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香港公立醫院再爆人手緊缺。媒體日前報道,一家公立醫院急症室去年初有10位新醫生入職,沒到年底就有9人離職。
「缺人」導致事故?
香港伊麗莎白醫院、聯合醫院和律敦治醫院,均有急診科醫生轉職到其他公立醫院專科,或者私立醫院。這個狀況不過是香港公營醫療體系人手嚴重短缺的「冰山一角」。目前,全港公立醫院約有200名醫生空缺。即使每年有250個醫科生畢業,但扣除每年的流失比率,短期內仍然無法緩解問題。
人手緊張已影響到醫療服務質量。據香港媒體報道,由於多名麻醉科醫生離職,有醫院原訂2011年第四季度進行的肝腎移植手術,被迫延遲到今年第一季度進行。
此外,公立醫院留不住有經驗的醫生,年輕醫生卻因為經驗不足,容易誤診。有專家舉例,曾有年輕醫生看X光片時,看漏了手腕關節的舟骨骨折,或者把老人髖骨骨裂誤以為是骨紋等。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香港公立醫院共通報44起嚴重醫療事故,比前一個年度的33宗大增33%。其中,最多事故是在病人體內遺留手術工具,高達18起。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是資深醫生流失致使公立醫院事故增加。
引進海外醫生
香港特區政府每年投入醫療系統的資金不菲,香港醫管局所佔資源可說相當豐富,醫療「前線」何以仍然缺人?
多家醫護團體抱怨,醫管局管理不善,資源分配不均,是重要原因。有業內人士指出,撥款雖多,但主要用作拓展新服務,讓醫生工作量大增。媒體早有報道:醫生須連續工作20至30小時才得休息,慘變「醫病機器」,每宗診症僅有3分鐘,連解釋病情的時間也不夠。工作壓力大,薪酬卻相對缺乏吸引力,因此公立醫院的醫生一旦攢夠工作經驗,便會跳槽,其中多數人會轉往私立醫院。
為緩解缺人狀況,有關管理部門決定,2012年起增加醫科學士培訓名額,補充「新血」。但是培訓一名專科醫生需要13年,想單單通過培訓解決問題,遠水難救近火。
聘用海外醫生是目前的權宜之計。近日,香港醫務委員會已通過9名海外醫生申請。但海外醫生的培訓經歷與香港醫療培訓要求不盡相同,海外醫生在香港是否會「水土不服」,還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