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月4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俄羅斯和中國投了否決票,決議未獲通過。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中俄兩國駐聯合國代表舉手說「不」的照片5日放在了很多西方媒體的顯著位置。在聯合國安理會4日對敘利亞決議草案的表決中,中國和俄羅斯投下了否決票。這一幕去年10月也曾上演。不同的是,西方指責的怒火變得有些歇斯底里。美國駐聯合國代表蘇珊·賴斯將外交禮儀拋到腦後,批評俄中的做法讓人「噁心」,多個西方大國的外長毫不掩飾地表達了憤怒情緒。「美國的侵略性政策迫使俄中站在一起。」俄軍事觀察網援引美專家的話這樣說。與此同時在敘利亞,安理會的投票剛結束,就有民眾高舉俄羅斯和中國國旗,在首都大馬士革市中心集會到深夜。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其實,中國的反對票既非「跟隨俄羅斯」,也不是「同情巴沙爾」,為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5日,約兩萬人參加環球網就「你怎麼看中國在聯合國否決敘利亞決議草案」的投票調查,其中91%的網友表示「支持」中國這次動用否決權。
中俄否決票點燃西方怒火
「一場外交戰爭」,德國《世界報》這樣形容4日發生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的一幕。當天,在經過長時間閉門磋商,以及一次推遲之後,聯合國安理會投票表決了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13︰2」的結果沒有令該草案得以通過,因為投下反對票的是擁有否決權的中國和俄羅斯。
這一做法引爆了西方國家的「怒火」。英國路透社報道說,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蘇珊·賴斯將外交禮儀拋到腦後,嚴厲指責俄中投反對票的做法讓人「噁心」,並聲稱「任何進一步的流血衝突都應由它們負責」。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將這稱為是「悲傷的一天」。《紐約時報》稱,就連對安理會辯論罕有傾向性意見的秘書長潘基文也表示「非常遺憾」,並稱這削弱了聯合國的作用。俄塔社5日評論說,俄羅斯和中國強硬和有原則性的立場讓西方國家惱羞成怒,顯得有些歇斯底里。
據悉,這份由摩洛哥提交的新草案已經過3次修改,刪除了要求敘總統巴沙爾移交權力、政府與反對派著手組建「團結政府」等內容,但仍保留「全力支持」阿盟新方案等內容,即要求啟動敘利亞「走向民主和多元政治制度的過渡進程」。
俄外長拉夫羅夫5日說,俄羅斯投反對票,主要是因為俄方對該草案中有關敘當局與反對派應承擔的義務和敘舉行全國對話的目標持不同意見。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表示:「在各方仍有嚴重分歧的情況下強行推動表決,無助於問題妥善解決。」法國電視1台評論稱,美國等不願再費時間和中俄地討論如何修改決議草案,而正是這副「不管你們怎麼想,草案都要通過」的態度,讓中俄不惜得罪各方,投下了否決票。
「解決阿以和巴勒斯坦危機,美國曾使用60多次否決權,那時你們也覺得噁心嗎?」4日,敘利亞常駐聯合國代表賈法裡在發言中與美國代表賴斯針鋒相對。他質疑沙特這些「不讓女性看球賽的阿拉伯國家」,無權向敘利亞宣教民主。5日,敘幾家官方報紙頭版均大篇幅報道安理會投票情況,《復興報》題為「再次雙否決令西方和阿拉伯決議草案落敗」的文章,還配發了俄中代表否決時舉手的照片。
4日,大馬士革市中心的七海廣場連夜舉行集會,民眾打出大幅中俄國旗,高呼「堅決反對外來干涉」。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深夜。但也有敘利亞朋友向記者提出質疑:「為什麼你們再次否決?我們會因此陷入內戰!」家在大馬士革老城基督區的扎曼擔心,「美國等會更直接公開地支持反對派,令局勢更加血腥」。「敘利亞自由軍」副司令馬利克·庫爾迪已經向俄羅斯發出警告,稱如果俄繼續支持巴沙爾政權,「自由軍」將襲擊俄在敘目標。
儘管阿盟表態不會停止調解敘利亞危機的努力,但在阿盟內部看法同樣存在分歧。卡塔爾《東方報》5日頭版發表社論,稱俄中的連環否決將令敘利亞危機進入一條「漆黑的隧道」。但沙特《半島報》認為,中國的出發點並不是反對阿盟,跟阿盟有什麼過結,而是反對西方通過軍事手段顛覆敘利亞政權的想法。而且,中俄出發點不同,俄羅斯在敘利亞有巨大利益,中國則更多出於原則立場。
