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廣網報道,每到年底,各地都要亮一亮經濟發展的「成績單」:全年GDP增加了多少,速度是快還是慢,這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近些年來,「萬億俱樂部」是人們形容地區發展水平高低時很喜歡用的一種表述。
2011GDP「萬億元俱樂部」再擴容
最新統計顯示:2011年,除台灣、香港、澳門以外,我國三分之二的省級行政區域生產總值超過一萬億元大關,廣東省更是成為第一個5萬億元俱樂部成員。
2011年,我國地區生產總值超過萬億元的省份達到23個。廣東繼續領跑,成為第一個GDP邁入5萬億元的省份,而江蘇、山東也突破4萬億元,緊隨其後。
中央黨校辛鳴教授:廣東GDP的增速固然放慢了,但是由於歷史的慣性,總量上依然是排第一,江蘇、山東這樣的省份歷來是我們經濟發展快速增長的省份,所以他們依然保持在四萬億的台階上。
第一梯隊的成員都是老面孔,但之間的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說,工業產品的改造升級,取得了成效。
山東的工業投資不是說都去建新工廠了,一大塊兒是拿來在老企業當中做技術改造。要不然我們山東哪有那麼多土地?都是投資在老企業當中。這個技術改造一舉多得,工藝產品都可以換代升級。
去年區域經濟的最大亮點,在於「2萬億俱樂部」和「萬億俱樂部」成員大擴容。隨著遼寧和四川的攜手進入,GDP2萬億元省份增加到5個,而廣西、江西、天津、山西也首次邁入萬億元門檻。重慶更是憑借16.4%的增速,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袁鋼明教授認為,中西部地區加速趕超的勢頭,不容小覷。
袁鋼明:它就是充分發揮了資源優勢,進入了萬億發展水平,而且這些都是過去發展非常困難的地區,所以說只要充分發展這些地區的比較優勢,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潛力或者發展勁頭比東部,還要持久,還要強勁。
緊鄰長三角,但經濟基礎薄弱的安徽省,這幾年發展迅速,2011年GDP總量緊隨北京之後,位列第十四,距離上海也只有五個身位的差距。安徽省發改委主任沈衛國認為,這要得益於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設立。
沈衛國:皖江示範區獲批以來,示範區各地不斷完善載體建設,改善支撐條件,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固然可喜,但優化結構、降低消耗、保護環境更要提上議事日程。尤其是居民收入的增速,能否跟上地方經濟高速發展的節奏?
儘管多數地區給出了一份華麗的GDP成績單,但2011年的成績並非探囊取物一般簡單。其中,許多地區共同感受到的壓力來自於部分實體經濟所面臨的困境。去年8月以來,我國出口增速逐月回落,從最高的24.5%下滑到13.4%,只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其中,從業人員高達4000萬的加工貿易,去年12月份增速更是下挫到了個位數,形勢嚴峻可見一斑。身處一線的出口企業感受最為直接,東莞某鞋廠鄒老闆說,訂單不多,利潤下滑,但他們還在堅持:
鄒老闆:到現在可以確定的數據,訂單損失了百分之50%,我說的是訂單但不是價格,利潤一定要有。工廠要生存下來,要保持工人工資正常,一個產品的利潤和漲工資材料升比不了,現在外單接不了,而且許多工廠還有一定實力的話,還會撐著。
辛鳴:捨棄涸澤而漁的GDP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去年一年許多省份所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因此,在GDP繁榮的背後,我們依然要堅持理性、客觀地分析經濟發展的原因。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
辛鳴:像GDP的效益問題,GDP背後產業結構問題,我們中國社會的GDP不能只是生產製造業形成GDP,還要鼓勵服務消費也能形成GDP。又比如,GDP的成本問題,我們不能為了GDP大量浪費資源,得不償失,涸澤而漁的GDP我們再也不能要了。
這一點也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研究員楊禹的認同。成績值得肯定,但單純追求總量的思維定勢在個別情況下依然存在。
楊禹:我們通過GDP的統計數據,能夠看到總量的擴大,同時也要更多去分析,是用什麼方式來完成GDP總量的擴大。注意到幾個省份GDP總量的擴大,主要是這幾年在新興戰略產業方面上的項目比較多,對於這些項目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哪些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哪些是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擦邊球。
袁鋼明:GDP增長要能讓老百姓收入提高負擔減輕
經濟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袁鋼明認為,沿著這個思路,經濟總量的增長將會讓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而民生改善又將推動經濟總量的進一步提高。
袁鋼明:比如說你增長速度很高,很大程度上是房地產投資或者房價上漲很高造成的,GDP增長越高,老百姓負擔越重,所以要使GDP增長能夠讓老百姓收入提高,負擔減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