數佔全年天數的比例介於20.5%至52.3%之間,以世界衛生組織的PM2.5指導值進行評價,各試點監測點位的PM2.5超標天數佔全部監測天數的比例在1.9%至48.9%之間。也就是說,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差不多有半年的時間PM2.5都是超標的。

汽車政策如何改變

在環保部設計的空氣環境治理的一系列組合拳中還包括,未來要建立大氣環境質量預報系統,實現風險信息研判和預警功能。如果連續出現重污染天氣時,要及時啟動應急機制,指導群眾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這就意味著,如果灰霾天氣已經嚴重影響民眾身體健康,按照國外的經驗,極端情況下,PM2.5的主要製造者之一汽車就有可能要大面積停駛,有車族是否願意伸出援手?

在PM2.5監測方案發佈的前一天,環保部還發佈了2011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這份報告稱,機動車污染已經成為空氣污染中最突出、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報告說,監測表明,我國城市空氣開始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污染的特點。一些地區灰霾、酸雨和光化學煙霧等區域性大氣污染問題頻繁發生,這些問題的產生都與車輛尾氣排放密切相關。

事實上,在很多專家建議的PM2.5減排方案中,機動車尾氣首當其衝,特別是針對黃標車的治理。有數據顯示,僅佔汽車保有量20.2%的「黃標車」卻排放了70.4%的氮氧化物和91.1%的細顆粒物質。在環保部的減排方案中,「十二五」末期,要基本淘汰2005年前運營的黃標車。

另外,與機動車相關的減排方案還包括「提升機動車燃油品質」。在業界有一個形象的說法,車和油的關係就像馬和鞍的關係,什麼樣的馬就得配什麼樣的鞍。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新車大多已經到達「國四」排放標準,但一直以來,成品油的品質都沒有達到與「國四」匹配的標準,直接的後果是,雖然車的質量上去了,排放標準也很高,但排放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也有消息說,在「十二五」期間,環保部或將與石油公司簽訂責任狀,確保未來石油公司能提供與「國四」標準車相匹配的油品。

在機動車污染削減方面還有一個可能出台的措施:對機動車保有量進行控制。有專家建議說,即使採用最先進的排放技術和最高品質的油品,但如果機動車無限制地增長,氮氧化物排放量也很難削減,所以應該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探索機動車保有量控制的模式。

在《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報告中,專家們就建議,100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施機動車保有量總量控制,大氣複合型污染突出地區實行煤炭消費總量約束性控制。

PM2.5還來自於火電廠等排放的氮氧化物。在「十二五」時期,國家確定的減排任務中,氮氧化物被專家認為是最難攻克的堡壘。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從今年的減排數據來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項減排指標中,只有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不降反升。

12月20日,受國務院委託,周生賢與31個省級人民政府的負責人,以及華能等八家央企的負責人簽署「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

根據責任書,中央政府每年都將進行年度考核,對年度減排目標未完成或者重點減排項目未落實的地方和企業,要實行問責。

在環保部看來,除了PM2.5外,總體環境形勢也不容樂觀:全國1/5的地表水為劣Ⅴ類,農村面源污染加劇,土壤污染影響食品安全。重金屬等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化學品生產企業佈局存在環境風險,危險廢物非法堆存、運輸和不規範處置現象十分普遍,垃圾圍城現象愈演愈烈。

「解決污染問題,既需要百姓援手,更需要政府主導」。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注意到,在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上,李克強副總理提出基本的環境質量是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王金南認為,這其中暗含的意思是,中央政府要傳遞這樣一種理念:各級政府應該是基本環境質量的提供者。

      責任編輯:Rosemary
深成指早盤再創新低 地產環保逆勢上漲      [2011-12-09]
港告別「魚翅之都」?美媒關注      [2011-12-07]
環保部:公眾支持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      [2011-12-07]
香港400供應商獲環保認證      [2011-11-19]
環保局:北京空氣質量尚未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      [2011-11-01]
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中國1.5億畝耕地被污染      [2011-10-26]
港美簽環保意向書      [2011-10-26]
環保部:雲南鉻污染企業未復產      [2011-10-25]
中石化環保柴油午夜起加價      [2011-10-23]
中國開展PX安全環保大檢查      [201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