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瞭望新聞週刊報道,曾獲「南京十佳傑出青年」和「傑出華商」稱號的南京宇揚集團董事長楊軍不久前攜全家外逃,導致5億多元銀行貸款懸空,十多家銀行捲入其中。
從目前公開的信息看,這十多家銀行中,風險金額排在前面的無一例外全是中小銀行。其中,一家中小銀行的南京分行值得關注。這家成立於2009年12月的中小銀行,開業不過短短兩年,就給宇揚集團開出兩張數額分別高達9000萬元和596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兩筆融資合計逾億元,成為該銀行成立以來發放的最大一筆貸款。
一家新進入南京的中小銀行,為什麼發放其最大一筆貸款給一個「跑路老闆」?一家規模最小、介入最晚的銀行,為何涉及案件金額最多,陷得最深,損失最大一系列問題令人深思。
在業內人士看來,相對於國有大型銀行,中小銀行為開拓或保護已有市場,信貸政策往往更加寬鬆激進。這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中小企業貸款程序,提高了放貸效率,但也擴大了不良貸款率上升的風險。
尤其是近年來,中小銀行急於擴張,使得管理鏈條加長,信用風險加大。理論上雖有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但由於膨脹過快,管理人手缺少,往往一人多崗,缺乏相互制衡,特別在層層加碼的任務面前,資金來源、未來風險收益等基本的風險控制容易形同虛設,極易釀成風險。特別在銀根緊縮、房地產調控以及國際金融動盪大背景下,「跑路」、停工和倒閉的中小企業更加大了中小銀行信貸業務的風險。
需要強調的是,不能孤立地看待這些流動性風險管理。歷史經驗表明,灰色金融失控會加劇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信用風險爆發也會使得流動性風險的壓力更加突出。現實中,流動性風險與其他風險間往往會相互作用、傳遞和轉化,並在內部組織架構、協調配合的制度設計中加以體現。
因此無論銀行本身還是監管部門,都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加強風險管理。對中小銀行而言,應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內控機制建設。根據本行業務發展、風險狀況和風險管理能力,定期進行壓力測試,並在壓力測試基礎上制定風險管理預案,對小概率事件等極端不利情況提前做好應對安排和計劃。
對監管部門而言,對中小銀行的監管需要差異化,不能簡單地按照銀行的「成分」劃分進行監管。比如現在監管層嚴格限制城商行跨區經營,但由於上述的中小銀行不是城商行,所以在跨區經營的監管方面相對較寬鬆。今後需在監管上更加科學地分類,針對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監管政策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