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今天肯定是個污染天。」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1日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這句話。他對記者說:「以現在的污染排放強度,霧不散污染很難得到改善,從某種角度說,北京的空氣質量尚未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
在整個中國中東部多省市盤踞了近一周的大霧天氣仍在繼續,北京市氣象台1日11時繼續發佈大霧黃色預警,預計直到夜間,能見度持續保持在較差水平。
「污染就是污染,比標準值高出一點也是不對的。但我仍然會說,自己和自己比,北京的空氣質量確實有進步。」杜少中說,每年北京在秋冬轉化的季節都會或多或少的遭遇大霧、靜風、靜穩等不利氣象條件,如果是前幾年,遇到這樣嚴重、持續的大霧天氣,北京的空氣質量一般是一天加重一個等級,今天三級,明後天就四五級了,但這次三級天已經扛了好幾天了。
杜少中告訴記者,霧天並沒有任何問題,但北京逢霧就極易空氣質量超標,只能說明減排力度還不夠,目前的城市污染排放量還是太大,仍需要不斷努力消減排放。
北京持續的霧霾污染再次令「環境監測方式、數據」成為熱點議題。尤其是來自美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又一次成為民眾關注比對的對象。杜少中對此表示,美國大使館監測的是濃度,發佈的是小時值,而環保局發佈的當天空氣質量指數是前一天中午12時到當天中午12時,24小時日均濃度所換算出的空氣污染指數。
「不是一把尺子,另外監測對象也不同。」杜少中說,美國駐京大使館主要監測PM2.5(直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對人體健康危害更大),北京環保部門主要監測PM10(直徑小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這首先是不同的觀測對象,甚至構成成分也不同。
據瞭解,美國駐京大使館自己建立的空氣質量觀察站,通過twitter每小時更新一次實時記錄的北京PM2.5顆粒指數,其結果在某些時候和普通市民的感受更為接近。
對此,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曾多次向新華社記者表示,可以理解為,美國大使館的監測範圍是更小的顆粒物,環保部門的監測範圍是更多的顆粒物。朱彤說,直徑小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是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在空氣中的含量更多,如果按同一時間的平均濃度看,監測PM10的濃度值應該比PM2.5更高。
朱彤認為,拿北京環保部門公佈的綜合全市27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數據24小時的平均值,和美國使館一個監測點位的小時最高值比較,從而對一個區域的空氣質量做出評價是沒有意義且不科學的,事實上,如果都綜合同一區域單一站點24小時的數據進行比較,兩種監測結果應該會比較接近。
據瞭解,各個國家的發展階段不同,不同階段的主要污染物也不同,因此對空氣質量監測和治理重點也有所區別。中國在1996年版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將PM10列入了控制標準,但未將PM2.5列入。目前,國際上除美國、歐盟,亞洲的日本、泰國、印度等國也逐步將PM2.5列入了空氣質量標準。雖然PM10中包括PM2.5,但因為PM2.5對人體影響更大,因此目前的全球趨勢是將其單獨列出作為一項監測指標。
環保部在2011年發佈了《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首次對懸浮在空氣中,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PM2.5的測定進行了規範。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距離PM2.5最終進入空氣質量標準更近了一步。
「大顆粒掃除了,治理小顆粒才有意義。」杜少中說,目前,PM10可吸入顆粒物的防治還是主要矛盾,環保部對小顆粒測定設立標準,意味著大顆粒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
記者注意到,杜少中近日在其微博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前些年我們監測並公佈的是粒徑在100微米以下的總懸浮顆粒物,後來改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肯定還會監測並公佈PM2.5甚至是PM1。但必須記住的是,這些改變唯一的根據是我們中國、我們北京自己大氣污染防治不斷深入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個大使館在幹什麼。」
受弱冷空氣影響,1日京城部分地區將出現小雨天氣,氣象專家認為,降水過後,霧氣會有所消散,但並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