敘利亞的遊戲如何收場?美國《外交》雜誌網站說,國務卿希拉裡給出的答案是,「啟動遊戲之前,我們不知道」。俄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說,安理會不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外交工具」,俄外長和對外情報局長將於7日訪問大馬士革,並打算在會見巴沙爾時爭取通過舉行成熟的民主改革穩定敘利亞局勢。「阿拉伯新聞網」5日報道說,法國表示要與西方盟友及阿拉伯國家成立「敘利亞問題聯絡小組」,
像當初的利比亞,一點點使巴沙爾政權變化,直到他下台。
「美國的侵略性迫使俄中團結」
從1971年至今,中國一共在聯合國安理會上8次行使否決權,其中5次是與俄羅斯一起(包括與前蘇聯1次)。「美國的侵略性政策迫使俄中團結。」一些西方專家這樣認為。俄羅斯軍事觀察網的一篇文章稱,美國一些獨立媒體經常對美俄中3個超級大國的政治活動進行分析比較,它們得出的結論是:華盛頓官方魯莽的軍事化政策將迫使俄中團結起來對付共同敵人。
埃及《消息報》5日評論說,事實上,在整個鬥爭過程中,巴沙爾政權並不是要保護和打擊的對象,它只是一個平台,各種力量在此進行政治交鋒與外交博弈。路透社援引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東研究講師阿爾維的話說,說到底,沙盤中會有更多參與者。中東一直是場「大戲」的舞台。就像殖民時期的列強一樣,新興大國也認為有利可圖。不過現在的局勢和殖民時期顯然不同。
研究俄羅斯問題的日本學者相武勝彥認為,新形勢在於,眼下的中東是發生了「阿拉伯之春」後的中東。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俄此次使用否決權是中俄對於不斷推進『阿拉伯之春』式革命的歐美國家進行的一次遏制行動。這使得世界兩大對立陣營再次凸現。德國情報網題為「世界開始分裂」的文章說,不只是在敘利亞問題上,還有在伊朗問題上,中國和俄羅斯不斷強調兩個超級大國的自信。
「外交政策」網站稱,對於阿盟來說,敘利亞就像法國對於歐盟。但即便在嚴格守護主權理念的去殖民後獨立國家中,主權這個詞的魔力也在喪失。以色列海峽七台網站4日評論說,阿拉伯國家的意見將中俄在利比亞問題上的立場從「黃燈」轉為「紅燈」,從而使干預成為可能。現在,感覺被算計了的中俄不希望這種情況在敘利亞再次發生。
「這是一場可能重塑中東的攤牌。」美國《華盛頓郵報》以此為題的文章稱,從聯合國進行的辯論來看,在針對敘利亞問題的國際角力中,一方是阿盟和西方國家,另一方是俄羅斯和中國。可要是這麼簡單就好了。文章認為,在聯合國進行的辯論模糊了中東歷史上最複雜的權力鬥爭——巴沙爾和敘利亞反對派實際上已成為卒子,俄羅斯和美國也是小角色。如今,敘利亞的重頭戲是教派間的攤牌,靶子其實是伊朗。
俄羅斯軍事觀察網說,世界政治中有些新的力量配置將催生大量有意思的組合,它們都將得到各自的發展,但不管怎樣,美國將會非常後悔沒有及時克制自己的超級野心。
中東是場持久戰
英國《衛報》4日報道說,就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之際,敘利亞反對派稱,霍姆斯炮擊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達260人,這是11個月以來敘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鎮壓活動。據美聯社5日報道,敘駐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國使館近日遭抗議者襲擊,其中一些使館辦公室被損毀或遭搶劫,有的被掛起反對派的旗幟。
敘官方否認政府軍炮擊霍姆斯部分街區,譴責部分媒體製造所謂「虛假新聞」,稱在安理會磋商的關鍵時刻,反政府勢力企圖升級輿論戰。在霍姆斯市內有親友的阿米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對西方和阿拉伯眾多媒體報道,「霍姆斯一天死傷過千」的說法很無奈。他說,說話還算準確的反對派「地方協調委員會」5日承認,霍姆斯一天死了55人左右,是在交戰中死掉的。
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黎巴嫩高級官員對記者說:「現在最讓人擔心的是旗鼓相當的雙方會均趨於武力解決。」他認為,巴沙爾退讓的可能性不大,「我跟他最近見過面,他可不像外界想像的那樣焦慮不安,而是每個週末正常到大馬士革的餐廳裡吃飯,不時還會玩Ipad,最關心的話題是美國和以色列會不會打伊朗」。
德國著名政論月刊《希思羅雜誌》評論說,即便搖搖欲墜的巴沙爾政權將結束,敘利亞的悲劇仍將繼續。德國《柏林晨郵報》認為,西方想要在此發動的革命「需要幾十年」。該報道稱,去年,阿拉伯世界人民起義開始爆發,民主和正義的新時代似乎很快來臨。然而今天,該地區仍不斷發生暴力和爆炸。西方價值觀在中東不可能一蹴而就,中東將是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