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港股散戶投資人在熊市生存之道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2-1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月有陰晴圓缺,股市從來都是牛熊交替。港股市場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聯交所連續數年在全球IPO發行規模上持續保持前3的排名。作為散戶的中小投資人,對在港交所的IPO大量發行上市,當然也有抱怨,但外界卻極少能聽到,其中原因道理何在?

 在港股市場上,七成是機構,三成是散戶。這種投資人結構,決定了市場的博弈主要在機構之間展開,股票定價完全由機構主宰,散戶幾乎就成為補充或點綴。在牛市當中,各類投資人都歡迎IPO的大量發行;抵制、抱怨或反對的聲音,幾乎只能在熊市期間發生。

 去年下半年以來,歐債危機惡化,全球股市轉弱,港股更是跌幅驚人,在全球各大市場中幾乎敬陪末座(但還是要明顯強於A股)。散戶見到新股一上市即破發,早已見怪不怪。他們不是不抱怨,只是大勢如此,惟有無奈接受。

 儘管這樣,散戶們並沒有消極等待被嚴重套牢,而是另有一套自在「活下去」的生存之道,那就是搏殺於窩輪和牛熊證市場(簡稱「輪證市場」)。港股早在2004年就坐上全球證券衍生品老大的位置,迄今一直保持。因為發行權證利潤豐厚,自那時起,各大國際投行就紛紛在港股市場上發行花樣繁多的各種權證。發行「輪證」的投行多,參與者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在港股市場上持續發酵。

 窩輪與牛熊證同屬結構性投資產品,兩者均設有到期日及行使價,都具備「以小博大」效應,可以讓投資者以較少的資金控制成倍的相關資產。兩者的主要分別在於:牛熊證附有強制性回收機制,每一隻牛熊證都有一個回收價;窩輪也就是衍生權證,分為認購證和認股證。故所有牛熊證都是價內證,而窩輪則有價內和價外之分。

 到去年下半年,香港「輪證市場」成交金額更是屢創新高。至11月為止,包括衍生權證、股本權證、牛熊證及股票掛鉤票據在內的證券化衍生產品成交額,香港以5381.22億美元繼續排名全球第一位,比第二名韓國多一倍。港股每100元成交中,有超過40元來自窩輪或牛熊證等衍生產品。

 由於窩輪和牛熊證「以小博大」的槓桿特徵和T+0規則,當天可以炒無數個來回。恆生指數當天振幅在3%至4%之間,加上15倍牛熊證的槓桿放大效應,牛熊證的價格就可以上落50%的振幅。正是這一點,吸引了大量散戶參與其中、樂此不疲。高頻交易的「快槍手」,更會以10多分鐘便炒一個來回;T+0的規則便利,讓多數參與者都在玩兒「即日鮮」或「半日鮮」。

 牛熊證、窩輪佔大市成交比例迭創新高,真實反映出中小投資者對熊市中買賣股票缺乏信心。據香港信報在去年10月20日的一項統計,1572只股票中,有872只股票在10月19日當天的成交少於過去3個月平均成交的50%;少於過去3個月平均成交10%的股份更達405只,不少股票甚至出現零成交;很多股票價格當時都只是淨資產的1/3。這就說明,除了一部分股票長期淪為「仙股」,股價低於0.1港元每股之外;還有一批股票長期乏人問津,沒有成交,自然也無法讓散戶對其有興趣和熱情;散戶們只能追尋成交熱絡的品種,當然要遠離隨時可能破發的新股IPO。

      責任編輯:馨瑶
金融股起舞 滬指放量大漲1.96%站上2300      [2012-02-02]
水泥有色股重挫 滬指沖高回落跌1.07%      [2012-02-01]
中國駐荷蘭大使為世界首個股市敲響龍年開市鍾      [2012-01-24]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振低迷股市      [2012-01-10]
滬深微幅低開 滬指報2221.83點      [2012-01-10]
朝鮮核爆炸謠言重創韓國股市      [2012-01-07]
韓國僅有三名大企業CEO股市收益增長      [2012-01-05]
創業板重挫滬指跌0.97% 百餘隻個股跌停      [2012-01-05]
A股2012首日飄綠 滬指單邊下挫跌1.37%      [2012-01-04]
美股市表現最佳10大中國股 河南眾品居第六      [2012-01-30]