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在未來發展該如何「突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2-0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經濟的發展已同世界經濟融為一體,中國的發展變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但是,在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崛起的過程中,國家間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的激烈競爭也形成了對中國的強大壓力。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遏制有種種表現形式。中國在未來發展中該如何「突圍」呢?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楊英傑文章稱,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開始,中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關係經歷了大致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致十年。

 從1978年到1989年,中國得益於自身改革開放和美蘇兩大超級大國之間的爭鬥,經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從1989年蘇東巨變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段時間中國的發展主要得益於中國堅定不移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市場經濟發展導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終於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世界的發展已經不能沒有中國,中國加入WTO已是順理成章之事。

 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震驚世界的「911」事件,三個月後的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也就是從2001年開始,美國出於反恐的需要,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而中國也毫不猶豫地抓住了雙方互利合作的機遇。在這一有利因素帶動下,中國同歐盟及其他發達經濟體的關係也在經濟合作的推動下,日漸緊密。

 文章指出,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這一戰略機遇期能否持續延伸下去,能持續多久,則取決於從現在開始的中國如何執行「突圍」戰略。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自「911」發生整整十年後的2011年,美國擊斃了基地組織領導人拉登。這標誌著美國反恐戰略的成功,也預示著美國反恐戰略調整的開始,意味著中美在反恐合作方面將不再有已過去那樣的緊密關係。由此,背後的含義是,早在一些國家存在的中國威脅論將會以加大遏制中國的面目呈現。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是否還存在,將以何種方式存在,將是一大挑戰。

 怎麼辦?需從兩個方面入手進行「突圍」:

 第一,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民生問題為切入點,建立完善的機制制度,建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長效機制。中國近三十年的發展歷史清楚地表明,經濟發展和民生發展不能一手軟一手硬,經濟發展不會自動實現民生發展,民生發展需要更多的軟硬件建設,需要更多的體制上的改革的不斷深化。

 要繼續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社會保障範圍,完善社會安全網;不斷完善保障房建設分配製度;不斷完善社會轉移支付體系,發揮稅收的合理調節機制,減緩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拉大的態勢;不斷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合理調配教育資源,及時阻止在教育領域日漸凸顯的「貧富差距」過大現象的不斷蔓延;完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破除唯「GDP」論的發展觀。

 第二,在眼睛向內的同時,還要盯住海外。此次肇始於美國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眼下仍看不到底部在哪裡。美聯儲近日宣佈,將把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至0.25%的超低區間至少到2014年下半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改善的苗頭仍不見蹤跡。這種世界經濟形勢,肯定不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但也正是這種紛繁複雜的局面,為我們提供了「突圍」的機遇。

 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堅實的後盾,關鍵是以何種形式和方法走出去。如何能夠採取互利共贏的戰略舉措加強中國和歐盟之間的政治經濟聯繫,深化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平等互利合作關係,必須作為我們緊緊抓住而不能放鬆的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來對待。

 文章最後說,2011年之後的十年,能否成為支撐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的組成部分,將取決於我們國內的以民生發展為重點的各項改革的推進;將取決於我們以經濟實力為支撐的國際事務中的巧妙周旋所開拓的發展空間。一言以蔽之,中國能否「突圍」成功,並為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進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成敗在此一舉!

      責任編輯:杨阳
梁振英指天水圍發展潛力高      [2012-02-04]
默克爾訪穗 溫家寶願中德合作有新發展      [2012-02-03]
曾俊華:預算案推動港長遠發展      [2012-02-02]
中國觀光遊客拉動新村商業區發展      [2012-01-30]
解放軍就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答記者問      [2012-01-29]
中共傾聽民意保百姓享發展成果      [2012-01-24]
王毅:兩岸和平發展前景光明      [2012-01-20]
軍報:中國應發展戰場網絡戰      [2012-01-20]
兩岸關係2011年穩中有進 和平發展深得人心      [2012-01-20]
外交部:中國從未助伊核發展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