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大西洋月刊》1月11日刊載作者約書亞·福斯特題為「中國真的在進軍中亞嗎?」文章稱,許多人擔心中國正在向西擴張,實際上,這個崛起中的大國看似並未大舉進軍中亞。
有關中國在世界或其周邊發揮何種作用的辯論幾乎已淪為嗜血論戰。政策研究者不但喜歡爭論也樂於圍觀,普通人則迷惑不解,不知該欣慰還是擔憂。
最近一段時間,兩名思維異常活躍的分析家———華盛頓歐亞能源中心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德羅·彼得森和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潘睿凡,一直在發表所謂中國在中亞擴張影響力的文章。亞歷山德羅近日又在《外交政策》寫出極具煽動性的新謬論:北京優先選擇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而非俄羅斯的天然氣,已迫使俄重新評估其地區戰略。該地區能源地緣政治變化凸顯中國崛起。這表明從本質上而言,北京的意圖與地緣政治有關,中國可以從中獲得穩定的、順從的附庸國。在中國看來,他們是中亞的成年人,而俄羅斯和西方玩家在播撒動盪。
有趣的是,亞歷山德羅援引的中國分析家和官員的說法都與其論點背道而馳。實際上,從去年第一篇有關文章發表後,關於中國動機和計劃的暗示就一直存在,但根本未被證實甚至未被支持。目前尚無重要證據表明中國正大力或已成功在該地區營造影響力網絡。
很少有人否認中國在中亞擴張經濟存在,但這種擴張並非順風順水。比如,哈薩克斯坦總統曾公開表示對阿斯塔納與北京的失衡經濟關係感到不快,歐亞網站則詳細披露了許多吉爾吉斯斯坦人對中國龐大經濟的怨恨……
因此,即便中國有意在該地區擁有更強大影響力(還是那句話,除了流言,沒切實證據支持這種說法),這也是一項尚未成交的生意。儘管有人對中國與中亞建立「和諧關係」的願望心存懷疑,還是有必要聽聽:有關研究表明,中國的外交政策具有外交優先於訴諸武力的鮮明傾向,即便以犧牲領土目標為代價也要維持政權穩定。
需要切記的是,中國並非在真空環境中行動,俄羅斯、土耳其和美國等其他國家向來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換取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美國最近宣佈,2001年以來已通過瑪納斯空軍基地向吉爾吉斯斯坦經濟注入14億美元,但仍難以將巨額資金轉化為實際影響力。俄土也已目睹自己在該地區的政治財富起伏不定。
儘管有關中國在該地區擴大影響力的計劃的議論沸沸揚揚,但沒任何證據表明北京已精心制訂獲得決定性影響力的長期計劃。這種構想僅僅是種推論,缺乏足夠數據對中國的意圖得出具有說服力的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